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7|回復: 1

[稗官野史] 春秋時代的貿易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6-22 08:51: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公元前656年春季《春秋》上說是魯僖公四年,中國大地上即將爆發一場大規模的南北戰爭。以齊國為首,成員國包括魯、宋、陳、衛、鄭、曹的北方聯盟軍,大張旗鼓南下,討伐南方第一大國楚國。一路上戰車連綿,塵土滾滾,盟軍前鋒逼近楚國的戰略要地河南偃師的一處險要山地陘。
  當時的盟軍總司令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總參謀長是齊國國相管仲。看著這陣勢,南部的楚國心裏有點發虛,派了使者去盟軍陣營做解釋工作。楚國使者裝成很無辜的樣子問:「大哥,您窩在北海,我窩在南海,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國家,沒怨沒仇的,打我幹嗎呀?」盟軍的總參謀長管仲接見了南方代表,義正詞嚴地講出了一大堆戰爭理由,從齊國的國家使命,講到幾百年前的恩恩怨怨,反正一條:「你們楚國就是活該挨揍。」齊國是當時的超級大國,專家教授滿街走,要編幾個打仗的理由,不難,編出來也挺順耳的。不過我們的管仲總參謀長卻說了一句天雷滾滾的話:「你們楚國惡意扣押自己國家的特產物資茅草,造成特有原材料短缺,陰謀破壞聯合國的祭神儀式,弄得聯合國周朝每次舉行祭神大典的時候,沒法過濾酒水,國際威信一落千丈,咱們盟軍今天來,就是要憤怒地向你們討回茅草,以讓我們偉大的周天子能夠順利地舉行祭神儀式。」
  我估計當時的南方代表被管仲的話雷焦了,在他的回答陳詞中就有這麼一番話:「哥呀,不就是為了一根草嗎?你們這麼興師動眾地犯得著嗎?行,趕明兒我們政府動員幾個人去長江邊、淮水邊摘一捆給你們送過去,不就成了嗎?」後來憚於國際輿論和楚國的險峻地形,南北雙方沒有開戰,齊楚兩國簽個和約就完事了。不過這場戰爭卻可能會哄抬一種商品的物價“白茅草”。
  齊國這麼個超級大國,缺啥呀?幹嗎大老遠地來討一根茅草呢?把它捧得跟稀土似的。這裏先得介紹一下這種植物的功用。這種草本植物,生長在長江和淮河之間,是南方的物產,據考證很可能就是今天所說的白茅。其外形特點據說就是葉子上面,有三條脊鯁直貫到根部。對於植物學的探討,意義不大,反正大家明白一點:就是草而已,江淮之間隨手可得。齊國為它興師動眾或者作為戰爭理由,為啥呢?
  這種普通的草,在春秋時代據說可以通神。周朝王室祭祀神靈,非得要以白茅為工具。祭神祭祖先要有酒,但是怎麼才能讓神仙喝上酒呢?總不能像《西遊記》一樣,神仙們踩著祥雲下來喝酒吧。總得有個中介工具。白茅草就是這種中介工具。把酒淋到茅草上面,酒滲過茅草葉,然後灑落到地上或者神壇上,經過這一過濾後,就當是神仙和祖先喝過酒了。
  這麼一道程序,讓白茅這種「無人知道,沒有花香沒有樹高」的草,身價百倍。宗教意義上的身價,導致經濟意義上的身價抬高,以至於差點成為周朝南北開火的借口。藉著一根草,做政治軍事上的炒作,做經濟上的炒作,齊國的炒作功夫,算是做到家了。齊桓公時期炒作白茅草,還不止上面一回。周朝混到春秋時代,面臨一個財政上的經費不足難題。各諸侯國對會費也愛交不交的。
  偏偏那個時候挑起重擔的是齊國,齊國齊桓公精心包裝了一個樹立自己品牌的口號:尊王攘夷。攘夷不難,加強軍事力量,拳頭狠一點,狠狠揍幾個小無賴國家就行;尊王不容易啊,大家都愛欠周朝俱樂部的會費,真金白銀的事,總不至於我齊國替兄弟國家墊付吧?也不至於開著戰車去催會費吧?
