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回復: 0

[稗官野史] 唐太宗為何要殺光所有親兄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7-30 01:03: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唐太宗李世民(599.1.23~649.7.10),中國唐朝皇帝(626~649年在位),世民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年號貞觀。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在位期間,其對唐朝的建立與國家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並取得了決定性的作用,他愛好文學與書法,並有墨寶傳世。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最終統一中國。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讓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據唐朝史記記載,太宗皇帝是開皇十八年12月戊午(599.1.23)出生於陜西武功別館(今陜西省武功縣),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二子。隋朝末亂世,李淵和李世民父子趁勢於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興建唐朝。
  大業十三年(617)六月,與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陽),首戰獲勝,促使李淵決意西向關中。李世民任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軍,封敦煌郡公。不久攻克長安,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楊侑被封李淵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公。
  義寧二年(618)三月,李世民為右元帥,封輔祭國公。同年五月,隋恭帝楊侑禪位於唐朝,唐王李淵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唐朝,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武德四年被封為天策上將。
  唐朝建立以後,為統一全國,先後進行了六次大的戰役。這六個戰役李世民就指揮了四個(其他兩個戰役是由李孝恭、李靖指揮的平定江陵梁王蕭銑之戰與平定江淮輔公祏之戰),全部取得了勝利,為唐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一次是對隴右薛舉父子集團的戰役,唐武德元年,薛舉率軍進攻關中,雙方在現陜西長武縣發生激戰,由於李世民生病,劉文靜不聽元帥告誡而聽殷開山之計,出戰,被薛舉所敗,退回長安。但不久,李世民便在淺水原之戰徹底打敗薛軍,消滅了隴東集團。
  第二次,劉武周依附突厥,南下進攻唐朝,攻佔了晉陽,李世民不畏艱險,終於擊潰了敵人主力,並乘勝追擊,兩天不吃飯,三天不解甲,一日八戰,八戰皆勝,徹底消滅了敵軍,收復了丟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對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役。這次戰役規模為唐統一戰爭中最大的。在這次戰役中,李世民先將王世充擊敗,圍困在洛陽,令其無糧草供應,待其自斃。就在洛陽將下未下之時,河北的竇建德軍10餘萬眾號稱30萬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現在唐軍背後,李世民力排眾議,親率3500人在虎牢之戰中大敗竇建德軍,生擒竇建德。洛陽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這次李世民一舉兩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第四次是平定劉黑闥的戰役,劉黑闥是竇建德的部下,他打著為竇建德復仇的旗號,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揮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戰役,僅僅兩個月就取得了勝利。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武德四年冬10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高祖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
  李世民在戰鬥中注重戰前偵察,雖屢次遇險,但每次戰鬥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於製造戰機,當敵強我弱時,他經常用「堅壁挫銳」的戰法拖垮敵人,戰鬥中身先士卒,親自率領騎兵突擊敵陣,勝利後勇追窮寇,不給敵人喘息之機,因此獲得了每次戰役的勝利。在統一邊疆的戰爭中,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明於知將選拔良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為大唐盛世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626)6月4日。618年,李淵建立唐朝,並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太子李建成隨即聯合四弟齊王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導致後來李建成下毒害李世民。
  武德九年,突厥犯邊,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李世民。太子府率更丞王晊把這一密議告訴了秦王。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搶先一步殺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
