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32|回復: 0

[稗官野史] 曹植為何會在奪嗣之爭中輸給曹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9-3 03:10: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植自幼文思非凡,才氣超人,但大凡文人墨客狂傲自負的特質在其身上更是彰顯得有過之而無不及,樂府詩《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中的「幽並遊俠兒」其實就是在吹噓自己,描寫的遊俠少年剽悍勇猛,既有軍國之才,又具濟世之志,更有為國捐軀的豪邁之氣。較之冷酷凶殘、沉默寡言卻工於心計的曹丕而言,任性而為、嗜酒如命的曹植並不善於帶兵打仗和處理公務,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更是門外漢。這就注定了曹操在立嗣的關鍵人選上圈定了曹丕,也就注定了曹植後來的悲慘命運。在奪嗣之戰中,曹植與曹丕的三次較量是如何慘敗的?
  首先是「竹簍事件」,曹丕的軍師吳質技高一籌,虛晃一槍,來了個借刀殺人,讓曹植的高參楊修失去了曹操的信任。為奪嗣,曹丕把官為朝歌令的吳質用竹簍偷運進了鄴城,但此事被楊修發現並報告了曹操。曹操甚為惱怒,曹丕恐懼了,但老謀深算的吳質卻在當晚悄悄溜出城去,待第二天那輛裝有竹簍的大車被曹操派來的人扣查時,哪還有什麼吳質,生性多疑的曹操認為楊修虛報軍情,心裡甚為不爽。
  其次是「鄴城門事件」,讓曹操徹底相信了楊修與曹植非同尋常的關係,藉機除掉了楊修,也讓曹植在奪嗣爭鬥中又輸一子。原來,已經開始懷疑楊修忠誠度的曹操略施一計,對身邊的楊修說,他要令兄弟倆各出鄴城一次,暗下裡卻密告城門令,沒有他本人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城,以此考驗他們的決斷能力。不知是計的楊修果然中了圈套,他把出門的意圖以及如何行事都告知了曹植,結果,曹丕遇阻悻悻而回,曹植卻是殺掉城門令強行出了城門。由此,楊修徹底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後來看到曹操賜予的空空如也的食盒,他明白怎麼回事了,於是自殺而亡。
  再者是「送父出征」事件,曹丕的高超的演技贏得了父親的好感。建安23年,曹操帶兵出征,兄弟倆同出相送,餞行宴上,先是曹植文思泉湧、言辭豐贍的為父歌功頌德的馬屁經語讓曹操非常高興。豈能敗下陣來的曹丕在吳質的耳語授意下,席上一言不發,但在父親上路時是淚流滿面、泣不成聲而幾欲哽噎,曹操更是感動得眼眶濕潤,哀歎不已。
  如果說三次較量是導致曹植在奪嗣之爭中輸掉的間接原因的話,那麼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的兩件事直接導致了曹植的完敗,而這兩件事都是他自己一手釀成的。一件是「醉酒誤事」,說的是叔叔曹仁被關羽圍困,軍情危殆,曹操令曹植帶兵前去解救。但當軍令送到曹植處時,曹植正酩酊大醉,根本無法出征。曹操火冒三丈,惱怒又失望。第二件是「司馬門之事」,說的是曹植膽大妄為,無視父親的禁令,善自打開既是宮禁入口亦是皇權象徵的司馬門出城。我行我素,目中無人的曹植的屢行屢為,導致了曹操在擇嗣的天枰上不再猶豫,果斷地選擇了曹丕。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從此,曹植徹底失去了「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帝王之夢,開始了被曹丕相煎的歲月,過起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流放生活。居無定所,流離哀傷,在此不予多說了,公元232年,曹植在抑鬱和孤寂中死去,年僅41歲。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11 09:59 , Processed in 0.3239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