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02|回復: 0

[稗官野史] 開國上將中誰是唯一沒有軍隊級別的將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2-21 01:14: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47位榮獲3枚一級勛章的上將中,閻紅彥是唯一一個沒有軍隊級別的人。因為在1952年全軍評定軍隊級別時,他已離開軍隊轉入地方工作,擔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4月,成都軍區成立時,閻紅彥又兼任成都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這樣在有了軍隊的職務之後,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閻紅彥的革命資歷同樣很老,入黨之早排在上將的第4位;軍事學歷也值得一提,他曾先後進入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和蘇聯紅軍陸軍大學附設的共產國際軍事研究班學習了半年時間,是吃過「洋麵包」的、有留學經歷的4位上將之一。另外他還創造了西北地區革命活動的好幾個第一:是西北地區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第一槍的陜北清澗起義的參加者之一;是山西第一支由黨直接領導的工農革命武裝,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遊擊大隊晉西遊擊隊第一大隊的領導人之一;是西北地區第一支人民抗日革命武裝,西北反帝同盟軍的領導人之一;是陜甘邊地區第一支由黨直接領導的工農革命武裝,中國工農紅軍陜甘遊擊隊的領導人之一,與劉誌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齊名。他因此被稱為陜北的傳奇式英雄之一,是開國上將中唯一的西北紅軍代表。作為陜甘晉紅軍早期領導人之一,閻紅彥為創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
  閻紅彥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多次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兵運工作和統戰工作。
  1927年10月,清澗起義之前,閻紅彥就給時任陜北軍事委員會書記的唐澍做黨內交通,每天奔走城鄉,往返連隊,傳送文件,傳達指示。
  1929年春,閻紅彥利用親戚關係,打入在後九殿山寨佔山為王的楊庚五部擔任連長,暗中做兵運工作,準備條件成熟時舉行兵變,建立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創建農村根據地。
  1931年2月,閻紅彥奉命到呂梁山區一支保護走私煙土的武裝「土客」師治貴部擔任班長,力圖把這些「土客」爭取過來,作為建立武裝的基礎。
  1931年4月下旬,閻紅彥與幾位戰友化裝潛入永安鎮,經過三天三夜的緊張工作和周密部署,爭取了敵軍中一個約四五十人的加強排舉行起義,勝利進入山區和紅軍晉西遊擊隊會合,編為第三中隊。
  1933年4月,閻紅彥和謝子長一道,受命到熱河前線參加和改造一支別名為「老北風八千歲」的抗日義勇軍,但因這支部隊成分非常複雜,閻紅彥和謝子長在那裏處處受到監視和排擠,無法開展工作,很快又抽身退出。
  1933年6月,遵照河北省委前委的指示,閻紅彥以士兵的身份潛入軍閥孫殿英部的一個團裏組織兵暴。閻紅彥與時任該團副團長的秘密黨員劉振遠合作,秘密組織士兵起義。不久,閻紅彥的身份和活動引起了敵團長的懷疑,7月下旬被驅逐出包頭。後來,閻紅彥不顧個人安危,再次秘密返回包頭。經過與該團中共秘密組織的周密策劃,在8月上旬處決了敵團長,成功地拉出這個團舉行了「包頭兵變」。
  1933年9月下旬,河北省委前委為了幫助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灤東突圍,特派閻紅彥潛入國民黨第二十五師進行策反工作。但是,還沒有等他潛入敵軍,同盟軍就彈盡糧絕,完全失敗。閻紅彥只得潛回北平。
  1933年11月,閻紅彥奉命再度到青海孫殿英的部隊做兵運工作。他利用士兵厭戰、鬧餉、開小差的情緒,提出了「反對軍閥混戰,不開小差開大差」的口號,與中共秘密組織在短期內掌握了官兵3000餘人,準備秘密兵暴。後由於黃河漲水,渡船缺乏,暴動未能如期舉行。再後來,孫殿英部在軍閥混戰中遭夾擊而全軍潰散。閻紅彥乘混亂之機,組織一部分黨員,拉出了數百人,退到蹬口以東的沙漠裏。最後,被宋哲元部包圍繳械。閻紅彥隻身逃出。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閻紅彥奉命到西安楊虎城部從事統戰工作。
  閻紅彥還有一段傳奇經歷,他曾奉命秘密遠赴蘇聯執行特殊使命。1934年7月,時年25歲的閻紅彥奉中共上海中央局的委派,秘密從上海出發,遠赴蘇聯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華北和西北的情況,並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於10月份到達莫斯科。在完成了向共產國際匯報的任務後,閻紅彥被安排到蘇聯有關軍事院校進行短暫的學習。期間,他還接受了熟記密電碼的任務。因為自中央紅軍長征以後,共產國際就失去了與中共中央的無線電通訊聯繫。共產國際希望閻紅彥可以作為信使,把無線電密碼帶回中國去,從而恢復與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繫。
