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58|回復: 0

[稗官野史] 古人結婚時拜父母為何叫拜高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6-10 01:39: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代新人結婚,拜堂的時候,主持的人都會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拜高堂就是拜父母,那麼為什麼要用到「高堂」這個詞呢?「堂」這個字,《說文解字》是這麼解釋的:「堂,殿也。」也就是說,在最初,堂和殿是一碼事兒。但隨著封建社會出現,帝王越來越高貴,連字眼都要有專用的,所以從唐代之後,殿專門指帝王的居所,和堂就區別開了。老百姓住的屋子,有堂屋,就是正房。
  「高堂」這個詞裏的「堂」,指的是內堂。內堂是什麼地方呢?是父母的居所。過去的習慣,是要到父母的居處去問安,問候尊長的起居,您今天怎麼樣?是不是挺好的?至於這個「高」字,有一種解釋說,是因為要在高大的廳堂裏拜見父母;而另一種說法認為,「高」字表示一種尊敬之意。不管怎麼解釋,「高堂」本來是指一種處所,是顯示父母之尊的地方,所以久而久之,就引申為父母的代稱了。「堂」這個字,經常被引申為母親的代稱。比如剛才說到的內堂,有時就專門指代母親。還有一種文雅的稱呼「萱堂」,也是對母親的敬稱。這個詞出自《詩經·衛風》中的一句詩,大意是說,要在北堂種上萱草。什麼是萱草呢?說起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大家肯定熟悉,就是忘憂草。也就是說,古人認為在北堂種萱草,可以忘憂。那麼這個「北堂」是指哪裏呢?一般就是母親所住的屋子。所以人們就用「萱堂」來指代母親的居所,引申為母親的代稱了。
  做兒女的,在外面不管有多少愁怨,回到家裏,吃幾口母親做的飯菜,和她發幾句牢騷,什麼事兒都放下了——母親就是兒女的忘憂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 06:29 , Processed in 0.1565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