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00|回復: 0

[資訊分享] 說長道短 破解浮標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4-22 17:06: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標被稱為“釣魚人的眼睛”。這在釣魚界已形成共識,至於怎樣調標,文章就做大了。調4釣2是基本點;釣靈敏,調5釣1;釣遲鈍,調2釣5;找歸零點,尋訊號突發點;微調幽靈釣;A點;B點(前些時,又曝出“調4釣2的騙局”?!)······正是紛紛揚揚。現在垂釣大師都有一套秘而不宣的獨特調標方法,而初級釣手和初學者面對眾多各說各有理的調標方法卻是一頭霧水,既無所適從,又莫衷一是:怎麽辦?魚還是要釣,標還是調,讓我們再來聽聽深圳市制標專家是怎麽說的——


在池畔及競技場上,10%的高手將90%的魚釣走;剩下10%的魚其他釣手釣得滿頭大汗就是不咬鉤。每次釣魚比賽差不多都是這樣的結局。



“臺釣”從八六年由臺灣省肖春平和廖心陽先生首先從臺灣引進及推廣,至今十多年,很多人到今天才發覺魚越釣越難釣,加上有些愛好寫釣魚文章的人,今天一個A點,明天又一個B點,今天一個歸零點,明天又一個盲區。初學者本來想從這些文章中學點釣技,結果反而被搞得一頭霧水。還有一些成名的高手經驗十足,自己釣得很好,就是講不出來,徒弟面前還要故弄玄虛。徒弟們跟著他這套似是而非的釣魚理論,當然很難釣出好成績。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考慮了很久一直不敢寫,一怕寫不好,誤人子弟;二怕得罪人。後來在體育時報《釣魚專刊》吳曉林先生和《中國釣魚》雜誌蘇雷先生的鼓勵下才決心動筆。因為我對臺釣的一些觀點與以前雜誌及報紙發表的文章有抵捂之外,有些甚至是背道而馳的。



大家都知道,釣魚成功的三大要素是:個人技術、浮標調整、魚餌泡制。而浮標是整個臺釣的靈魂。俗話說:一年苦練,二年調餌,五年調標。浮標在釣魚時的作用就好像我們家中的電視機一樣,零件,電路及供電系統都沒有問題,如果調整不好,就出不了信號。調對了,畫面就很清晰看得很舒服。要解開浮標之謎,還得一步步從頭說起。



一、浮標的材料及種類



臺釣浮標材料有三大類。1、動物型。其代表以孔雀毛為主。也有刺猬毛等其它動物的翎毛。孔雀毛以老年自然脫落的為佳品。因為這種羽筆體內的海棉體已經老化,對氣溫度影響引起的冷縮熱漲反應較小。2、植物型。種類較多,以通草、桐木、蘆葦、巴爾沙木為常見。尤以蘆葦及現時最流行的巴爾沙木(又稱輕木)為主流,其特點是不受溫度變化影響。3、合成浮標。有寶麗龍(即發泡膠)、塑膠及碳纖等。這類浮標一般只有初學者才使用。



二、浮標的自重問題



我看過很多國內外的釣魚書,一般人都認為浮標體積小,浮力越大越好。更有人認為浮標是實心及充氣式最好,恨不得將浮標用無形空氣制作才叫好。在這里我想舉個例子來說明問題。如果你拿一個棉花球向前投去,用力很大,棉花球飛行速度很慢,並且容易改變方向。如果你改用相同體積和形狀的孔雀毛或巴爾沙木向前投去,其飛行速度加快了,方向性也準確多了。當然,也並不是說浮標越重越好,一切都要有個恰當的度。純物理學及純力學的理論根本不能硬搬到釣魚理論中去。因為天氣、魚情、魚的食欲及吸食方式每天都在變。魚是有生命,有思維的。人釣魚,魚亦釣人。我與一位臺灣著名制標人討論過上述問題,他亦有同感。我曾發現有魚訊的時候,浮標亂跳,很難有明顯下頓的動作。這種只有向上牽引力而沒有自身重力下壓的浮標根本不能用。雖然說浮的浮力可以用減鉛皮重量來平衡,但減小浮標體積而增大鉛墜的體積及重量又有什麽意義!線組的受力分配一定要平均,任何側重於某個位置的變化都會出現問題。我們在制作的時候一直都在追求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特別適合魚類吸食動作的浮標。如果這問題不說清楚,這種模糊浮標要概念還會繼續影響各位釣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7-10 09:45 , Processed in 0.1036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