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7|回復: 0

[稗官野史] 晉朝的元康之治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11-8 03:15: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晉朝與唐朝相似,在唐朝貞觀盛世後有永徽之治,晉朝在太康盛世後也有元康之治,都是兩代相連的繁榮時期。晉朝太康盛世被稱為「天下無窮人」的富足景象,太康末年傅鹹還描述:當時「賈豎皆厭粱肉,」「婢妾被服綾羅」、「賤隸乘輕驅肥」,這些說的都是地位低的商人和傭僕生活的情況,不僅體現了經濟繁榮也顯示奢侈風氣抬頭,晉惠帝元康時代的社會就是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上。
  晉武帝太康時代任用的都是李胤、山濤、魏舒、彭瓘等清廉、正直官員,晉惠帝在元康時代主要依然任用清廉官員,延續了太康盛世的景象。元康初晉惠帝任命大司馬司馬亮和太保衛瓘輔政,但遭到與衛瓘矛盾的賈后破壞,改為用司空司馬泰和梁王司馬彤錄尚書事輔政。
  這時執政三省的情況是門下省由賈后親戚賈模、裴頠、馮蓀等任侍中負責,中書省由張華任中書監、裴楷任中書令;尚書省由司馬晃任尚書令、王戎任尚書僕射,這些執政中多數都是清廉正直的傑出人物,或者是才能出眾的人才,其中發揮主要決策作用的侍中賈模和中書監張華,負責執行的尚書令司馬晃都是主張團結和穩定,裴頠、馮蓀、王戎、裴楷等都是智慧、正直的官員,在司馬泰、司馬彤兩輔政領導下,晉朝依然是朝廷安靜、海內晏然的治世景象。司馬泰為人廉靜,不近聲色,擔任宰輔但衣著與寒士相仿,每次朝會不認識他的不知他是王公,司馬彤雖沒才能也是簡樸、寬厚的長者,曾救助裴頠子、解系、張光等。三公中還有太尉石鑒和司徒王渾,也是德高望重的重臣。
  三省執政中,中書監張華最有才能,也最受皇帝信任,與外戚關係也和睦,因此發揮的作用和影響最大,他也是著名清官,去世時家中僅大量書籍,沒有財物,歷史記載元康時期海內晏然他發揮的作用最多。
  侍中賈模也能與張華、裴頠同心輔政,在他有生之年,為朝野寧靜做出貢獻。裴頠是賈充薦舉,王戎女婿,也是賈后親戚,為人勤政、忠義,反對賈后威脅太子。中書令裴楷是司徒王渾的女婿,也是傑出人物,與梁趙二王關係密切,薦舉了樂廣。尚書僕射王戎有竹林情懷,不貪慕權勢,與張華、裴楷共管機要。這是元康初年的政治執政體系,主要是司馬氏與賈氏聯合世族、外戚統治。
  元康前期天下太平,晉惠帝本紀中,甚至僅記載災害造成二十人死亡,可見百姓是安居樂業地生活。元康時期政治出現危機在元康六年後,尚書令司馬晃去世,他也是傑出人物,為人孝友貞廉、謙虛下士,與司馬泰是宗室中最得人心,司馬泰在石鑒去世後升任太尉,司馬晃任司空、尚書令,在司馬晃去世後,由太尉司馬泰守尚書令,中書監張華兼司空,梁王彤被解除錄尚書事派往關中接替趙王。
  不久中書令裴楷和司徒王渾也相繼去世,朝廷中要臣能制約賈后的人減少,賈后與太子的矛盾加劇,她又不聽賈模的勸說,讓賈模也憂慮去世,好在晉惠帝統治政策沒侵害百姓,又重用張華、裴頠等賢臣,元康六年後僅關中發生民族分裂割據,不久也被平定,沒有造成嚴重破壞,晉惠帝又能下詔救濟關中災民,對多數百姓沒影響,元康之治依然發展。王渾去世後王戎接替擔任司徒,何邵接替王戎擔任尚書僕射,陳准接替裴楷擔任中書令。兩位宗室輔政中,梁王被派往關中,司馬泰被任命為尚書令去管尚書省,儘管政治體系中由兩位司馬氏宗室俊傑任錄尚書事輔政為首的局面不再,司馬氏影響力被削弱,原體系三個宗室參與政事減少到兩人,一個還被派往關中,但朝廷執政的中書省監令張華、陳准;門下省侍中裴頠、馮蓀、樂廣、荀藩等;尚書省司馬泰、何邵等多數都支持皇帝和太子,朝廷依然能安定團結,多數人民生活富裕。
  直到元康九年太尉、尚書令司馬泰去世,由王衍接替擔任尚書令,把侍中裴頠調去擔任尚書僕射,儘管依然兼侍中,但賈謐入門下省任侍中,實際剝奪了裴頠決策權,皇帝孤弱,賈后的勢力在朝廷中開始占主導地位,太子的地位開始動搖。
  沒有司馬氏錄尚書事輔政僅存三省輔政的環境下,儘管中書省中書監張華、中書令陳准都擁護太子,但門下省侍中樂廣是成都王岳父、馮蓀是外戚親成都王,賈謐是賈后黨反太子,門下省執政對太子不親近。尚書省尚書令王衍兩個女兒分別嫁給賈謐和太子,他和樂廣是清談派領袖,管著調任尚書僕射的對手裴頠,被王戎稱為風塵表物,懼內黨賈氏,執政也多數在元康九年疏遠太子,政治格局已經轉向崇尚奢侈、清談的執政與主張清廉、崇有的執政並立的局面,朝廷中爭嫡的趨勢加劇,政局的內部矛盾不久就引發了衝突,元康之治終結。太康盛世的局面能在元康時代繼續延續,主要原因是統治階級能繼續執行不侵害百姓的政策,輔政的宗室都是清廉正直的俊傑,三省執政也多數勤政、仁義,即使在終止宗室輔政,由執政輔政的情況下依然能執行進步政策,讓百姓能安居樂業。
  晉惠帝和賈后也能重用張華、賈模、裴頠、樂廣等名臣,在晉武帝時期就擔任侍中的馮蓀也能被長期信任,使百姓安居樂業歷時二十年。元康之治與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永徽之治等同樣,都是和平安寧為主的治世,都是人民與統治階級矛盾緩和的時期,社會富裕繁榮,沒有經濟危機、政治衝突的動盪,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也沒有影響到人民生活,百姓對朝廷大多數能保持擁護和尊敬。
  元康之後的朝廷就像《晉書》魯褒傳描寫的:「元康之後,綱紀大壞」,腐朽、清談占主流,爭權奪利的亂局出現。歷史中人民生活是否安寧和政治是否仁義,朝野是否寧靜、海內是否晏然是衡量亂世與治世的標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4 05:35 , Processed in 0.1472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