  3天後(癸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2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唐太宗即位後,居安思危,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實行輕徭薄賦、疏緩刑罰的政策,並且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終於促成了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中國封建時代最著名的「治世」。
  貞觀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解除了北邊的威脅;九年,平定吐谷渾,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於其地置西州,並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置安西都護府。唐太宗對東突厥降眾及依附於突厥的各族執行比較開明的政策,受到他們的擁戴,因而被尊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親於吐蕃的贊普松贊幹布,發展了漢、藏兩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唐太宗最初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後來又愛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產生了奪嗣之懼,企圖發動政變刺殺李泰,沒有成功,被廢為庶人。唐太宗為防止身後發生兄弟仇殺的悲劇,貶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以後的唐高宗。
  武德九年(626年)8月,因唐朝發生玄武門之變,政局不穩,東突厥伺機入侵,攻至距首都長安僅40里的涇陽(今陜西咸陽涇陽縣),京師震動。此時,長安兵力不過數萬,剛剛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騎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怒斥頡利、突利二可汗背約。《唐語林》記載唐太宗「空府庫」贈予頡利可汗金帛財物,以求突厥退軍,並與之結「渭水之盟」,唐太宗於629年八月任命李靖、李勣、柴紹、李道宗等為行軍總管,出兵征討東突厥。630年三月頡利兵敗被俘,東突厥滅亡。
  貞觀二十二年(648)正月,唐太宗撰寫《帝範》十二篇頒賜給太子李治。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一說是服用丹藥暴病),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7.10)李世民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0歲,在位23年,初謚文皇帝,廟號太宗,647年加謚文武聖皇帝,749年加謚文武大聖皇帝,754年加謚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位於今中國陜西省禮泉縣東北50多里山峰上)。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位偉大政治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傑出人物,他為古代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在李世民統治其間,唐朝國力強盛,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是個好皇帝,但他也有殘酷冷血的一面,玄武門之變就是一例。
  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淵偏愛長子李建成,這也可以理解,因為李建成是太子,未來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處在一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地位。也不知是李建成害怕功勛卓著的李世民動搖他的太子之位,還是李世民不甘心屈居二線,想再進一步,反正兄弟倆明爭暗鬥地掐上了。俗話說「無毒不丈夫」,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將在公元926年的那個夏天上演了「玄武門」之變,要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命(後來李世民又殺光了二人的兒子以絕後患),然後就去逼宮。當尉遲恭提著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腦袋出現時,李淵正在皇家公園度假,一看這陣勢,李淵嚇得當即宣佈讓位給李世民,自己縮到後宮去當太上皇了。
  要說李世民奪皇位殺了太子李建成就行了,為何連李元吉也不放過呢,畢竟也是自己的兄弟呀!可事情的關鍵就在於被殺的這兩人自認是兄弟,可他們並不把李世民當兄弟。為何呢?毫不誇張地說,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級的太子黨黨員了。從始至終他都堅定不移地支持和擁護著李建成。唐皇李淵與老婆竇氏一共生育了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和四子李元吉。歷史上的李元霸早在十六歲的時候就夭折了。史書上根本就沒有關於他建功立業的隻言片語,縱然他真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本領,可惜時不與之,英年早逝,徒喚奈何啊。
  我們重點來介紹一下李四。此人正是太子黨的第二股勢力。毫不誇張地說,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級的太子黨黨員了。之所以稱李元吉為元老級黨員,倒不是因為他的年齡有多大(實際上,李元吉被殺害的時候也只有二十八歲),而是因為他入黨時間最早,在黨內的地位僅次於李建成,最重要的一點是從始至終他都堅定不移地支持和擁護著李建成。為什麼呢?
