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25|回復: 0

[稗官野史] 命帶桃花蕭皇后歷經五主寵幸不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9-26 01:30: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世民不禁為之心旌搖曳,他甚至懷疑她是否真的是蕭皇后,因為她的外表與實際年齡實在不成正比。一個已過不惑之年的婦人竟如此光彩照人,真的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那雍容典雅的氣質,更是一般的紅粉佳人所不具備的。這個英明的皇帝,顧不得年齡的懸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評,封蕭皇后為昭容。這位飽經離亂的隋朝皇后,正式成為大唐天子的愛姬。
  她出身於南朝梁的皇室,曾是母儀天下的隋煬帝皇后,也曾做過重臣宇文化及的淑妃,更曾傷心地離別戰亂的中原遠嫁異域,成為突厥番王的王妃。幾番波折、幾許坎坷,最終葉落歸根,以唐太宗昭容的身份逝於長安鳳輝宮。她不是政治上能建立顯赫功名的女人,也不是一個能夠影響歷史進程的女人,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雲中,她以她的美貌、她的聰慧、她的賢淑常伴君王側,享受著生命的無奈與可貴,譜寫著命運的無常與奇特。
  她,就是南朝梁明帝蕭巋的女兒蕭氏,人們一般稱她為蕭皇后。
  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通往長安的路上,一隊氣勢磅礡的車馬疾馳而過。透過飛揚的塵土,隱約可見那飄展的旌旗上大大的「晉」字。這正是駐守揚州的晉王楊廣在快馬加鞭地趕往都城長安去迎娶他的新娘。盼來盼去,終於盼到了這一天。他的新娘蕭氏,是父皇隋文帝楊堅為了表彰他在平陳戰爭中顯赫的功績,而從天下名門世家中選出來的絕色女子。他有次回朝,匆匆一瞥,見生得瓊姿仙貌,韶麗驚人。他頓時神思恍惚,腦中再也揮不去她的倩影。只是她當時年齡尚小,母親獨孤皇后便讓蕭氏在宮中學習禮儀、書畫和歌賦。
  吉日良辰,陽光普照,春風和煦。積雪已經完全融化,垂在簷下的冰棍也早已銷聲匿跡。長安城內,大殿上的金色琉璃瓦在太陽照射下閃著金光。皇宮中被裝點一新,人流穿梭,喜氣洋洋。隋文帝下令普天同慶,萬民同樂。京城街道被打掃得乾乾淨淨,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九聲炮響,身著嶄新龍袍的文帝和獨孤皇后,在內侍的攙扶下登上了早已準備好的禦輦。晉王楊廣與新娘的轎子緊接其後。彩旗儀仗早已排列整齊,文武大臣簇擁著禦輦向西而行。
  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沿著筆直的石板大道出蘭林殿去建章宮,到那裏舉行皇妃的冊封儀式。文帝和獨孤皇后登上圜丘的高闕,只見闕基三層,漢白玉所築,晶瑩碧透;頂端為藍色琉璃瓦,高聳入雲;闕面為圓錐,圍牆北圓南方,蘊含「天圓地方」之義。
  文帝龍行虎步,走至香案,手執炷香,跪地對天行禮。身後獨孤皇后、晉王楊廣、蕭氏以及滿朝文武大臣,均行三跪九叩之禮,山呼萬歲。宣詔大臣手捧詔書,佈告天下,宣佈晉王楊廣即日完婚,蕭氏女正式被冊立為王妃。紅燭下,楊廣上下打量了蕭妃一番。只見她大紅軟緞禮服,配滾金大紅綬帶,披燭光寶色霞披。雲鬢疊翠,插一枝金步搖,步搖上飾金花玉獸,有五彩珠玉下垂。耳上是兩枚明珠耳,玲瓏生輝。而光彩照人處更是那蛾眉鳳眼粉頸桃腮,用羞花閉月、沈魚落雁來形容和描繪她的美,都不嫌過。而最難描摹的神韻,更在眉宇之間,翠眉如畫,含情脈脈,呈現一種驚人的端莊之美。
