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72|回復: 0

[稗官野史] 誰將春夢中的「性高潮」寫入了詩中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0-23 10:4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在童年時期正好趕上了李希烈暴亂,從此就隨著母親流轉於四方,少年時代也一直在戰亂中度過,在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考中進士,在貞元十八年應拔萃科考試,被授予秘書省郎。在這之後他倡導了中國文學史上的「新樂府運動」,這場詩歌運動的特點就是:反應當時的社會現實,針砭時弊,以達到干預政治的目的,在詩歌內容上要運用平白淺易的語言,使詩歌通俗易懂,便於流傳。
  白居易他的詩明白曉暢,我們在閱讀他的詩歌的時候,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這一點。根據惠洪《冷齋夜話》中所記載:「白樂天每作詩,令老傴解之。。問曰:『解否?』傴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故唐末之詩近於鄙俚。」這件事,我們並不知道是否真實可信,但卻能感受到白居易在詩歌語言上力求做到淺近易懂。
  名氣加上「淺近易懂」,讓白居易的詩作在當時十分的暢銷,在他的《與元九書》中曾狂妄的說:「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里,:「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僕詩者;土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每有詠僕詩者。」元鎮也說白居易之詩,「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馬走之口無不適。至於繕寫模勒街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可見白居易的讀者層次十分廣泛,老師、和尚、寡婦乃至小女生都是他的讀者,一個人的詩作,在當代即產生這樣的社會效果,在古代是極少見的。
  白居易的詩歌在當時不僅婦孺皆知,甚至很多還被編成了詩歌傳唱,他的詩通讀易懂到甚至將自己青春發育時期的夢遺(遺精)也寫在了詩中。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這首詩是白居易的蓋羞之作,也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朦朧詩的代表,這首作品並不是白居易年輕時候所寫,而是他在成年時候的回憶之作。也許,他當時回憶起來自己在青春發育的時候,早晨醒來,床單上濕濕的一片,而感到好奇。於是他回憶夜裡所做的夢,好像是和一個女子「親熱」了,而似乎又記不起她的模樣...「春夢」泛指和「性」有關的夢,做夢者在夢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性體驗」,二檔產生性高潮的時候,就會發生夢遺(遺精)。
  也許這位大詩人在回憶自己年輕時候身體發育而對「性」還朦朧而產生可笑,在這首詩中,作者為了掩蓋自己對性生理的無知,特意還用上了遣詞排句,讓詩更加的朦朧而產生意境,這也讓我們感受到這位唐朝大詩人可愛的一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19 17:56 , Processed in 0.3081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