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72|回復: 0

[稗官野史] 遼國宰相張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4-3 00:31: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張儉﹐宛平(今北京宛平人﹐遼代名相。其在相位20多年﹐功著兩朝﹐世稱賢相。據史書記載﹐遼統和十四年(996)﹐張儉以進士第一名調雲州做幕官。統和十六年(998)秋九月﹐遼聖宗到雲中狩獵﹐按當時慣例﹐皇帝車駕經過時﹐地方官員都要出來迎駕﹐並需將當地的名貴特產獻給皇上。雲州節度使接駕時﹐向遼聖宗進言﹕「臣境沒有名產﹐唯幕僚張儉﹐一代之寶﹐願以為獻。」遼聖宗召見張儉﹐見其容止樸野﹐不飾外表﹐問及國之事務﹐口若懸河﹐一口氣陳述了30餘條治國方略﹐條條均合自己心意﹐即提拔他為貼身顧問﹐並給予優厚待遇。
  遼開泰年間﹐張儉升任同知樞密院事。太平五年(1025)出任武定軍節度使﹐又改升大同軍節度使。太平六年(1026)又升任南院樞密使。當時參知政事吳叔達容不得張儉﹐經常在背後說張儉的壞話。聖宗知道後﹐就將吳叔達調出樞密院﹐降職為康州刺史﹐拜張儉為左丞相﹐封韓王。遼聖宗臨終前還立遺詔﹐命張儉輔佐太子登基﹐即遼興宗。遼興宗即位後﹐賜張儉為貞亮弘靖保義守節耆德功臣﹐拜太師、中書令、加尚父﹐後又封為陳王。重熙五年(1036)張儉勸興宗親臨貢院會試進士﹐選拔賢才﹐此後皇帝親臨貢院會試成為遼的一項重要制度。
  張儉雖然官居相位﹐但向來不修邊幅﹐生活非常節儉﹐每月節餘的俸祿都賜給親朋舊友﹐一件棉袍甚至穿了30多年。張儉弟兄五人都讀書﹐興宗欲下詔俱賜進士﹐但被張儉婉言謝絕。張儉性格剛正﹐敢於直諫。重熙年間發生一起冤獄﹐有八名盜賊被官府抓獲問斬﹐後來發現了真正的案犯﹐家人訴冤。張儉連上3道奏折﹐請求重新審案﹐興宗責怪道﹕「你難道要朕償命乎?」張儉據理力爭﹐為民請命﹐說﹕「八家老稚無告﹐朝廷少加存恤﹐安葬死者﹐也可告慰死去的冤魂和活著的人。」興宗最終採納了他的意見。
  張儉年邁告老還鄉﹐後興宗要帶兵親徵﹐行前親自到他家﹐先送去酒饌﹐儉拒收。而他以葵湯幹飯來招待皇帝﹐興宗吃得很香甜。接著問他征討之策﹐儉陳述利弊﹐興宗點頭稱道。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張儉病逝﹐享年91歲。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8-2 21:27 , Processed in 0.1241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