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0|回復: 0

[稗官野史] 西周的嚴酷法令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12-17 03:3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司馬遷《史記》的說法,商紂王亡國的直接誘因是大吃大喝與放縱情慾。關於大吃大喝還出了「酒池肉林」的說法,即商紂曾「以酒為池,懸肉為林」。比較《史記》與它之前的文獻《尚書》,這個說法民間傳說的成分較大。
  《尚書》的《周書·康誥》一篇,是記載代周成王執掌國政的周公(姬旦)指示侄子姬封在衛國禁酒的公開命令。此篇命令不只是針對姬封的衛國的,也是對整個周王朝包括首都在內的所有轄地區。這篇文告中總結了商紂亡國的教訓,把飲酒無度列為最直接原因,但是並沒提及酒池肉林那樣具體的細節。然而作為一個重大歷史教訓,假定酒池肉林真的存在,姬旦的公開訓令就不會不涉及此事。
  就當時的現狀來說,就算酒池肉林細節只是個傳說,而不是歷史本真,新建立的王朝對吃喝亡國的教訓也是非常驚懼的。第一個,征服者們陶醉於勝利、沈迷於成功,不可能不放情豪飲、甩開腮幫子猛吃;第二個,被征服的殷商舊族得到了征服者的安置,他們以前形成的豪飲狂吃習慣難改,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征服者的行為。
  衛國是殷商舊日腹地,被封於此地的諸侯姬封是周成王同母弟。姬旦在這篇公開訓令中並沒有完全禁絕喝酒行為,而是採取三個分級措施:其一,在王朝首都擔任各級官職的貴族子弟,不可經常飲酒;其二,在諸侯國擔任各級官職的貴族子弟,只有在祭祀時方可飲酒;其三,照顧居住在衛國的殷商舊民,在父母高興的情況下他們可飲酒。
  政策不可謂不細!既然如此之細,就不免最後有嚴厲的條款,最嚴厲的就是防止群飲,因為一旦酒壯人膽,不滿情緒會被點燃,人們會鬧事兒造反。因此姬旦說道:「假如有人舉報說:『有群飲的』,姬封你不要放縱他們,要將他們全部逮捕,送到王朝首都來,我親自判決殺掉他們。」如此嚴厲的條款仍然是區別對待不同的對象的,對於殷商舊族願群飲的,放一馬,不殺他們,給予教育、訓誡。但是呢,經過勸說再不改的,同樣殺掉。
  周公的殘酷政策在西周初期確實起到震憾性作用,但是到了第十代君主姬胡(周厲王)那裏,禁酒訓令就不大管用了。姬胡的近臣榮夷公貪財好酒,還拒絕任何批評。當時的人說以他為代表的那一類官員「聽言則對,誦言如醉」。用現在的話來說:你說順耳的,我就跟你談幾句;你說不順耳的,我就裝喝醉了,聽不見,不搭理你。
  厲王一代在榮夷公的折騰下,當然還有他自己鎮壓不同意見的行為,導致了內部變亂。一場政變把他打跑了,跑到一個叫「彘」的地方,委屈了14年死掉。政變發生後,「共和」二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歷史文獻上。周公與召公兩大傳統政治家系共同主政,度過了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14年。這14年始自公元前841年,結束於公元前828年。從公元前841年起,中國歷史才有了確切的紀年,官方文獻記錄某年發生了何事。此前的事情只能說個大概,比方說,姬旦寫的《康誥》訓令只能說是在成王初期、周公攝政之時,而無準確年份。
  調侃地說是周厲王一代的喝酒,給中國喝出一個準確紀年的時點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4 10:25 , Processed in 0.1479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