  齊桓公正為這事愁著,管仲出主意了:「這個容易,江淮一帶有種草本植物學名叫茅草。我們請周朝天子,派維和部隊將這一塊地段暫時控制起來,然後向俱樂部發佈消息:周朝聯合國要去泰山舉辦聯大祭神會議,要參加會議的,自個帶墊子來坐,會場不備凳。這墊子有講究,必須是用江淮之間的特產茅草織成的,進入會場前要嚴格檢查墊子,不是我們要求的貨,敬請離場,開除會員資格(必抱菁茅一束以為禪籍,不如令者不得從)。」
  管仲這一招損呀,周朝當時雖然弱了,但手裡拿會員證的發放權,收了你的會員證,讓你當國際孤兒,你哭去吧。此令一出,成員國紛紛派人去江淮間取茅草織墊子。趕到茅草產地時,周朝的維和部隊早在那裡候著。要取茅草,行,拿黃金來。既然天下人都來取,價格也該貴點,一捆茅草就一百兩黃金吧(其賈一柬百金)。這簡直是直接開搶呀。
  茅草比黃金還貴,三天之內,天下的黃金向周天子手裡集中,賺得缽滿盆滿,周王朝居然7年不用收會費。管仲不僅炒茅草,連石頭也能炒,炒出金燦燦的黃金來。某年,齊國小白總統哭窮:「我想攢點錢去交會費,有法子嗎?」國務卿管仲想出一個石頭變金子的主意:「我們在陰裡這地方搞個大工程,建個摩天大樓,這樓呀,三重門,九道城門。這是天下第一城,品牌打出去了,然後趕緊地雕刻第一城的紀念品石璧,按著尺寸賣,一尺的賣一萬錢,八寸的賣八千錢,七寸的賣七千錢,以此類推制定銷售價。然後和周王室串通好,讓天下諸侯去周朝紀念堂觀禮,規定:凡是參觀者必須得佩戴我們齊國生產的石璧。」
  觀禮是一場程序,石璧是這場程序必不可少的軟件,軟件權由周天子和齊國聯手操作,賺錢的事,周朝天子幹嗎不答應?於是,一場觀禮,幾塊沒有多少附加值的石璧,將天下黃金紛紛向生產石璧的齊國集中。齊國政府手裡有了黃金,國內八年免稅,超市裡的商品物價便宜得要命,讓廣大第三世界飽受CPI煎熬的兄弟國家人民眼紅得要命。
  管仲是位具有國際戰略眼光的經濟專家,他為齊國制定的經濟政策,不只是取得貿易順差而已,而是把別人的經濟命脈掐住。為此以農為本的治國思想在他眼裡只是個單純的臆想而已。齊桓公有一回提出自己的管理思路:「以農為本,節約開支,行嗎?」管仲毫不客氣地否決了:「不行,多打糧食無非使經濟狀況好一點而已,若不善於管理,糧食流入他國,我們得不到收益反而受控於他國。有本事控制國際物價去。國際物價低迷時,我們偏要抬高它;國際上忽視某種商品時,我們偏要重視它;國際上某種商品供過於求時,我們偏要囤積讓它供不應求(天下下,我高;天下輕,我重;天下多,我寡),如此,我們才可以牽著國際市場的鼻子走。」
  怎樣才能牽著國際市場的鼻子走呢?就看你手裡有什麼貨,這點貨,國際市場少不了它,但你千萬不要賤賣了它當人情,博取所謂的國際美名,而是要把它的效益炒作到最大值,把人家的黃金吸過來。有一回齊國小白總統問管仲:「楚國產黃金,我國產鹽,燕國也產鹽,你說這經濟格局該怎麼利用?」管仲說:「資源多了是好事,但管理利用不好,再好的資源也要變賤,我有個法子,能把楚國的黃金變到我這邊來,咱們齊國的男子不耕種就有飯吃,咱們齊國的女子不用織布就有衣穿。」
  到底是啥法子呢?在管仲的攛掇下,小白總統下令集中全國力量砍柴煮海制鹽,一面燒製一面儲存,從頭一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正月,國庫裡儲存了三萬六千鍾食用鹽;與此同時,用行政命令禁止沿海居民私自製鹽,杜絕政府以外的民間生產食鹽行為,集中一切生產優勢,坐地逼著鹽價上漲。不久鹽價上漲十倍。這些高價鹽賣到哪裡去呢?肯定不能留在國內消費,讓老百姓吃高價鹽這種坑爹的活不能做,要坑人家的爹,把它們放到國際市場上去。對於魏國、趙國、宋國、衛國這些國家而言,鹽是戰略物資,又要消耗,又要儲存,沒它的話,全國人民都會浮腫,用鹽量尤其大(國無鹽則腫,守圉之國,用鹽獨甚)。
  齊國的高價鹽流入以上這些把鹽看做親爹的國家,一下子換來11000斤黃金。齊桓公拿著這些黃金儲備問管仲:「接下來咋辦?」管仲又出了一個主意:凡是來納貢的繳稅的,都得用黃金,不是黃金我不收,乖乖,手裡的黃金價格因此而往上躥。我運用金價上漲而形成的強大經濟勢力,調控國際物價,控制物資流動(運金之重以衡萬物),這才是真正運用了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沒有浪費齊國海濱盛產海鹽的天然優勢。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軍事法則;不會利用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就要挨宰,這是經濟法則。不挨打了,不等於不挨宰了。齊桓公、管仲時的齊國在擴大常規部隊、壯大軍事力量的同時,還會運用各種交易法則、金融法則,使自家的資源優勢能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應,從而取得黃金優勢,在這個基礎上,再制定國際經濟法則,自己隨便炒作一根草、一塊石頭,都能大把地賺黃金。坑人家的爹,養自己的爹,這才叫本事。
發表於 2019-6-23 08:52:09 | 顯示全部樓層
哈哈!我合理懷疑!這些美國人,一定有看過管仲的書籍。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0 07:49 , Processed in 0.1865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