  楊廣大喜過望,得此佳人,夫復何求。聽說此女還有入主中宮,母儀天下之說,說不定這能給自己帶來好運。楊廣對她自然嬌寵備至,呵護有加。但聰明賢惠的蕭妃並沒有讓楊廣一味地沈溺在溫柔鄉裏,而是勸誡他以政務為要,以簡樸為德,以百姓為本。楊廣沒想到自己的妻子有如此的德行和遠見,心中油生一絲敬重,對她也更加地寵愛,同時自己也專心政務,過起了簡樸的生活。此時隋文帝楊堅對太子楊勇越來越不信任,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漸為不滿。太子又因冷落了正房太子妃元妃而寵愛偏房雲昭儀,使得嚴治後宮的母親獨孤皇后也頗為惱怒。最終文帝在獨孤皇后的說合下,廢掉了太子楊勇,讓楊廣坐上了太子的寶座。
  蕭妃沒想到自己的夫君成為了太子,順理成章,自己也就成了太子妃。難道真如人們所說,自己將來會母儀天下?仁壽四年(604),隋朝的開創者隋文帝楊堅,在過了他六十四歲的生日後,終於病倒了。才兩三天的時間,好端端的一個人便瘦得變了形面容枯槁,眼窩深陷,目光混濁,呼吸時急時緩,時短時長。他沒有抵擋住病魔的侵襲,一命嗚呼了。
  舉哀發喪完畢後,太子楊廣換上冕服即位,後被惡謚為隋煬帝。蕭妃被冊立為皇后,印證了人們所說她將「母儀天下」的預言。此時楊廣三十六歲,蕭皇后才二十四歲。她的心情在興奮之餘,又感到一絲恐慌與不安。她似乎還沒有做好一切準備,可這些就已經飄然而至了。雖然獨孤皇后給她講過,仁智賢慧、知書達理的樊姬輔佐楚莊王使楚國稱霸的事例,獨孤皇后鐵腕治後宮也早已被她奉為典範,可她還是覺得一切都是那麼茫然。
  更令她始料不及的是,坐上皇位的楊廣,再也不如以前那般寵愛她了。此時的他,早已經被那風華絕代的宣華夫人吸引住,全然不顧她是先帝的寵妃,每日下朝以後便流連忘返,早已把她這個同舟共渡十餘年的妻子冷落在了一邊。也許是出於女人天生的妒意,也許是想顯示一下皇后的權威,她逼迫宣華夫人遷往偏僻的仙都宮,斷絕她與皇帝的來往。沒想到,她這步棋走錯了,皇帝整日鬱鬱寡歡,無心政務,更不踏進皇后宮半步。
  她的內心被痛苦撕咬著,她想到了剛為晉王妃時的歲月,那時楊廣對她是多麼地寵愛;又回憶了與楊廣走過的每一步路,都是那麼甜蜜。可這一切,如今只剩下回憶了。罷了罷了,既然自己不能像婆婆獨孤皇后那樣用「鐵腕」管制住皇上,還不如灑脫一些,該放就放,做個善解人意的皇后,一心為皇上著想,使他不再為後宮的瑣事而煩惱。
  她向隋煬帝妥協了,派人接回了宣華夫人,把她安置在金鳳院。隋煬帝自然歡喜,對她的態度也緩和了許多,後宮中又恢復了以往平靜的生活。可惜紅顏薄命,半年之後,宣華夫人一病不起,竟香銷玉殞。隋煬帝傷心欲絕,整天長籲短嘆,沈浸在痛失愛妃的悲傷裏,連朝政也懶得去理。
  皇帝憂愁,做皇后的自然也心情低落,愁容滿面。自己縱有天仙般的美貌,那又能如何,仍然讓君難展笑顏。這個女人做了個天大的決定,建議煬帝選天下美女,充實後宮。她來不及去考慮是對還是錯,只想讓自己所愛的人不再沈浸在痛苦裏。
  一語驚醒夢中人。隋煬帝立即下詔廣徵天下美女,又派遣匠作大將宇文愷主持東都洛陽的規劃、設計和營建。先建顯仁宮,後修西苑,廣泛搜羅海內外奇材異石、佳木珍草充實其中,準備安置好美女後,他便可以在那裏盡享人間樂趣了。
  西苑的十六院建好後,隋煬帝日日流連於此,每天沈浸在輕歌曼舞之中,變換著花樣與選來的各方佳麗聽歌賞樂、騎馬下棋,日日夜夜沈溺於酒色。煬帝聽從近侍高昌的建議,建造了一座精巧別緻的「迷樓」。那裏裝飾得豪華無比,宛如瑤臺仙境。隋煬帝更是忘而不歸,早把朝政置之腦後。
  蕭皇后對獨自度過的一個個漫漫長夜,早已習慣了。她不再感到悲傷,心似乎早已麻木。她只是痛心於自己怎麼會如此糊塗,為煬帝提了如此荒唐的建議。可轉而一想,即使自己不提,該發生的總會發生的。皇上變了,他已經不是幾年前人們交口稱讚的晉王,也不是先皇文帝引為驕傲的太子,更不是自己心目中所企盼的那個皇上了。也許他原本就是這樣,根本就沒變。不管怎樣,她沒有忘了獨孤皇后對她的教導,仍然要規勸皇上,於是含淚寫了一篇《述誌賦》:
  承積善之餘慶,備箕帚於皇庭。
  恐修名之不立,將負累於先靈。
  乃夙夜而匪懈,實夤懼於玄暈。
  雖自強而不息,亮愚蒙之多滯。
  … … … …
  願立志於恭儉,私自兢於誡盈。
  孰有念於知足,茍無希於濫名。
  惟至德之弘深,情弗邇於聲色。
  感懷舊之餘恩,求故劍於宸極。
  … … … …
  她勸誡皇上要有所節制、用心國政,不應該再縱情遊樂,以免葬送了隋家的大好江山。可她萬萬沒有想到,煬帝讀過賦後,竟一笑了之,大不以為然。他覺得,人生苦短,若不及時行樂又待何時?在他看來,舜怎樣?紂又如何?還不是到頭來同歸於黃泉!
