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3|回復: 1

[資訊分享] 野釣雜談二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4-26 08:45: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雜談
野釣雜談     池釣浮標(止水型浮標)的秘密(二-1) ── 實務篇
壹、空心標桿、實心標桿浮標的差異性
    浮標的標示桿,到底是空心的或實心的比較好?可能各有支持者。如果只以「標示桿」這個名詞而言,既然稱之為標示桿,應該就只能具有標示高低的功能,而不應具有浮力,那麼具有浮力的空心標示桿是否抵觸了標示桿的原有意義了?
    早期實施野釣的底釣法,由於只能買到空心標桿浮標,在垂釣的過程中,遭遇不少的挫折。早期的釣具種類不多,選擇有限。浮標大多是塑膠製品,標身及標示桿都是空心的,浮力很大,除非使用很大的釣鉤釣大魚,如果使用較小的鉤子釣一般的中小型魚,一顆釣餌只能拖沉半目、一目標示桿,如果水底不平,有高有低,再加上水流、風力的漂移,浮標忽高忽低,實在很難判斷釣餌是否存在,尤其是實施夜釣,很難決定是繼續等魚吃餌,還是收竿換餌,無形中浪費了許多寶貴的垂釣時間。自己製作實心標桿浮標實施野釣的底釣法之後,這些困擾就迎刃而解。因為實心標桿不具浮力,空餌或有餌的浮標高低差異很大,對於餌料是否還在的判斷就容易多了。
    那麼空心標示桿浮標就一無是處了嗎?那也還不至於,例如宙釣(或稱浮釣、釣半水),還非使用空心標示桿浮標不可,這是實心標桿浮標無法垂釣的領域。
    個人認為,空心標桿浮標與實心標桿浮標的垂釣原理,應該是有所差異的。空心標桿浮標的垂釣原理,是需要同時考慮餌料的重量和餌料在水底位置的雙重效應。實心標桿浮標的垂釣原理,只需要考慮餌料在水底位置而已。空心標桿浮標的垂釣原理比較複雜,實心標桿浮標的垂釣原理就簡單的多。
    空心標桿浮標,由於標桿具有浮力,標桿成為標身的延伸,除了標示高低的功能外,同時也承擔了負載釣餌的功能,在浮標浮沉的變化中,形成了複雜的浮力改變現象。浮標下沉,浮力增加,就會增加上抬的力量,形成一種拉鋸狀態,這對於魚訊的表現是不利的(也就是魚吃餌的魚訊和魚中鉤的魚訊差異表現比較不明顯,往往只表現一些速度加快或0.5目、1目的差別)。為了改善這種情況,空心標桿愈做愈細,也就愈來愈接近實心標桿了。
    實心標桿浮標,由於標桿不具有浮力,因此其功能只是顯示釣餌(釣鉤)的高低位置。浮標下沉,浮力並未改變,不會形成拉鋸狀態,對於魚訊的表達比較有利(也就是魚吃餌的魚訊和魚中鉤的魚訊差異表現比較明顯些,中鉤魚訊往往是黑標或整支上抬)。
    至於實心標示桿是否太細,在實施長竿垂釣造成視訊不清的問題上,其實只要使用較粗的實心標桿就可改善。由於現在玻璃纖維、碳纖維的材質都很輕,使用較粗材料也還不至於造成太大負荷,對於浮標性能的發揮影響不大。尤其在夜釣使用夜光棒垂釣的情形下,不論遠近,標示桿的粗細更不是問題。
    野釣的環境複雜,相關因素中最重要的兩項是水流及水底的高低不平。
    水流問題:在正常的靈敏釣法中,浮標以下的水線是要與水底成垂直的。但是水的流動會使水線打斜,造成浮標的下沉現象。對於空心標桿浮標來說,浮標下沉浮力增加,會增加抬餌的力量,使釣組比較無法固定而跟著水流流動,當然也可以採取變通的釣法,來改善此種困境,例如拖鉛釣法、倒折釣法,如此卻又產生出新的問題,就是是否有餌難以判斷的問題。實心標桿浮標在水線打斜的狀況下,浮標更容易產生下沉現象,但是由於浮力並沒有增加,釣組比較不會跟著水流跑,餌料貼底,就像船下了錨一樣,較能對抗水流,因此,只要將浮標拉高一些(水流愈強,拉高愈多),讓標示桿能夠露出水面達到要求的高度,一樣可以正確的判斷魚餌是否還在。
