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07|回復: 0

[稗官野史] 揭秘蔣介石與原配離婚根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8-12 01:17: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歲月流逝,蔣介石憶往,常會在日記中自曝陳年舊事的究竟。約半個世紀後,他還不忘透露與髮妻毛氏不睦的根由,並非本身間相互問題,乃是因早婚惡習。他自承年少不拘,因常被毛氏兄長懋卿輕視,譏刺為敗家子、無出息之流,而造成夫妻間惡感。蔣介石受毛懋卿之氣,始終無法釋懷,日記中又次提及:「當16歲,元宵領導溪口花燈隊至巖頭作戲,妻兄懋卿認以為恥,且比我為敗家子。余難忍受,因此與毛氏一生不和也。因此,須知後生可畏,對少年人不應侮辱也。」但毛氏及岳父母則甚愛他,想起當年,引為終身遺憾。由此推知,蔣介石對毛氏心存歉疚,只怪罪於妻舅毛懋卿。然為毛氏忤逆母親的不孝所為,直到晚年,依舊不堪回首,未知何日能報達親恩,以湔雪罪孽與恥辱。
  1927年12月1日下午4時,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戈登路大華飯店舉行世紀婚禮,到賀觀禮來賓千餘人,民眾爭睹於道,極一時之盛。英法租界當局抽派警衛,加強防護。經過蔣介石半年追求,兩人終成眷屬。這段過程,蔣介石清楚記錄在日記裡:3月間的想念美妹不已,5月間的終日想念美妹不置,6月間在上海與三弟談至半夜,7月初與宋美齡遊覽鄉間在小飯館進餐的殊覺別有風味也,9月下旬與宋美齡密談時的情緒綿綿,相憐相愛,惟此稍得人生之樂也。及蔣介石訂婚後寫下的感想:「人生之樂,以定婚時為最也」。蔣宋婚姻最後的決定者,是宋母倪桂珍。
  10月初,蔣介石由宋子文陪同前往日本有馬溫泉,拜訪養病中的宋母。在日本,蔣介石致電宋美齡,謂:「近日無論晝夜,心目中但有三弟,別無所思矣。」蔣介石一天連3次趨訪。蔣介石自記說:「見外姑,狀甚愉快,惟目注視,未免令人慚愧。」宋母面允他與宋美齡婚事。蔣介石本來打算在日本結婚,為宋母所阻,而頗感悵惘。蔣介石並沒有說明想在日本舉行婚禮的理由,難道是有意媲美12年前孫中山與宋慶齡的婚禮?
  蔣宋終成眷屬,兩情相悅最為根本,他人協助促成,自也發生作用。中央研究院發表譚延日記的數碼資料,提及他關說蔣、宋婚姻經過,可說是新的史證。其日記載稱,當初蔣宋婚事,曾遭到胞兄宋子文反對。一次,譚延拜訪宋家,不見宋子文,卻看到宋美齡心情郁卒,乍問之下,方知婚事不如意的隱情,便答應要設法疏通。後來蔣、宋成婚,但過程甚不順利,譚延幾次致信都沒能改變狀況,在日記中坦承:「言蔣婚事,事不幹己,而數數如此,他日恐將受埋怨矣。」
  蔣宋結婚特別之處,不在婚禮豪華,而是蔣介石寫下「我們的今日」專文,為結婚志念。有論者批評他們是一場政治婚姻,是權勢與財力的結合。所謂政治婚姻,從這篇專文來看,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蔣在文中向國人宣告:「余平時研究人生哲學及社會問題,深信人生無美滿之婚姻,則做人一切皆無意義。余今日得與余最敬愛之宋美齡女士結婚,實為余有生以來最光榮之一日,自亦為余有生以來最愉快之一日。余確信余自今日與宋女士結婚以後,余之革命工作必有進步,余能安心盡革命之責任,即今日始也。余二人此次結婚,倘能於舊社會有若何之影響、新社會有若何之貢獻,實所大願。余二人今日,不僅自慶個人婚姻之美滿,且願促進中國社會之改造。 余必本此志願,務完成中國之革命而後已。故余二人今日之結婚,實為建築余二人革命事業之基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4 19:29 , Processed in 0.1458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