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回復: 0

[稗官野史] 揭秘漢代金縷玉衣之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8-30 03:43: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代皇帝尋找長生不老藥、喝甘露、煉丹丸等等,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長生,這種求生的慾望也寄托在死後的裹屍衣上,這就出現了漢代特有的玉衣。玉衣什麼樣?它是如何製成的?是否真的可以使寒屍不腐?這一切的謎團在考古工作者的潛心研究下都解開了。
  玉衣是漢代皇帝、諸侯王和高等貴族死後特有的一種鹼服,史書中稱「玉匣」、「玉押」,但它的形狀究竟是什麼樣的,叢漢代以後就無人知曉了。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滿城縣的一座小山丘上,發現了西漢中山靖王和他的妻子竇給的墓在劉勝和竇給棺內的屍體位置上,分散著許多小玉片。經過考古工作者的精心修整和研究,終於復原出兩套完整的玉衣,使我們第一次看到了史書中記載的玉衣的真面目,從面解開了這個千古之謎。
  這兩套玉衣的外觀和人體的形狀一樣,分為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各部分都由許多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等玉片組成,玉片上有許多小的鑽孔,玉片之間用纖細的金絲加以編綴,所以又稱為「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也叫「玉匣」、「玉押」,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岳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洩,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所以用於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綴玉衣服」,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一套完整的玉衣,由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部分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並用金絲加以編綴。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周緣以紅色織物鎖邊,褲筒處裹以鐵條鎖邊,使其加固成型。臉蓋上刻劃眼、鼻、嘴形,胸背部寬闊,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體型。到目前為止,全國共發現玉衣二十餘件,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6 00:26 , Processed in 0.2252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