  她感到無盡的絕望與悲哀,既然皇帝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的江山,作為一個弱女子的她,又有什麼辦法呢?她只有冷眼旁觀了。溝通南北的大運河終於開通了。隋煬帝帶上了嬪妃嬖妾、侍衛隨從差不多三千人,浩浩蕩蕩地南下飽覽江南秀色。
  龍舟上兵甲列陣,旌旗招展,非常壯觀。隋煬帝在龍舟上感嘆自己的傑作,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跡,竟在自己手中完成了。一代帝王一生中能成就幾件這樣驚天動地的大事呢?而自己在位時,就開鑿了大運河。雖然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雖然可以陪伴在皇帝身邊遊覽自幼熟悉的景色,可蕭皇后仍然憂心忡忡。如此浩大的工程,不知凝聚了多少百姓的血汗;如此豪華奢侈的出遊,不知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莊子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她不知隋家的這座龍舟還能支撐多久?
  此次巡行江都(江蘇揚州)後,隋煬帝迷戀上了那個地方,幾次興師動眾南下。蕭皇后都假稱自己身體不適,沒有隨行。她不想看到煬帝肆意地揮霍百姓的血汗,也不想隨著煬帝一起揮霍而增加自己的罪惡感。皇上不在,自己就是主人,她有著難得的清淨。可她心裏清楚,這樣悠閒的日子過不了幾天了。
  果然,不堪忍受徭役壓迫的老百姓揭竿而起,天下開始大亂。太原留守李淵攻下長安;宇文化及與兄長宇文智及在揚州起兵造反,率兵攻進離宮,剛滿五十歲的煬帝在寢殿西閣被亂臣縊殺。蕭皇后雖然一直都在擔憂,當這一切變成現實後,她還是感到了震驚與惶恐。皇帝都已經死了,那她這個皇后又該何去何從呢?
  蕭皇后的美貌、端莊救了她的命。當宇文化及看到如此姣姣紅顏、夭夭國色之時,被她的丰姿俊秀所折服了。他怎麼能忍心殺害如此天姿國色呢?蕭皇后的內心在強烈地掙紮著,做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她應該隨陛下而死,以示忠貞。但耳邊似乎又響起了獨孤皇后的教導,自己還沒有盡到一個做皇后的最後責任煬帝的兒子楊浩還在,死是容易的,活下來才需要更大的勇氣。而眼前最要緊的,必須保住自己的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今天下大亂,豪雄四起,或許復仇的機會就在眼前。她帶著獻出一切的重負,忍受著國破家亡的切膚之痛和對仇人的憤恨,委身於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醉心於和美人蕭皇后的繾綣纏綿,暫時忘了自己的政治擴張。這時在中原一帶起兵的竇建德,節節勝利,直逼江都,宇文化及抵擋不住,一敗再敗,最後帶著蕭皇后退守魏縣(今河北大名西南),並自立為許帝,改稱蕭皇后為蕭淑妃。不久,魏縣又被攻破,竇建德殺死了宇文化及。這次距隋煬帝的死,還不到一年時間。
  蕭皇后本應該是高興的,殺死煬帝的主謀終於受到了懲罰。但令她難堪的是,堂堂隋朝的皇后,竟然成了農民起義軍的俘虜。她再也沒有誰可以依靠,也沒有希望可以寄托了,這天下到底該是誰家的天下,不是她這個柔弱女子所能左右的。她只有用死來捍衛自己的尊嚴了,也許惟有死才是真正的解脫。
  她選擇了用七尺白綾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無奈竇建德的手下對她嚴加看管,她連死的機會都沒有。她孤守在屋裏,不再塗粉施朱,不再輕理雲鬢,當心已枯死時,外表所有的裝飾都是徒勞的。就讓時間這副毒藥慢慢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吧!
