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08|回復: 0

[稗官野史] 《牧誓》中記周武王伐纣時所說的商纣王的罪狀是什麽?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8-6 02:11: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所謂殷纣王的罪惡,不是诳言和汙蔑就是把好事說成壞事。曹操的惡名之遠揚,比起殷纣王來,簡直是望塵莫及,所不同者,曹操是開國之主,留下了不朽的事迹,卓越的詩篇,瑕不掩瑜,正統論者無法一手遮天掩盡天下人耳目。殷纣王則是亡國之君,自周以來,古代文獻中提到他的,都是清一色的否定,從沒有片言只語的贊揚。史書列舉他的荒淫暴虐也真是駭人聽聞。但是很奇怪的是以前加之于他的六大罪狀,無非是夏桀的罪狀的誇大。而且都是“興者”周人,對“前王”纣的宣傳破壞。
  天下有學做好事而一樣的,沒有學做壞事一樣的,這裏一定有穿鑿附會處。接著“尚書”中列舉的那六條罪狀加以分析。殷纣王“酗酒”,無非是因爲殷人本來好酒,而纣王可能酒量特別大些,喝的酒特別好些,至于“酗酒迷亂”,決不會是事實。你想一個頭腦糊塗的人怎麽能成爲“百克而卒無後”的戰無不勝者呢?至于“酒池肉林”等奇談,都是從此而生的。而“不用貴戚舊臣”,實際上是以纣王之兄微子啓爲首的一部分年長的、原來有權利的人,在纣王即位後和纣王對立,沒有握重權,心懷不滿,把它加在纣王頭上,被周人利用來宣傳的。再說“登用小人”,實際上是濫加罪名。殷代末年,破格用人,提升奴隸爲大夫卿士的確是纣,但這應該是進步的措施,他的極盛的武功,他對民族發展、文化發展的不朽功勞,和這個措施是分不開的。而且早于他的武功極盛的湯和武丁,也都一樣采取過破格用人的措施。至于“聽信婦言”,更只是反對派的造謠和周人的少見多怪。
  殷代有能力的女性是很活躍的,卜辭中出現的女性就很多。例如武丁的妃妾婦好,能帶領萬千人去打敵人,連武丁的震代名將都受她節制。這樣的婦言爲什麽不能聽?可是,這是落後的周民族所想象不到的。纣王婦,可能是和婦好一樣的人物。但因爲她是纣王的妻子,所以更爲反對派所痛恨、周人所攻擊。更奇怪的是,第五條罪狀說纣王“信有命在天”,而第六條罪狀又說他“不留心祭祀”。其實要殷代人不信天是違反歷史的,而說殷纣王不祀先祖更是捏造。據出土的卜辭證明,帝乙(纣父)、帝辛(纣)時的祀典在殷代是最爲完備的。
  因此,從上述這些所謂罪狀來看,不是诳言和汙蔑,就是把原是好事說成了壞事。其後纣王又加一條“愚昧”之罪時說,有過“百克”戰績的纣王可能是個真正的庸人嗎?周人曾經多次稱贊過帝乙,甚至稱他爲“殷哲王”,而微子又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帝乙不立有能力的長子,而立一個愚昧的幼子,這怎麽能理解呢?
