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78|回復: 0

[稗官野史] 秦始皇的功績是不是被誇大了?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0-22 11:35: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自從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明君輩出,大部分國君都有勝任統一六國之戰的能力,嬴政雖然也有他自己的特點,但更要感謝歷史把他這一任國君放在了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吧。換句話說,秦始皇嬴政這個人不是秦國統一中國的關鍵。秦國靠的是其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的綜合國力,以及秦文化彪扞尚武的民風,才順利的僅僅靠十年時間就統一了中國。
  商鞅變法以來數代秦國君主勵精圖治,經濟、人口、領土、制度都是遙遙領先於諸強,更有白起、司馬錯等名將打的許多次影響到國家興衰的經典戰役,才有了一掃六合的基礎。八百里秦川有鄭國渠的灌溉,司馬錯打下了天府之國的四川,有這兩大天下糧倉的支援,統一全國之戰這種消耗巨大的戰爭就有了戰略保障。白起更是數次把趙國、楚國這兩大軍事強國打得沒脾氣,加上魏韓的伊闕之戰,居然有四個國家都是因為與白起的衝突而一蹶不振。
  而秦國的制度,則是在那個時代最適合發動統一戰爭的。首先是秦文化的彪扞民風。秦人自古的生存環境是最惡劣的,西狄北戎的遊牧部落長期鬧得秦國不得安生,南面巴蜀古國的野人們又不好惹,山東六國更是視秦人為蠻夷,他們的虛榮心認為切不可讓野蠻人入關。所以在此種環境中煉就了秦人百折不撓的意志。秦國輸掉的戰爭是又多又慘的,可越戰越勇,虎狼之心從未滅卻,終成燎原之勢。再則秦國的法家治國,讓國君管理人民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有什麼英名的決策,沒有六國那種的貴族和陳腐勢力的重重阻撓。其三,秦人本來就全民皆兵的風俗,和變法後嚴明的獎懲制度,以及組織體系,讓整個國家成為了一台合作明確、運轉有序的戰爭機器。
  所以有了經濟和軍事上的優勢,讓秦始皇開始逐個吃掉六國得心應手了。除了統一的功績,秦始皇的功勞還主要體現在統一後的治理上,統一文字,規範各種度量衡,開拓江南領土,加強中央集權,北固邊防。這些東西,雖然秦始皇的個人能力也很重要,不過無論換作誰坐在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的位置上,不是都要做的麼?只要他有能力指揮國家統一中國,他就該有能力做到這些事情。
  秦始皇對以上說的這些事有貢獻是事實,但把功勞全記在他一個人頭上也不對。其實要說嬴政這個人值得稱道的地方,統一和治理國家的倒可以不那麼突出強調,他個人的一些事情才更值得研究。比如他從小的坎坷經歷,他年輕時與呂不韋等人的鬥爭,他統一中國之後的修造陵墓和焚書坑儒,還有那次著名的砍伐樹木以懲罰山神的驚人之舉,更有派遣徐福東渡求藥的決策,這些才是更能體現他個人魅力的因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19 17:59 , Processed in 0.1259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