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回復: 0

[稗官野史] 商鞅與治國不一道,治國不必法古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0-11 06:05: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戰國末年,秦國所以能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這個歷史功績不能不歸功於商鞅在泰國進行的兩次革新變法。商鞅變法的指導思想是什麼,政策措施是什麼,這些答案都反映在《商君書》中,《商君書》是記載商秧思想言論的資料彙編,又稱《商君》、《商子》。《商君書》側重記載了法家革新變法、重農重戰、重刑少賞、排斥儒術等言論,主要反映了法家的政治思想。
  首先是革新變法思想,這是法家思想的精髓。《更法》篇詳細記述了商鞅與甘龍、杜摯在秦孝公面前爭論變法的問題。針對秦孝公怕變更法度、改革禮制受天下人非議的想法,商鞅說:「行動遲疑就不會有名,做事猶豫就不會成功。我勸君王還是趕快下決心變更法度吧,不要怕別人的批評議論。法度是愛護人民的,禮制是利於國事的。
  所以聖人治國,只要能使國家強盛,就不必沿用舊的法度;只要有利於人民,就不必遵守舊的禮制。」針對甘龍「因襲人民的舊禮俗去施行教化,不費什麼事就能成功。依據舊法度治理國家,官吏既很熟悉,人民也能相安」的說法,商鞅說:「這都是俗人的言論。夏、商、週三代的禮制不同,而都成就了王業;春秋時五霸的法度也不同,而都成就了霸業。所以聰明的人創造法度,而愚昧的人受法度的制裁;賢人改革利制,而庸人受禮制的約束。我們不能和受禮制約束的人商討大事,不能和法度制裁的人計議變法。」針對杜摯「傚法古人就沒有錯誤,遵守舊禮就沒有好邪」的說法,商鞅說:「古代的政教不同,我們傚法哪個古人?
  帝王不相因襲,我們拘守誰的禮制?禮制、法度要隨著時代而制定,命令要符合實際的需要。所以我說,治理人民、並非一個方法;為國家謀利益,不必傚法古人。」「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成為商鞅倡導變法的名言。《開塞》篇從考察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入手,論證了戰國末年只能實行法治,才是唯一可行的治國道路。「聖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則後於時,修今則塞於勢」。
  從而說明只有變法革新,才能使國家富強興盛。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18 20:07 , Processed in 0.0887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