    水底的高低不平:水底的高低差異往往相當大,當空心標桿浮標調四目釣二目時,有餌、無餌只差了兩公分(如果一目的長度為一公分),拋餌略偏一點,由於水底地勢稍高,浮標標示桿出水成了四目或四目以上,釣者是要重拋呢?還是等魚訊?如何判斷魚餌是否還在呢?如果使用實心標桿浮標,浮標調七目釣二目,有餌、無餌差了五公分(如果一目的長度也是一公分),只要水底的高低差異小於五公分,雖然拋餌略有偏差,還是可以正確的判讀出是否有餌。
貳、浮標標身材質的迷思 ── 論芒花桿
    現今製作池釣浮標的材質,除了便宜的塑膠製品外,大多使用孔雀羽根、馬魯沙輕木、芒花桿製作,其比重次序為孔雀羽根>馬魯沙輕木>芒花桿。很多釣魚先進、前輩對於不同材質浮標的性能多有論述,大多對馬魯沙輕木浮標稱讚有加,在此不表示個人的意見。但是,既然芒花桿材質比重最輕,其名聲卻不敵馬魯沙輕木,其原因為何?
    由於孔雀羽根、芒花桿的加工過程比較煩雜(需要剖面),技術層面比較高,失敗機率也很高,對於有心自製浮標的初學者來說,是一種蠻大的挑戰,因此都是由馬魯沙輕木開始著手,不過馬魯沙輕木浮標也是公認在大力揚竿下最易損壞的材質。
    其實,由於芒花桿的剖面加工過程(標身頭、尾的漸縮形狀),需要使用較多量的膠合黏著劑,改變了芒花桿的比重優勢,而壞了芒花桿浮標的優越表現。
    如果使用複合材料,標身的直段部分使用芒花桿,標身頭、尾的漸縮部份使用容易加工的馬魯沙輕木,是否可以採用更簡易的方法,製作出性能更優異的浮標呢?
    有的芒花桿是空心的(當然也有實心的),有人認為不易固定標桿及標腳,因此不適合製作浮標,真是如此麼?其實空心的芒花桿,不是更容易將玻璃纖維、碳纖維桿將標身整個直線穿透麼?
  只要芒花桿不是空心的很厲害,反而其空心的特性,正是芒花桿製作浮標的絕對優勢。
叁、浮標標身形狀的迷思 ── 非要正圓形嗎?
    有人說,有的芒花桿外表不夠圓,不適合拿來製作浮標,真的是如此麼?
    當然,以截面來說,相同的外徑長度,形成圓形的面積最大,相對的來說,就是可以產生最大的浮力。不過,浮力大小絕對不是浮標單一的考慮因素。
    實施野釣,釣場環境千變萬化,尤其是水流的問題。為了對付水流,早期個人製作的浮標中,就會蓄意將馬魯沙輕木表面磨成接近扇形,來降低水流對浮標造成漂移的影響力,而且效果不錯。如果使用外表呈橢圓形的芒花桿來製作浮標,是否就能省略這一個加工手續呢?是否能在流水釣場垂釣時降低一些挫折感呢?
肆、一般市售浮標的缺點
    除了自製浮標外,個人早期垂釣也會向釣具行採購幾支孔雀羽根、馬魯沙輕木浮標使用,不過壽命都不長,最常發生的損壞情況,是標示桿和標身的接點破裂,標示桿脫離了標身,其原因是標示桿插入標身的深度太淺(一般只有一公分以內),以及並未以纏線加強,造成牢固性不足,在較大的揚竿動作、或是中大魚的掙扎下,浮標標示桿和標身的接點無法承受而造成損壞。
    其實,要自己製作出簡易、省工、耐操、靈敏、穩定、便宜的浮標,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難的是觀念的改變。至於浮標是否美觀,那就要看個人的手藝,以及見仁見智的審美判斷了。
    以下就是個人現今製作浮標的方法,提供大家參考:
伍、複合材質浮標的DIY
   一、材料
     1、芒花桿 - 浮標標身的直線段部位(芒花桿不需剖面、切開及研磨)
        台灣各地山區、溪邊、山澗都可以採摘到芒花桿,問題是採摘的時間及地區。
        北部地區,芒花在秋天盛開,花期延續到隔年春天。剛開花的時期,花桿還未成熟,含水量太多,不適宜採用,等到冬末或隔年初春花桿成熟後,趁春雨未下時才適合採收使用。
        台北地區的芒花花桿較細小,苗栗地區的芒花花桿就比較粗大。
