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5|回復: 1

[資訊分享] 各種天氣對垂釣有啥影響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8-31 10:52: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千世界,氣象萬千。任何生物的生長都受到氣象的影響。魚的生活也不例外。魚類對天氣的變化有靈敏的反應。氣溫、氣壓、風向、風力等有變化,魚的活動規律也會發生變化。魚類是變溫動物,其自身體溫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受氣象的影響更大。氣溫的高低,風力的大小,風向的變化,晴天、雨天,都對魚的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

  了解一點氣象學知識,才知道在什麽氣象條件下用什麽餌,在什麽地方下鉤。因此,外出釣魚掌握一點氣象知識是必不可少的。由於此,我把我平常收集到的和實踐感悟到的一點氣象方面的東東,視於釣友,希望能以己薄力,有用於大家。

  各季節雨季天氣魚類的特點

  1)春雨,春天氣候多變,若下雨時氣溫不高,且伴隨冷空氣南下,使得水溫下降,魚兒食欲降低,難釣。若氣溫已到溫水性魚類適宜溫度,又無冷空氣入侵,這時水中容氧量大,魚兒最活躍,覓食量大,好釣。

  2)夏雨,對夏雨要作具體分析,夏雨以陣雨較多,夏季天氣較熱,雨前氣壓很低,水中容氧量減少,魚兒缺氧難受,無心覓食。所以在夏季下雨特別是雷雨前垂釣,是很難釣到魚的。在夏季,只要不是雷雨,暴雨,下雨時,上層水溫迅速降低,密度增大,而下層水的密度較小,形成上層水與下層水的對流流動,水中容氧充足,魚兒食欲旺盛,正是垂釣的好時機。

  3)秋雨,在仲秋以前,一般氣溫,水溫都比較穩定,適宜魚類活動,而下雨又可以給水體增加氧氣,魚兒食欲旺盛,垂釣效果好,不要錯過良機。但若是中雨偏大,又不間歇,雨點落入水中,點點水花很難看清浮漂,這時不宜用手竿,用海竿效果較好。中秋以後,氣溫下降較多,秋涼水寒,正如俗話說的,“一場秋雨一場寒”,水溫隨降雨進一步降低,大大影響了魚兒進食,所以對釣魚不利。 下雨,有時給垂釣帶來困難,但有時也帶來難得的機遇,望釣友們好好把握機會,君不見古人雲“斜風細雨不須歸”嗎。

  談氣象條件對垂釣的影響

  氣象條件的差異,直接影響著釣魚的效果。隨著科學飛躍發展和垂釣技術的不斷提高,氣象條件對垂釣的影響,越來越引起廣大垂釣愛好者的重視。為探討這一問題,我查閱了《中國釣魚》雜誌1991∼1998年垂釣行家和氣象專家們所發表的24篇有關氣象條件對垂釣影響的文章,並結合多年垂釣實踐加以系統總結,與廣大垂釣愛好者共同探討,以供參考。

  一、季節對垂釣的影響

  一般說來,春天和秋季是釣魚的旺季,冬季是釣魚的淡季。

  早春天氣變暖,水溫上升,過冬的魚兒開始覓食,但魚類多在中午暖和深水處活動,所以此時利於在深水中釣底層魚。在水草叢生、蘆葦拔節的時期,到淺灘處最有利於釣魚。

  夏季雷雨過後空氣清新的時刻,風平浪靜的清晨和傍晚是垂釣的好時機。但在盛夏,日光強烈,水溫高,同時水中的餌料充足,又是幼魚發育時期,此時難釣大魚,以早晚垂釣為好,中午可在樹萌下或深水處垂釣。

  秋天水溫上涼下暖,魚遊水底層,此時宜釣深水中的底層魚,但到中午水溫升高,魚遊到上水層淺灘覓食,此時也有利於釣魚。秋天氣候穩定,魚肥壯食量大,此時大魚、成魚容易上鉤,所以常常釣到大魚。

  冬季水冷草枯,魚群很少活動,一般都潛入深水處休眠越冬,特別是雨雪或寒潮過境時,更少有魚類活動。在暖和日麗的中午,水溫比較高,仍會有少量的魚遊到向陽深水處覓食或曬太陽。

  二、晴天、雨天對垂釣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只要是晴天,除夏天中午和冬天的早晨、夜晚外,其它時間都較適宜釣魚。陰天或小雨的天氣,除冬季的早晨和夜晚外,其他時間也都適宜釣魚。夏天陣雨之後也有利於釣魚。但大雨和暴雨之後,含有大量泥沙的渾水流入,極不利於釣魚。

  三、風向、風速對垂釣的影響

  除了寒冷的冬天外,在一般情況下,刮3級以下的東北風、東風、東南風,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有利於釣魚。而刮南風或西南風都不利於釣魚,但在夏天的早晨或黑夜,冬天的中午還是可以釣魚的。刮西風、北風的天氣,一般不利於釣魚,只有在夏天雨後,才可能有所收獲。另外不論什麽風向,只要風力達到5級以上,都不利於釣魚。

  四、氣壓對垂釣的影響

  氣壓高低直接影響魚類的活動。氣壓高時水中含氧量多,魚兒感到舒適;氣壓低時水中含氧量少,魚兒感到難受。因此在大風雨或悶熱的低壓天氣下,魚無心攝食而浮遊在水的中、上層或躲在水草間休息。在春夏季節雨後天晴或在秋高氣爽等高壓天氣時,魚類活動量大,攝食能力強,有利於釣魚。