  首先,建成和元吉兩兄弟之間的關係打小就十分和諧,兄弟之間情誼甚篤。李氏四兄弟,老大建成一表人才風流倜儻,老二世民也是一副魁偉的男人模樣,老三元霸雖然早年夭亡但想來也不至於太差,唯獨這李四卻是醜得出奇。同是一母所生,這形象上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真是邪了門兒了。常言道,兒不嫌母醜;其實反過來也是一樣的,母也不嫌兒醜。可是這個定律到了李元吉這裏就失靈了,因為李元吉實在是太醜了,醜到連他的親生父母都不願意搭理他。
  雖然是爹不親、娘不愛,但是李元吉依然頑強而執著地活著。和許多同齡的孩子一樣,有一件事情對李元吉十分之重要,那就是“玩”。但是,找誰玩呢,或者說誰可以陪他玩呢,這是個問題。父母是沒指望了,三哥死得早也沒指望,二哥不愛吃喝玩樂只愛行軍打仗更沒指望,只有找大哥了,那個比自己大十四歲的大哥。
  所幸,這一次,李元吉並沒有一如既往地失望。因為在李建成這裏,他找到了作為孩子所應享有的快樂,甚至還找到了他從未體驗過的父母般的關愛。因為李建成也很閒。和李世民不一樣,李建成是嫡長子,在未來繼承唐王爵位的人只能是他,他是李家未來的希望,所以必須要像保護珍稀野生動物一樣保護他。正是出於這樣的想法,所以李淵每次出征都把李建成留在家中。這樣李建成就有了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和家人們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情感交流。
  正是在這樣的主客觀條件下,李元吉和李建成走到了一起。至此李元吉到底對誰的感情深,是成天吃睡玩樂在一起的大哥建成,還是一年都見不了幾次面的二哥世民?這是其一。
  其二,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兄弟情誼經受過生與死的考驗。那是在大業十三年五月,李淵正式在晉陽起兵。當時,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智雲(李淵的庶子)都遠在河東。為了確保這幾個兒子的安全,李淵暗中迅速派人送信給李建成,讓他帶著兄弟們趕快逃離河東,來晉陽團聚。
  可是,當時的形勢十分危急。河東地方政府聽說太原留守李淵居然謀反作亂,便迅速調派人手搜捕李氏三兄弟。李建成只好帶著弟弟們東躲西藏。此去晉陽路途遙遠,而且道路阻隔,只能走偏僻險峻的山路。為了便於行動,李建成撇下了異母弟弟李智雲(後被捕,在長安為陰世師所害),卻帶著李元吉踏上了北上晉陽的生死征程。這一年,李建成二十九歲,而李元吉只有十五歲。
  這一路上,二人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餓了只能吃野果,有時甚至連野果也吃不到,只好去啃樹皮、吃青草,渴了也只能喝山澗裏的冷水,至於睡就更簡單了,以天為被,以地為褥;到了夜半時分,山中氣溫驟降,兄弟兩只好緊緊地相擁在一起,靠彼此的體溫溫暖對方,好熬過這漫漫長夜。無數個夜晚,當野獸的叫聲在山中響起的時候,李建成也只能用瑟瑟發抖的雙臂將李元吉緊緊地擁在懷裏。吃了無數的苦,克服了無數的艱險,兄弟兩最終達到了晉陽。
  有了這段一起吃苦的往事,有了這段被呵護的經歷,李建成在李元吉心目中的形象日漸高大,他深知,如果沒有哥哥的悉心照顧,自己根本就無法活著到達晉陽。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 「患難見真情」吧!這是其二。
  綜上所析,可以看出,李元吉和李建成之間的兄弟情誼十分深厚。李元吉對李建成的支持和擁護是完全發自真心的。那麼李元吉為什麼會那麼恨自己的二哥呢,即便他和大哥的關係好,也不至於如此的仇視二哥啊?這要說明就要動點腦筋了。主要的原因可能有這麼幾點:
  一、李元吉和李世民相處的時間十分少,交流感情的時間更少,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感情基礎。
  二、在李元吉的眼中,大哥李建成和二哥李世民完全是兩個極端。他對李建成愈愛,對李世民也就越討厭。當李世民表露出與李建成爭奪皇位的意圖之後,李元吉對李世民的討厭也就迅速地轉化為濃濃的恨意了。
  三、李世民曾經在無意當中得罪過自己這位心胸狹隘的四弟。
  李元吉和李世民的部將尉遲敬德都是當時公認的使槊高手,但是似乎「尉遲敬德是天下第一」的呼聲更高一些。好勝心極強的李元吉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就坐不住了,特意找到李世民,強烈要求同尉遲敬德切磋一下。話說到了比試當天,為了避免發生意外的流血事件,李元吉命令下人把槊刀去掉,只用桿來刺。正在這個當口,大老粗尉遲敬德卻突然冒了一句:「殿下,我看您就不用這麼做了。您即使有槊刀,也傷不了我一根汗毛。」李元吉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大黑臉居然如此的囂張,當眾下了他的面子。好啊,你可真狂啊,那就別怪本王長槊無眼了。事實證明,尉遲敬德還真不是吹牛,任李元吉怎麼刺,就是刺不到他,此時李元吉的臉比屁股都白了。
  李世民也是存心想落李元吉的面子,在一旁添油加醋道:「躲槊和奪槊,哪個更難(明知故問)?」尉遲敬德回答說,當然是奪取敵人的槊更難了。李世民趁機就說:「既然這樣,那你就和王弟比試一下奪槊的本領吧。」李元吉剛剛用槊沒刺著尉遲敬德,面子已經是掛不住了,現在又聽到尉遲敬德在一旁誇口能空手奪取自己手中的槊,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不由分說,縱馬上前,挺槊便刺。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李元吉手中的槊連續三次都被尉遲敬德用手給奪走了。完了,這下丟人可丟到家了。
  事實證明,李元吉並不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恨尉遲敬德讓自己當眾出醜,更恨李世民添油加醋,存心落自己的面子。那個恨啊,真是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而不可收拾。後來,當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因為爭奪皇位徹底鬧翻了的時候,李元吉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並且堅定地站到了李建成這一邊。
  與此同時,李建成為了更好地籠絡自己的弟弟,甚至提出了十分誘人的想法,等到我李建成登上皇位之後,就立你元吉為皇太弟。皇上啊,誰不想當,有了李建成開的這張巨額支票,受到巨大鼓勵的李元吉更加有恃無恐,充當了太子黨的急先鋒,處處挑李世民的不是,多次尋找機會置李世民於死地。
  這就是結果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3 20:33 , Processed in 0.1411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