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311|回復: 4

歐盟讚揚台灣 "救援機制十分好"

[複製鏈接]
落葉飄楓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9-8-27 01:42: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發表於 2009-8-27 02: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懂版主的意思...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因水深火熱的不是自家人...
喊燙又不幫著滅火...只會顯出自己冷漠的那一面...

反正都過了快滿20天...
才提出救援行動報告並待由歐盟決定後續處理...

要幫就幫吧......不要拉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8-27 05:04:51 | 顯示全部樓層
迅不迅速這個問題我想......請有空的人點點下面網址的這篇文章。看了...真的非常難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26/17/1puw3.htm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8-27 05:24:04 | 顯示全部樓層
歐盟說那麼多 最後還是狗屁不通 不幫就不幫嘛 直接回絕嘛 轉那麼大各彎幹嘛
救援機制好? 哪好? 在怎麼努力用心也抵不過那些見縫插針罵聲連連的人
那篇新聞 都不知道是讚揚 還是偽善了 算了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8-27 23:00:16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央社的新聞(比較完整點):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 ... pe1=&pTypeSel=0

助救災 歐盟小組:基礎重建重要但耗時
2009/08/26 05:02:32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台北25日電)歐洲聯盟評估小組成員今天表示,台灣政府的救援機制十分傑出,目前還沒有立即需要協助的地方,但是道路與橋樑等基礎建設將是未來重建的重點項目,而且需要相當的時間。

歐盟評估小組組長偉柏格(Roger Valberg)表示,多數小組成員將在明天返回布魯塞爾,將向歐盟提出報告,說明在台灣實地考察莫拉克風災的災情與協助救災的過程。

小組另一名成員麥米倫(Gordon MacMillan)則表示,災區正穩定的從災情中復原,看不到立即的需要,台灣政府現有的運作機制,十分傑出。對於救援的各項行動,包括滿足倖存者的需求、協助尋人、照顧災民搬遷、在恢復過程中努力尋找失蹤者等各項努力,都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過,麥米倫也指出,這次風災使得台灣基礎建設受創嚴重,包括道路與橋樑的興建,將是未來重建的重點項目,但需要相當的時間恢復。

瑞典籍的賀尼斯(Thomas Hernes) 則是小組五人成員中唯一留下來的成員,主要是因為瑞典捐贈的4600瓶飲用水,第二批預計在27日晚間抵達台灣,提供災民解決臨時用水問題。瑞典目前是歐盟輪值主席國。

儘管瑞典政府提供災區乾淨飲水,賀尼斯對災民的飲用水並不擔心。他表示,就他所見,台灣自來水公司行動迅速,已經恢復大部分災區的供水,相信乾淨的水源並不會成為問題。

至於這次災情的成因與日後影響,歐盟小組成員們都表示,這次莫拉克風災的規模十分驚人,其他國家也不見得就能完善面對。天災是很難比較,他們會向歐盟提出這次的救援行動報告,後續處理由歐盟決定。

歐盟評估小組是在17日抵達台灣協助救災,並在19日前往災情最嚴重的高雄縣等地,實地瞭解災情。980825

--------------------------------------------------------
我覺得歐盟並不是不想幫忙,應該是評估後,覺得現階段已經幫不上什麼忙,
因為台灣已經上軌道了,他們提供的任何協助,大概只是多此一舉。

我分析是這樣:
1.如果機具設備要從歐洲運過來,實在遠了點,緩不濟急;
2.要派救難人員人來...也只能挖屍體...(韓國救難人員的前車之鑑);
3.其他醫療、人員安頓,台灣已經上軌道,似乎沒什麼好協助的;
4.要提供物資...物資其實是救急而已,現在不急了...而且台灣本身不缺民生物資...也沒什麼必要從歐洲運過來;
5.比較其他歐盟協助過救難的國家,台灣的確是有很好的救援機制(大家回想一下以前其他國家發生的天災);
6.建設部分...因為土地有很大的變動,需要政府重新規劃...他們不可能代替我們政府先規劃,所以也插不上手。

所以,我覺得歐盟的評估小組應該是經過審慎評估後才會有新聞中的言論,
不像台灣本土的政客們什麼都不清楚就隨便批評。

[ 本帖最後由 aloha 於 2009-8-27 23:06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19 08:39 , Processed in 0.1284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