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35|回復: 0

[稗官野史] 黃瓜之名源自隋煬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7-29 12: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黃瓜原來不是中國內地的蔬菜。漢朝時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從「胡人」那裏帶回來許多好吃好看好玩的東西。這些好東西也從宮廷流傳到了民間,在內地推廣開來,黃瓜就是其中之一。所以黃瓜起初被稱為「胡瓜」,它和大蒜(葫)、芫荽(胡荽)、芝麻(胡麻)、核桃(胡桃)、蠶豆(胡豆)以及石榴、葡萄、無花果等很快在中原地區落地生根了。
  到了隋朝一次廚子給隋煬帝端上一盤菜,隋煬帝問是什麼菜名,廚子說是涼拌胡瓜。隋煬帝很不高興,即令將胡瓜改名為黃瓜。從此才有了黃瓜這個名字。明朝初期,有一年的寒冬臘月,身為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突然覺得吃什麼都沒胃口,他只想吃黃瓜。於是宮裏立刻派太監四處尋找黃瓜。最後終於在京城的一條小巷裏看到一個人在賣兩根新鮮的黃瓜。但兩根鮮黃瓜的價錢卻是200兩銀子。
  太監嫌貴,那人說不買就算了,他要自己吃。說著那人拿起一根黃瓜,三兩口就吃完了。太監一看,急忙乖乖地掏出了100兩銀子。賣黃瓜的人說,現在一根黃瓜也要賣200兩銀子。太監剛想說話,那人又拿起剩下的唯一一根黃瓜,要把它往嘴裏送。太監只好又乖乖地拿出100兩銀子,買下了那根黃瓜,拿回去給朱元璋吃。看來黃瓜也有奇貨可居的時候。
  清朝的慈禧太后雖然是個「皇上」級的吃貨,但她卻不喜歡吃黃瓜。但在清代的京城,正月裏的黃瓜賣得跟現在的燕窩魚翅一樣貴。嘉慶間《京都竹枝詞》說:「黃瓜初見比人參,小小如簪值數金。微物不能增壽命,萬錢一食亦何心?」清朝文人在一則筆記中寫到,有一個才子在初春時節來到北京,當地的文人在飯館宴請他。席間,大家讓這位才子點一道菜。才子推辭不過,又不想讓眾人破費,他想,黃瓜應該是最便宜的,就笑著點了一盤涼拌黃瓜。不料才子剛點完這道菜,在座的眾人都面露不悅之色。因為一盤涼拌黃瓜比整桌酒席的價錢還要貴得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3 20:28 , Processed in 0.1507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