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回復: 0

[稗官野史] 白崇禧曾與蔣介石鬧翻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16 14:55: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提到白崇禧將軍,很多人並不陌生。他曾是國民黨桂系中心人物,與李宗仁合稱「李白」,因機智多才素有「小諸葛」之稱。不過對於「軍閥」的稱謂,白先勇並不是十分贊同:「好幾次我提出抗議。我的父親不是軍閥,他18歲就參加廣西學生軍敢死隊,馳援武昌起義。也參加了辛亥革命、北伐。當時蔣介石任北伐軍總司令,邀請他當參謀長。」
  就這樣,白崇禧一路帶兵從廣州打到山海關,並第一個領軍進入北京,那一年不過35歲。當時,唐山是國民革命軍的總部,白崇禧最終是從唐山打到蘭州,完成北伐。白先勇展示了幾張照片,回顧白崇禧的那段經歷:「這是在唐山。父親完成北伐戰爭後來到這裏。當時帶領第四集團軍進入北平的時候,天津《大公報》還有過報道。」
  另一張照片,是進入北平(北京)後,白崇禧於故宮所攝,巧合的是,該門便喚作「崇禧門」,70年後,白先勇也去拍了一張。他說,父親白崇禧當時在進入北平的時候,很是受歡迎,因為當時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剛剛過去,人民對國民革命軍抱有很高的期望,「他還應邀去清華大學與北師大去演講,我見過講稿。」
  在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白崇禧另外一個比較大的成就便是在抗戰時期。白先勇出示了白崇禧與李宗仁、蔣介石的合影,並回憶,那時白崇禧的職位是副總參謀長,從廣西飛到南京參加抗戰,在幾個比較重要的戰例中,第一個便是中外聞名的「臺兒莊戰役」。「在臺兒莊大戰前期,蔣介石跟我父親飛到徐州,並要我父親留下來協助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爭。」毋庸置疑,臺兒莊戰役在八年抗戰中十分關鍵。白先勇說,那時南京淪陷並遭遇大屠殺,軍民死傷30萬人,整個國家士氣消沈,非常悲觀,以為抵不住日軍的侵略。
  這時,正是臺兒莊戰役在很大程度上重振士氣。1938年,李宗仁白崇禧指揮軍隊在山東臺兒莊給日軍迎頭痛擊,打破「皇軍無敵」的神話。白先勇說,這也就讓日軍「三個月解決中國戰事」的幻想破滅了,同時奠定八年持久戰的根基。當時最流行的畫報《良友》對此亦有記載。「那會兒,《良友》等同於美國那種流行雜誌一樣。五月的那一期以我父親白崇禧做封面的,四月以李宗仁做封面。」在白先勇看來,這一仗讓全國士氣高起,「父親參加過的很多戰役都是全國性的,長沙大戰等等。軍閥都是為了地方軍事利益,所以我一直說,他不是桂系軍閥。」
  在演講中,白先勇多次以「恩怨分合四十年」來形容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關係,他直率地介紹,父親歲蔣介石來到臺灣後的17年間,長期受到特務監視。但在因心臟病去世後,蔣介石還親往悼念。「抗戰勝利後,我父親的職務是國防部長。就是在他的任期內,臺灣發生了『二·二八』事件。」白先勇說,當時父親與蔣介石的關係很複雜,不過這個時期,蔣介石對他還是信任的,1947年3月7日,正在山西太原巡查的白崇禧被蔣介石急電召回南京,命其處理此事。
  白先勇稱,白崇禧到臺灣後每天去各地宣慰演講,接待民眾,要學生復課。對軍隊訓話要求其遵守軍紀不得亂來,而這些事情影響很大,當時基本穩定了民心,前後恰好是十六天的時間,「『二·二八事件』讓父親在臺灣有了很高的聲望。後來跟蔣介石鬧翻,再到臺灣去的時候,蔣介石卻對他非常不好。」所以白先勇希望借《關鍵十六天》出版的時候,還原真相。他告訴記者:「我們中國人都很尊重歷史,史官即便被殺也要講真話,不是歷史的話那便是偽史、虛構。這也是《關鍵十六天》的一個初衷。」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7 16:23 , Processed in 0.1391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