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回復: 0

[稗官野史] 為何盜墓者大多不得好死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18 14:2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盜墓者既要膽大,還要心細,當然最基本的是不要怕掉腦袋。盜墓是見不得陽光的勾當,還沒有哪一位敢如街頭小混混「我是流氓我怕誰」般地狂言我就是盜墓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案發,盜墓者很難被嚴懲。這時候,社會道德、人類倫理的威力便開始發揮作用了。社會通過法律之外的各種形式和手段,對盜墓者進行譴責,甚至祭出「詛咒」的撒手鑭,給盜墓者設計出了「遭報應」的人生結局,盜墓者多不得好死。
  報應,應該是古代民間對盜墓者最為厲害的懲罰方式。在中國古代盜墓傳說中,這樣的報應與「死復生」、「殭屍」一樣,在民間廣泛流傳。而「報應」存在的主觀條件則是古人意識鬼神概念。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裡有一個故事,晉朝有個會看風水的人看過羊祜家的墓地後說:「以後能夠出受命於天的君主。」羊祜害怕讓皇帝知道了,遭滅門之災,就讓人掘斷祖墳地脈,自壞風水。見此情況,風水先生又稱:「墓地的地勢雖然被破壞了,還是要出摔斷胳膊的三公。」
  不久,羊祜就墜馬摔折了胳膊,後來果然官至三公的高位。這件事裡,報應與因果相連,雖然故事不足信,但說明古人是存在報應意識的。《搜神記》裡記錄了一個廣川王盜墓故事:「漢廣川王好發塚。發欒書塚,其棺柩盟器,悉毀爛無餘;唯有一白狐,見人驚走;左右逐之,不得,戟傷其左足。是夕,王夢一丈夫,鬚眉盡白,來謂王曰:『何故傷吾左足?』乃以杖叩王左足。王覺,腫痛,即生瘡,至死不差。」
  這個廣川王叫劉去(亦稱「劉去疾」),為漢武帝劉徹之兄劉越的孫子。劉去盜墓時將墓中跑出的一白狐狸左足弄傷了,結果當晚回家就覺得自己的左腳不對勁,紅腫了起來,生了爛瘡,結果終生不愈。劉去盜墓後患上了爛瘡之惡疾,合了民間的所謂「報應」一說。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7 18:42 , Processed in 0.1350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