  沒想到,她的生命又有了一次轉機。這時北方突厥人的勢力迅猛地發展起來,遠嫁給突厥可汗和親的隋煬帝的妹妹、蕭皇后的小姑義成公主,聽到李淵已在長安稱帝,又打聽到蕭皇后的下落,在唐武德二年(619)夏,派使者前來迎接蕭皇后去突厥。竇建德不敢與突厥人正面對抗,只好乖乖地把蕭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給來使。
  蕭皇后踏上了去往草原的征程。她心亂如麻,淚如泉湧。真的要離開中原了嗎?這裏再亂,也是根系所在,不知那異域番邦等待自己的又將是什麼?可自己已別無選擇。也許離開這個戰亂的地方也好,把所有的傷心屈辱都拋擲腦後,遠走邊塞,說不定會有自己的另一片藍天。
  一望無垠的草原使她的心豁然開朗,藍天白雲與翠綠的青草相映成趣。碧波萬頃的綠海完全展示出一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畫卷,她深深地陶醉在這畫卷裏。越走越近了,她看到了一頂偌大的營帳。這營帳完全由堅實的紅柳木和整張的牛皮搭成。帳頂與帳幃,彩繡與彩繪,乃至佈置與陳設,全部都是那樣的美輪美奐,簡直和那金碧輝煌的皇宮別無二樣。這是可汗為迎接她而特製的帳篷。
  她從可汗的眼睛裏,早已看出了自己對可汗的吸引。寄人籬下,又有什麼清高可言呢?再加上小姑的一再說合,昔日的蕭皇后便成了番王的愛妃。既然自己命該如此,那就順其自然吧!多少個日夜,她仍然夢迴家園,醒後才知,自己身處異境。而讀書念佛成了自己最主要的生活,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精神寄托。當她聽說可汗親率數萬鐵騎南進中原,大唐天子與突厥之間戰火重燃時,她便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書卷,再也無法看下去,一絲淡淡的哀愁襲上心頭。她想像著中原的父老鄉親,在突厥鐵蹄踐踏下的那種悲慘生活… …
  她的心在這裏一刻也難以停留,早已飛到那千裏之外的中原,不知何時,自己才能把家還?天意憐幽草。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唐朝大將李靖大破突厥。她終於可以回中原了。坐在輦車之上,她挑簾極目遠眺。唐軍旌旗招展,浩浩蕩蕩凱旋歸來。她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感覺自己如一葉浮萍,不知哪裏才是最終的歸宿。因而情不自禁地低語:「難道自己真的要回家了嗎?」
  讓她受寵若驚的是,那個天下百姓交口稱讚的英明君主李世民,為她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歡迎她的歸來。她知道自己早已過了女人的「黃金時代」,沒有純真可以炫耀,沒有嬌美可以賣弄。當她托著曳地長裙,儀態萬方地款款進殿時,李世民和在座的大臣被她的雍容典雅所折服了。只見她雲髻高聳,霧鬢低垂,細眉如畫,雙瞳剪水,顧盼生姿,香腮如雪,如曉花含露,似雨後秋菊。雖是徐娘半老,卻丰韻依存;雖是年近知命,卻依舊光華腴潤,尤其是眉宇間不經意顯現出飽經離亂而孕育出來的楚楚可憐的情態,更加令人愛憐。
  李世民不禁為之心旌搖曳,他甚至懷疑她是否真的是蕭皇后,因為她的外表與實際年齡實在不成正比。一個已過不惑之年的婦人竟如此光彩照人,真的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那雍容典雅的氣質,更是一般的紅粉佳人所不具備的。這個英明的皇帝,顧不得年齡的懸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評,封蕭皇后為昭容。這位飽經離亂的隋朝皇后,正式成為大唐天子的愛姬。
  如此結果,是她曾經的蕭皇后所萬萬沒想到的。她在大唐的宮殿中幸福地度過了自己的餘生。貞觀二十二年(648),她臥在病榻上氣息奄奄,她夢到了許多事情,也回味了自己不同尋常的一生,最終安然地閉上了眼睛。歲月崢嶸,往事悠悠。這個柔弱的女子走完了她不同尋常的一生,那奔流不息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4 05:38 , Processed in 0.2709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