  因此不懂英語的閻紅彥花了極大的精力,廢寢忘食地背記由英文字母編排編組的密電碼。1935年4月下旬,因急送密電碼的需要,閻紅彥未能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就和戰友劉長勝提前回國。進入新疆後,他們又喬裝成富商,騎著駱駝,載運著毛毯和燈芯絨,經迪化、蘭州、綏遠到達北平。後閻紅彥又隻身到汾陽、西安。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閻紅彥得知這一消息後,遂想方設法來到陜北。12月,他在瓦窯堡見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匯報了赴蘇聯工作和學習的情況,並把帶回來的密電碼交給了黨中央。毛澤東握著閻紅彥的手,說:「感謝你千辛萬苦完成共產國際交給你的大任務,你為革命立了一大功!」除了閻紅彥和劉長勝之外,林育英和潘漢年也先後從共產國際帶回密電碼到陜北,他們為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的聯繫溝通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一名戰將,閻紅彥的戰績戰功主要還是體現在做部隊的軍事和政治工作方面。僅在紅軍時期,他就為紅二十六軍和紅三十軍這兩支部隊的創建、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紅二十六軍由晉西遊擊隊、西北反帝同盟軍、紅軍陜甘遊擊隊逐漸發展演變而來。作為紅二十六軍前身部隊的重要或主要領導人,閻紅彥率部與敵人浴血拚殺,使隊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
  1931年10月初,時任紅軍晉西遊擊隊副大隊長的閻紅彥,指揮遊擊隊與「土客」步騎300餘人,翻越陜北關道峁山,突襲國民黨軍駐玉家灣的一個加強騎兵排,繳獲其全部武器彈藥和馬匹。接著,乘勝南下進攻瓦窯堡,經激戰,一部突入城內,迫使國民黨軍退守米糧山,緊關寨門,死守待援。遊擊隊繳獲部分裝備後撤出戰鬥。紅軍強攻瓦窯堡,震動了陜北,閻紅彥成為當地傳奇式的英雄,也成為國民黨軍重金懸賞追捕的「匪首」。
  1932年2月13日拂曉,時任紅軍陜甘遊擊隊第一大隊大隊長的閻紅彥,率部從陜甘邊的正寧縣三甲塬南下,突襲關中旬邑縣的職田鎮,一舉搗毀反動當局的區公所,收繳民團的槍支,處決了8個大土豪,開倉放糧,賑濟貧苦農民。第三天,敵人殺到職田鎮進行報復,結果撲了空。後來,紅軍在陽坡頭迎敵,閻紅彥指揮突擊隊30餘人,迂迴側襲,插入敵陣,猛打猛衝,敵陣頓呈散亂。最後,紅軍乘勢反擊,斃俘敵300餘名,繳槍300餘支,取得了陜甘遊擊隊成立後的第一次大勝利。
  1932年4月20日,紅軍陜甘遊擊隊再次由正寧縣山河鎮出敵不意南下,直搗防範鬆懈的旬邑縣城。閻紅彥率第一大隊猛攻東城,第二大隊直取西堡山寨。此戰,紅軍全殲守敵300餘人,懲處了反動縣長和警察局長,一舉解放旬邑城。這是陜甘遊擊隊打下的第一座縣城。
  1932年5月,紅軍陜甘遊擊隊擴編,組成了第三和第五兩個支隊,劉誌丹任總指揮兼第三支隊支隊長,閻紅彥任第五支隊支隊長。15日,在劉誌丹指揮下,遊擊隊進軍陜北。閻紅彥等率部攻破馬欄鎮,殲滅陜北軍閥井嶽秀部2個連及民團一部。17日,在喬山主峰鳳凰山殲國民黨軍2個連,又乘勝攻入焦家坪和五裏鎮,兩戰殲國民黨軍500餘人,繳槍400餘支。在五裏鎮鎮壓了土豪楊百萬,發動群眾開倉分糧。遊擊隊也迅速擴大至1000餘人。
  1932年12月22日,陜甘遊擊隊奉命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前夕,時任陜西省委書記的杜衡,以特派員的身份在宜君縣楊家店召開黨團員大會,對遊擊隊一年來的活動橫加指責,導致遊擊隊主要領導人劉誌丹、謝子長、閻紅彥等橫遭誣蔑,並被強行撤職,謝子長、閻紅彥被攆出部隊,去上海臨時中央「受訓」,劉誌丹雖勉強留隊,但無重要職務。這樣,紅二十六軍正式成立時,閻紅彥等創建者竟無立足之地,真成奇冤!
  1935年9月,鄂豫皖紅二十五軍長征到達陜北,與西北紅二十六軍和紅二十七軍等部合併組成紅十五軍團,紅二十六軍改編為紅七十八師。
  1936年2月初,中共中央指派從蘇聯回來的閻紅彥組建黃河遊擊師,並擔任司令員。遊擊師的重要任務有兩項:一是警戒延安以東一線黃河沿岸,保衛黨中央和陜北省委的安全;二是為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準備船隻。作為陜北人,閻紅彥靠著對黃河兩岸的熟悉,親自帶領部隊在20天內趕造渡船60只,為先鋒軍順利完成東渡任務做出了應有的貢獻。2月下旬,黃河遊擊師奉命改編為紅三十軍,閻紅彥擔任軍長。後來,閻紅彥又改任紅三十軍政治委員、紅三十軍軍長兼政治委員,直至抗戰爆發。
  1937年8月25日,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時,紅三十軍改編為第一二九師直屬炮兵營。同年11月,炮兵營擴編為八路軍後方留守處警備第三團,閻紅彥任團長。從此,閻紅彥和他的部隊活躍在抗日戰爭的遊擊戰場,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救國偉大事業奉獻青春和力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8 11:58 , Processed in 0.2582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