  五、溫度對垂釣的影響

  魚類的生長、發育、繁殖都受到水溫的影響,魚的體溫也隨著水溫的變化而改變。一般淡水魚適宜的水溫在12∼20℃之間,當水溫降到5℃以下或超過30℃時,超出了魚兒適宜生存的範圍,便很難釣到魚了。

  六、水中溶氧對垂釣的影響

  與垂釣直接有關的是水中溶氧量的變化狀況,而水中溶氧量的變化又直接受到氣溫、水溫、氣壓、光照、風力、風向等的影響。一般來講,在江河等動水水體,溶氧豐富。在池塘水庫等靜水水體,水越深,溶氧越不足。在風和日麗光照充足時溶氧豐富,在流水口、進水、口、風口、綠色水草邊、淺而向陽和面積大的水體等,溶氧充足。狹長而深的水體溶氧少,水瘦魚瘦。水質肥的水體中溶氧量變化大,故對魚類的生理影響較大,雖然餌料豐盛,魚類生長快,但遇惡劣天氣溶氧量大量消耗而使魚類“浮頭”。因此,外出垂釣時,一定要看天測“氧”、看水測“氧”。

  七、雷電對垂釣的影響

  雷電系空中帶異電的兩塊雲相接近時,因放電而發出的強烈的爆炸與耀眼的亮光。魚類有喜靜怕驚的習性,尤其懼怕巨大聲響與震動等驚擾。霹靂閃電,雷聲隆隆,魚類受驚後將會迅速躲藏深水隱蔽處潛伏不動,故不適宜釣魚。

  八、霾霧對垂釣的影響

  霾是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霧則是氣溫下降時,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漂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聚合體。霾分為陰霾和濃霾,能見距離為2∼4公里;霧分為薄霧和濃霧,能見距離為0.05∼1公里。春末、夏季、秋初時節遇到陰霾天氣,由於能吸收大量的陽光,氣溫適宜,適宜釣魚。冬季陰霾天氣,則不適宜釣魚。一般來說,霧天釣魚比較困難。若即若離的短暫薄霧,待旭日東升時即行消失,不影響釣魚。如果全天大霧或連續幾天濃霧,則不適宜釣魚,若遇到霧散初晴,又刮起了西北風,則釣魚可獲豐收。

  九、露霜對垂釣的影響

  *近地面的水蒸氣達到飽和時,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為露,凝聚成白色冰晶叫霜。二者的區別是:0℃以上為露,0℃似下為箱。有霜時,往往伴有霜凍。露多發生清明至秋分前後,霜則多發生在霜降至冬至。露與霜的出現預示著當日天氣晴好。一般來說,露水的出現對釣魚沒有什麽影響,但霜凍的出現將導致氣溫驟降,魚類潛伏,很少活動,俗稱“霜打東南,趁早回轉”,故不適宜釣魚。

  十、霰雹對垂釣的影響

  霰雹均為白色不透明的球形、圓錐形或體型不規則的圓體降水物——即冰塊和冰粒。霰和雹二者形狀相似,但大小不同,其直徑霰為2∼5毫米,雹為5∼50毫米。下雪前或下雪時常出現霰,而雹多在夏季和春秋時出現。霰由於多呈球形,故垂直降落速度較快,當擊落水面時,似噴泉淋水,溶氧增加,魚就顯得活躍,適宜釣魚。但冰雹出現時,水面遭受較強的沖擊力,造成水面局部或全部處於激烈震動狀態,魚就四散遁逃,故不宜釣魚。

  十一、月光對垂釣的影響

  經驗表明,不同月齡月亮的形狀和亮度,對釣魚活動有不同的影響。上弦月至滿月,月光亮度逐漸增強,魚類(特別是羞光性魚類)活 動頻繁,攝食活躍,但多集中在前半夜;後半夜因月光黯淡,魚類活動減少,清晨再次活躍。滿月至下弦月,月光亮度逐漸減弱,魚類活動仍較活躍,但多集中在後半夜,清晨則活動減少,進行間歇性休息。根據上述原理,釣魚時應選擇上弦月前後或下弦月前後當日(白天)較有把握,或雖處於滿月前後,但夜間屬陰天、風天、多雲天,則次日白天釣魚較好。

  十二、強冷空氣對垂釣的影響

  強冷空氣遍及各地期間;水溫驟降,魚類將躲藏到深水區少吃少動,不適宜釣魚。

  十三、電爆、日食、月食對垂釣的影響

  太陽活動每隔11年左右為一個周期。在此期間,太陽活動從小到大,呈波浪形發展,活動峰期將出現大耀斑,並產生強烈的射電爆發。太陽表面劇烈活動所釋放出來的物質和能量,將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地球的物理環境和生物的生活,耀斑產生的強烈紫外線輻射,對地球的環境、氣候產生明顯的影響,故發生電爆期間,釣魚效果不好。

  此外,在發生日偏食、日全食或月偏食、月全食時,一般來說,由於地表照度突變,釣魚效果均不好。
紫氣瑞雲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11-8-31 21:23:57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9 06:03 , Processed in 0.1081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