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回復: 0

[稗官野史] 李後主為何不得善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4-3-30 01:14: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公元978年7月7日在汴京過了兩年多以淚洗面生活的南唐李後主﹐終於迎來了自己的42歲生日。不過宋太宗趙光義並沒有為他設宴祝賀而是命手下人端給他一壺鴆酒。李煜一看那特製的酒盅便知自己死期已至遂面對朗朗星空﹐一邊望著漸漸靠攏的牛郎織女星﹐一邊在淚光裏吞下了全部的毒酒。豎日晨李煜毒發身亡。一個可憐的亡國之君終於沒能在宋太宗的臥榻之旁求得一個苟延殘喘的機會。
  一般人認為李後主之所以不得善終﹐主要是他原本就沒有什麼治國才能﹐又適逢南唐已呈江河日下之勢﹐國勢頹敗無可挽回而他卻又偏偏不識時務﹐主動求降﹐待到宋將曹彬攻破金陵後才勉勉強強地向宋朝稱臣﹐一副委曲求全的樣子﹐讓宋太宗看了很不舒心。而且國破家亡之後李後主又不學當年的劉阿斗﹐還念念不忘自己當皇帝時的奢華生活﹐經常寫一些懷念故土的詩詞﹐把自己搞得一把鼻涕一把淚。這讓疑心病本來就很重的宋太宗更是惱火﹐以為這小子還想謀求秋後復辟機會﹐遂賜上一杯毒酒﹐將他鴆殺了事﹐從而徹底解除了心頭之患。
  其實﹐以李煜的那點本領﹐一個好端端的國家都保不住﹐還想臥薪嚐膽﹐重整河山﹐更是天方夜譚。所以李煜的悲劇﹐看起來好像是缺乏治國雄才、深謀遠慮的思想悲劇﹐缺乏審時度勢、靈活多變的生命悲劇﹐而在本質上卻是浪漫天性的性格悲劇﹐是角色錯位的命運悲劇﹐說穿了也是一種文人治國的悲劇。因為李煜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人而已﹐多愁善感是他的拿手好戲﹐唱歌跳舞是他的保留節目﹐寫詩作畫是他的生命愛好﹐當然其間或也還需要一些美女歌伎之類的對生活做些必要的調劑。因此﹐對他來說﹐生活的全部意義就在於如何將浪漫進行到底﹐而決不是什麼經世治國。對上要不負先輩創下的基業﹐對下要不負千萬民眾的厚望﹐這些對他都太遙遠了。
  李煜自幼聰穎﹐藝術才情自然是毋庸置疑﹐但他骨子裏卻又憂愁怯懦﹐經常滿腦子都是一些不著邊際的懷想﹐是一個天生的浪漫騎士式的人物。「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就曾如此寫道是對李煜個性最為精闢的概括。李後主十八歲時便與周宗女兒娥皇結婚。娥皇美貌多情﹐通書史﹐善音律﹐能歌舞﹐李煜與她相愛甚深。可是據《南唐書》記載婚後不久﹐娥皇病重﹐後主便與娥皇的妹妹(即小周后)眉來眼去﹐有時甚至還在皇后的病榻後摟摟抱抱。有一回可能是響聲太大了﹐娥皇就有氣無力地問﹕「可是妹妹在裏面﹖」小周后無處可躲﹐只得硬著頭皮說﹕「已經在這裏很久了。」氣得皇后差點當場斃命。李煜幹這事時可能並沒想到要傷害皇后﹐只是浪漫起來也就情不自禁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以浪漫之心鑄就一生慘劇﹐同時又以浪漫之心成為一代詞人。「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今天﹐當我們讀著這些詩句﹐多少還能感受到那顆涉世雖淺卻用情極真的悲苦之心吧。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9 08:41 , Processed in 0.1606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