        採摘回來的芒花桿還是帶有一些水分,需要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約1、2個月)的垂直放置陰亁,垂直放置是為了避免芒花桿彎曲也比較不佔空間。如果花桿很長不好置放,可先切割成較短來收藏。
        有的芒花桿會有蛀蟲(比螞蟻還小的小蟲),應仔細挑出(在其外皮會有小洞)。
        使用時,按照自己需要的長度裁切,邊緣要裁切整齊平滑。
        一段芒花桿兩頭還是有微量粗細的差別,製作浮標時,一般粗的在上方。
        芒花桿的表面硬皮,橫向結構非常強硬而堅固,不易折斷(但是縱向在側向大力擠壓下容易脆裂),而且防水性能佳,又不需要花錢買,實在是製作浮標的好材料。只是表面硬皮好像打了臘一樣,需要略為加工才好上漆。
     2、圓柱形馬魯沙輕木 - 浮標標身的上、下漸縮部位(不需剖面、切開,只需穿孔及研磨)馬魯沙輕木可以在較大的釣具店買到,不同粗細的都各買一根,可以搭配不同粗細的芒花桿來使用。
        馬魯沙輕木成品,因為採用樹材不同的部位,會有不同的硬度和結構,採購時需仔細的挑選。硬度大,結構較強,容易切斷(不易凹陷),但穿孔、研磨加工比較費時費力;硬度小,結構鬆散(軟),不易切斷(容易被壓扁變形),但穿孔、研磨加工比較省時省力。
     3、玻璃纖維桿(或碳纖維桿)- 作為浮標的標桿及插腳
        可以在較大的釣具店買到,視自己對標桿、標腳的需要粗細規格採購。最細規格的玻璃纖維桿(像小縫衣針一樣細,直徑小於1mm)一定要買,用來加強連結複合標身的組合。
     4、透明漆 - 塗裝浮標標身,達到防水效果
        油漆行或十元商店可買到。一般都是方形塑膠罐包裝。透明漆蠻適合用於塗裝浮標,因其防水性能佳,且硬中帶軟的特性,在浮標碰撞時,比較不會產生漆面裂痕。
     5、香蕉水 - 用來稀釋透明漆
    油漆行或十元商店可買到。一般都是圓形鐵罐包裝。用來稀釋透明漆。至於調配比例,可以向油漆行請教。一般來說,香蕉水溶劑用的少,每次塗漆的漆面比較厚,可以少塗幾次,但是乾的比較慢。
    6、標示桿塗漆 - 用來塗標示桿色環
        可以在較大的釣具店買到,視自己的需要顏色採購,一般選用顏色明亮的,如橙紅色、鮮紅色、亮綠色等,黑色的一定會用到。一般都是像指甲油的小玻璃瓶包裝。如果存放太久亁掉,可以添加香蕉水稀釋。
    7、三秒膠 - 用來黏合芒花桿及馬魯沙輕木的接合部位,以及標身上、下端纏線強化部位打開後記得放到冰箱冷藏,避免變質硬化。如果三秒膠的質地變濃稠,表示已變質,切勿再使用。
   8、縫衣線 - 用來纏繞浮標標身的上、下漸縮部位和玻璃纖維桿的接合區域,強化其結構一般的棉線或絲線都可以,不要太過粗或過細。顏色不拘,喜歡就好。
   二、工具
     1、大型美工刀
        刀片一定要非常鋒利的才行。可以採購一大包刀片備用,因為刀鋒的消耗率很大,需要經常更換。
     2、粗、細砂紙
        五金行或十元商店可買到。粗砂紙作初期的粗磨(加工速度快),細砂紙作後期的細磨、打光。
     3、剪刀
        用來裁剪砂紙。
     4、斜口鉗
        用來裁剪玻璃纖維桿。斜口鉗刀口不可太鈍,避免將玻璃纖維桿壓碎裂。
     5、空的細長酒瓶
        用來裝透明漆。酒瓶不能太粗大,否則一瓶透明漆裝不滿。酒瓶高度應配合浮標標身及標腳相加的高度。浮標標身漆面,採用浸泡的方式處裡。不塗漆時將瓶蓋上緊,以免透明漆亁掉。
     6、竹牙籤
        萬一標示桿或標腳和標身產生斜度,可以用削薄的竹牙籤來校正。參考下圖
     7、大型縫衣針 - 較粗,好抓持操作;較長,好穿透材料