  反對殷纣王的微子啓是殷忘的主要負責者,也是對纣王造謠中傷的主要負責者。在追尋殷王朝覆滅的原因,是評價殷纣王的重要關鍵問題,因爲殷纣王之成爲“天下之惡皆歸”的人,也正是由於“身死國滅”,“倒果爲因”是結果。殷王朝的覆滅,首先是因爲殷王族內部爆發了大分裂。據左傳哀公九年傳、呂氏春秋和鄭玄的說法,微子啓是帝乙的長子,殷人是“兄終弟及”制,但帝乙把王位傳給了纣而不傳給微子啓,微子不得立,自然不甘心。纣即位後,形成了兩派。微子一派和纣作對,許多事情都從此而起。
  微子啓因不能繼位而對纣懷恨在心,處心積慮地對纣進行造謠中傷,這從周人所舉的纣之六大罪狀來源幾乎全出于殷人可以證明。反對派和敵人,前唱後和,正像桴鼓之相應。把這些材料兩相對照,殷王朝裏隱蔽著敵國的代言人是無疑的了。殷纣王呢,因爲用著一批能人,政權很鞏固,又常南征北戰,對于這些謠言只是容忍著。直到征東夷一役,因爲戰爭時間很長,殷人死傷很大,反對派在內部就蠢蠢欲動了。纣王戰勝歸來,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兩派的鬥爭就尖銳化了,於是發生了暗殺,如反對派“商容嘗執羽籥馮于馬徒,欲以伐纣”,沒有成功,逃到太行山去了。比干和纣王沖突,被纣殺了。箕子被纣監禁了。微子隱藏了起來,微子的心腹太師疵和少師畺投奔周武王,把殷人內情泄露了。大陰謀家周武王於是乘此時機遍告各部馬上出兵伐纣。殷纣王在這剛剛複員新兵征集困難、常備軍有限且疲勞未複,內部不穩的情況下,突然遭到了強悍的周聯軍的意外襲擊,原是很難取勝的,不料在戰場上又遇到俘虜兵倒戈,“動搖分子”的潰散,終於在震古爍今的牧野之戰中力戰而亡了。因此,造謠中傷纣的是微子啓,發動內讧的是微子啓,派人投敵的是微子啓,招引外侮的是微子啓,殷亡的責任主要應由微子啓來負責。
  殷纣王在歷史上對當時人民和中華民族有過五大功績;和這些功績相聯系的他個人有四大優點。他的功績是:
   第一、開拓東南和發展民族。纣對東夷的平定,對殷民族的保全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後來的殷人退出中原,向南遷徙,對殷民族來說是失敗的,但從整個中華民族發展來說開拓東南有巨大意義。這是纣王對民族發展的不朽功績。
   第二、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從反面材料來看,至少這三件事可以肯定:纣時建築是超越前代的,纣對工藝有過發明和提倡,纣對音樂的提倡和創造。
   第三、對落後的東南區域傳播了文化。春秋戰國時代南方徐、楚、吳、越各國傳世古器很多,器銘大都四字爲句,與北方各國傳世古器銘大致相似,可見南方文化的一般情形,特別是戰國時代出現了楚辭文學,爲南方增添了異彩。不消說,這和殷文化的南下是分不開的。
   第四是用人惟才。周人曾以“登用小人”攻擊纣王,但是纣能夠在舊人滿朝的情形下,一下提升大量新人執政,卻是一種針對衰敝的革新措施。這些人對當時的文治武功提出了不少有進步意義的建議。更由於纣王從用人惟才,轉到“不才者遠”,更進而“人才樂爲之用”,爲殷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的發展起了良好的作用。
   第五是重視俘虜。紂王用俘虜當兵,把武器交給他們,這在當時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在氏族社會的戰爭中,只有互相砍殺,根本不要俘虜。在奴隸社會戰爭中,俘虜雖是目的物,但也談不上重視。再據卜辭所載,乙辛以前(武丁時尤甚)用俘虜作祭祀犧牲的數字很大,到乙辛時殺人以祭的數字一般只在十人以內。以之和用俘虜當兵兩相比較,纣王對俘虜的重視,可以無疑了。
  至於纣本人的優點:
   一是“智勇兼備”。這從殷本紀“帝纣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爲皆出己之下”等描述來看,就可以證明。
   二是“明于知人”。這是“用人惟才”的先決條件。
   三是“講究氣節”。在極端不利、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殷纣王能毅然決然地付出自己的生命,這種壯烈犧牲的精神,即足以證明。
   四是軍民對他的信服。何以見得?“百克”的戰績沒有軍隊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從“血流漂杵”的局面來看,也可證纣的主力是萬衆一心的。再如周人克殷之後,出現過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周人不立微子啓繼殷之後,反而立了武庚祿父(纣的兒子)來統轄殷人。什麽力量迫使周人這樣做的?合理的解釋是因爲周人知道殷人信服纣王,只有立武庚才能安定局勢。
  最後,在周人惡意宣傳下,正確的事實當然被湮沒不少,但僅從上述而論,殷纣王有功於當時的人民,有功於民族的發展和文化的發展已經非常明白。甩掉“成敗論人”的成見,在奴隸占有制社會的君主中,就其對人民對歷史的功勞而論,纣王應該列在前茅,他的地位,比以前的武丁,以後的周武王還要高些。應該替這位冤枉當了三千年反面教員的殷纣王翻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4 04:30 , Processed in 0.1364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