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回復: 0

[稗官野史] 三國征戰中的死亡人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6-27 11:58: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凡王朝標明為「末」的時期,都是老百姓飽受痛苦的災難歲月。漢末三國時期如此,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無不如此。一棵大樹的砰然倒下,不外乎外力的突然摧折,或內部的逐漸敗朽。而一個偌大王朝的覆滅,通常是內因在起催死的作用,東漢末年就是這樣走向終結的:
   第一,天災頻仍,民不聊生;
   第二,官員貪黷,朝政腐敗;
   第三,奸佞握權,虎狼當道;
   第四,惡行猖獗,昏天黑地。
  然後,黃巾遍野,赤地千里,諸侯蜂起,亂世攘爭;然後,三國鼎立,征戰不止,山河分裂,將近百年。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這是曹操《薤露》詩的後八句,寫的是董卓脅帝西遷長安,焚燬洛陽的情景。人們習慣把漢代分為西漢、東漢,就因為其首都地理位置所定。從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時起,到三國時,已有200多年的經營歷史。華宮宏殿,芳園秀苑,繁街鬧市,良駟華軒,其規模並不亞於長安。在晉人張衡的《兩京賦》中,對洛陽當年富麗堂皇的盛況,很是讚美不絕。
  可東漢末年董卓的這一把火,令蔚然王氣的洛陽,一國之首善之區,曾經有過數十萬口人的大都市,只殘留數百戶人家,豈不哀哉!凡分裂,必定有戰爭,凡戰爭,必定要死人。據錢穆《國史大綱》:「蜀亡時,戶,280000,口,940000。內帶甲將士102000,佔全數九之一。吳亡時,戶,530000,口,2300000。內兵230000,佔全數十之一,吏32000,後宮5000。魏,平蜀時,戶,663423,口,4432881。三國合計約得,戶,1473423,口,7672881。」
  錢穆說,「就全史(指中國全部歷史)而言,戶口莫少於是時。大體當盛漢南陽、汝南兩郡之數。三國晚季如此,其大亂方熾時可想。」曹操在一首題名《蒿里》的詩中,描寫了當時中原一帶的悲慘景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歷史上不止一次出現過野蠻滅絕文明的大倒退,董卓遷都長安而焚洛陽,就是非常典型的一次。「火焰沖天,黑煙鋪地,二三百里,並無雞犬人煙」,這把火比起秦末那位輸急了的項羽,在阿房宮放的一把燒了3個月也不滅的大火,可能差一點點,但其殘暴程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董卓殺富戶,徙貧民,富者獲死於非罪,貧者瘐斃於徙途,即或倖免者,也難逃蹂躪踐踏的虎狼之軍。於是,河洛一片焦土,赤縣千里,夷為平地,數劫不覆。
  黃巾也好,董卓也好,所有來自文明程度較低、物質狀況較差的草根階層,一旦牧民手裡趕羊的皮鞭子換成槍桿子,一旦農民手裡耕種的鋤把子換成印把子,對於被他們踩在腳下的城市,是絕不留情的。踐踏,破壞,焚燒,毀滅,便是他們發洩仇恨的唯一方式。尤其當他們擁有生殺予奪之權力,其作威作福之能量,宣洩性慾之隨便,聚斂金銀之輕易,那是絕對不會客氣、不會謙讓的。
  每個人的靈魂最隱私處,總是存在著善和惡的碰撞,甚至交戰。善控制得住惡,能成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善若約束不住惡,必定如癌細胞擴散那樣,愈演愈烈。而社會不能抑制惡病毒的蔓延,個別人的惡自然要發展為集團性的惡,而集團性的惡又被低智商、低素養、低理性的痞子先鋒操控,必然便是一場不可收拾的人間悲劇。
  人類最大的惡行,莫過於屠殺。在中國有記載的歷史上,有國與國間的彼此殘殺,但更多的是一個國家之內,這個集團與那個集團、這個黨派與那個黨派、這支軍隊和那支軍隊的自相殘殺,而以這一類的內訌而大開殺戒者,更加血風腥雨,殘酷可怕。統治者殺臣下,反叛者殺皇上,鎮壓起義,必殺無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0 09:33 , Processed in 0.1787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