        縫衣針長度最好能超過標身下端的漸縮部位長度(約6公分)。大型縫衣針一般是早期縫製被套時使用,現今使用現成縫製好的被套,因此大型縫衣針在台灣較難買到,可以託人從大陸採購。
   三、製作過程
     1、裁切芒花桿
        使用美工刀環切(刀片一定要夠鋒利),或一次請木工按一定規格大量裁切。切面要平直,邊緣起一些毛邊則無所謂。環切時要注意技巧,避免將芒花桿壓碎裂。
     (1)如果芒花桿是實心的
        A、整支穿透製作
           在芒花桿中心點,使用縫衣針仔細而緩慢的穿刺,使其中心點貫穿。
           由於芒花桿比縫衣針要長,需要由兩頭來穿,才能穿透。如果兩頭穿也穿不透(因為芒花桿比縫衣針的兩倍還長),可以用磨尖的玻璃纖維桿繼續來穿透。
           芒花桿心部材質非常鬆軟,穿刺還蠻容易的,重點是要找對中心點,不要產生偏斜,否則在插入標桿、標腳時也會跟著產生偏斜。
        B、標桿、標腳兩頭接製作
           在芒花桿中心點,使用縫衣針仔細而緩慢的在兩頭分別穿刺,穿刺深度應在3公分以上。
      (2)如果芒花桿是空心的
           可以省略穿刺的製作過程。不過,其外皮帶肉太少,會造成接合不牢固。應該合理帶肉0.3公分以上。
      2、裁切馬魯沙輕木
         使用美工刀環切,或一次請木工大量按一定規格裁切。切面要平直。有的馬魯沙輕木質地太鬆軟,應注意裁切時將其壓扁變形。
      (1)浮標標身上方漸縮部份,長度約1.2至1.5公分。
      (2)浮標標身下方漸縮部份,長度約5至6公分。參考下圖
      (3)取用的馬魯沙輕木,其直徑應略大於芒花桿的直徑。
      (4)用上述相同方法,以縫衣針仔細而緩慢的穿透。
     3、裁剪玻璃纖維桿
      (1)整支穿透製作
           採用以標腳需求的直徑玻璃纖維桿來製作。
           先計算標示桿、標身(含芒花桿、上下部漸縮等三部份)、標腳總合的長度,將玻璃纖維桿裁剪需要的長度。
           如果在意玻璃纖維桿的重量影響浮標性能,可以先將非標腳的部位,按照自己的需要以粗砂紙磨細。一般是磨成漸縮的形狀,越上方越細。這是最費工的項目,需要磨很久,而且會產生很多粉塵。
      (2)標桿、標腳兩頭接製作
           標腳一般採用粗的玻璃纖維桿,標桿採用較細的玻璃纖維桿。至於其粗細規格及長度視自己的需求來決定。如此製作比較省工,但是結構強度比整支穿透的略差,但是浮標重量會比較輕。
      4、組合
      (1)整支穿透製作之組合
           像穿肉串一樣,依次將上部馬魯沙輕木、芒花桿、下部馬魯沙輕木以玻璃纖維桿串起來(但是不要密合,保留約2.5公分的空間,方便後續的作業)。此時應注意玻璃纖維桿的位置,應是最終不可調整的位置(在其後的點三秒膠時,它會和芒花桿黏住,想調整玻璃纖維桿的位置就不可能了)。
           以斜面方式裁剪最細的玻璃纖維桿(使其兩端尖銳),共6支,每支約1.5至2公分。
           依照下圖,以間隔相同角度120度,在芒花桿兩端各插入三支最細的玻璃纖維桿。插入時注意其垂直度。插入深度為細玻璃纖維桿長度的一半。參考下圖
           在插入點上,以三秒膠將玻璃纖維桿與芒花桿接合(此時會連中間的玻璃纖維桿一起黏住)。
           以保持標示桿、標腳不歪斜的情形下,分次將上、下方馬魯沙輕木推向芒花桿,將其密合在一起。如果會歪斜,可以退出後重新再推入組合,不過次數不宜太多次,避免傷害到馬魯沙輕木材質。
           經檢查各部位已密合,及標示桿、標腳都不會歪斜後,在其接合處點入三秒膠,使其黏著在一起。
