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3|回復: 0

[稗官野史] 詩經中的「簧」長什麼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7-31 07:47: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口絃琴在中國先秦文獻中被稱作「簧」。《詩經·君子陽陽》﹕「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房」。《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位於陝西省神木市的石峁遺址出土多件約4000年前的骨制口絃琴﹐這是目前中國所見年代最早的絃樂器﹐其考古背景明確、共存器物豐富、結構完整、特徵明確﹐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發現。
  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前的超大型史前遺址。石峁考古隊在皇城台發現了數量巨大、品類豐富的各類遺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重要遺物。其中在數以萬計的各類骨器中﹐還甄別出一批重要樂器口絃琴。據瞭解﹐石峁遺址骨制口絃琴均出土於皇城台東護牆北段上部的「棄置堆積」內﹐為皇城台使用期間由皇城台頂部棄置而來。石峁遺址出土的骨制口絃琴製作規整﹐呈窄條狀﹐中間有細薄弦片﹐一般長約8~9厘米﹐寬逾1厘米﹐厚僅1~2毫米﹐初步統計不少於20件﹐與其共存的還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最新的測年數據顯示﹐這些口絃琴製作於距今約4000年前。
  口絃琴在中國先秦文獻中被稱作「簧」。《詩經·君子陽陽》﹕「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房」。《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現代口絃琴是中國最小的民族樂器﹐仍保持著人類早期絃樂器的原型特質﹐流行於蒙古族、羌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04:28 , Processed in 0.1129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