初期完成圖
      (2)標桿、標腳兩頭接製作之組合
           先在芒花桿兩端分別插入三根細玻璃纖維桿,再分別插入標示桿、標腳,檢查是否無歪斜後,點三秒膠將其固定。兩頭分別套入上、下方馬魯沙輕木,在不會使標示桿、標腳歪斜的情況下將其密合後,在其接合處點入三秒膠,使其黏著在一起。
      5、削製、研磨:
         先以美工刀仔細將上、下方的馬魯沙輕木削出漸縮的雛形,再以粗砂紙將刀痕磨掉,磨出標準的圓形(配合芒花桿的形狀),最後以細砂紙打光。
      6、纏線強化
         剪下30公分的棉線兩條,分別纏繞標身頭、尾兩端。繞線時一定要包住一小段玻璃纖維桿(繞線方向參考下圖)。如果漸縮的角度太大(上部標桿和馬魯沙輕木接觸部位),繞線時線會滑走,可以繞一點線就用牙籤沾三秒膠將線略微固定後再繼續纏繞,繞線要平均,繞線範圍只要能達到強化效果即可(下方標腳和馬魯沙輕木接觸部位一般磨的比較細,要繞線範圍多一些),最後以牙籤沾三秒膠將繞線結尾處固定,將多餘棉線剪除。在菸盒邊緣的玻璃紙上滴一些三秒膠,將繞線部分在三秒膠上滾動,讓繞線都能平均沾到三秒膠,然後等其乾掉硬化(如果沾到的三秒膠太多,可以用廢布將其吸掉)。硬化後以指甲刀將棉線頭剪乾淨,使其平整。再以粗、細砂紙將其磨平(不要傷到棉線)、打光。
      7、上漆
         上漆前,應先以細砂紙將芒花桿的外皮磨的略微粗糙些,將來才不會因為表面太光滑而整片掉漆,不過不可磨的太過份,而傷了外皮的結構,將來容易產生縱向脆裂的現象。
         標腳朝下,將整支浮標的標身泡入內裝透明漆的細玻璃瓶內,浸泡約4至5秒,然後將浮標提起,讓多餘的透明漆滴回瓶內,觀察滴回的漆量已將停止時,將浮標拿離瓶口,讓其以垂直豎立或水平橫躺的方式陰亁。使用水平橫躺的方式,應一直慢速旋轉,防止透明漆在其下方成滴。
         等漆完全陰亁後,將漸縮的馬魯沙輕木部份及繞線部位以細砂紙打光。芒花桿部份則不需要打光(因為已經非常光滑)。如此過程可以重複的進行多次,直到整體漆面滿意為止(不過塗漆次數不可太超過,而影響了浮標的性能)。
     8、標腳磨尖
        方便浮標插入浮標插座。如果是製作夜釣插夜光棒的浮標,可將標示桿尖端也磨細、磨尖,到釣具行買軟膠做的夜光棒插頭套入後,用牙籤沾三秒膠將其黏合固定(浮力太小的小浮標,例如市售3、4號以下的浮標,個人認為並不適合做成作夜釣插夜光棒的浮標,因為容易造成頭重腳輕而垂釣困難的問題)。
     9、上色
        將標示桿以自己的需求上色,每節色環寬度約0.5至1公分,視浮標大小而定。繞線加強部位,可以塗黑色漆掩飾。等漆完全乾躁如此便完成一支簡易、省工、耐操、靈敏、穩定、便宜的浮標,如果自認美工技巧熟練,可以再加工美化,如繪線(將接合處掩飾)、繪圖、簽名等。一切完成就可以拿到釣場測試了。
1-1.JPG (10.05 KB)



1-2.JPG (15.43 KB)



1-3.JPG (3.85 KB)


1-4.JPG (8.95 KB)


1-5.JPG (26.21 KB)



1-6.JPG (9.07 KB)



1-7.JPG (5.73 KB)



1-8.JPG (6.42 KB)


發表於 2011-5-13 16:10:02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也好久沒也釣啦~感謝精密的文章分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9 03:29 , Processed in 0.2049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