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29|回復: 0

[稗官野史] 揭秘清代社會坑蒙拐騙各類江湖騙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9-30 08:57: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清末時代人人都是蓄髮留辮。「掃苗」的行當(剃頭的行當)還不似如今哪!有些個剃頭匠每日挑著剃頭的擔兒,手持「喚頭」去串胡同。有人剃頭打辮,就將他們喚至屋內做活,到了春天暖和了,有些人在街巷內牆兒底下剃頭打辮。有個剃頭的師傅挑著擔子走在三岔路口,有個人將他叫住說:「你給我刮刮臉哪。」剃頭匠將挑兒放下,這人坐在座兒上,剃頭匠用手巾將他的脖項一圍,又將前邊的熱水,倒在了銅鍋之內,這個人站起來走到前邊,哈著腰叫剃頭匠洗臉。正在這時候,剃頭匠忽見由拐角走過一人,衝他擺手兒,伸手端起那座兒(即剃頭挑的後頭)往拐角一退,剃頭匠還以為拿凳的人和刮臉的人是朋友,他們鬧著玩哪,他將凳兒拿走,刮臉的人往後一坐來個屁股蹲兒。這時他亦不好說破。將臉洗完了,刮臉人往後一坐,噗通一聲摔在地上。這人可急了爬起來衝剃頭匠一瞪眼說道:「你怎麼摔我?」剃頭匠說:「我沒摔你,方才有個人將凳兒給拿了走啦!」這人說:「沒人和我玩笑,你快追吧,他也許是將凳子拿跑啦。」剃頭醫似有覺悟,往拐角那邊一看,拿凳子的人連影兒都沒有。他才著急,料著那人走不了多遠,撒腿就追,追出多遠,亦沒追著,急得他無法,往回走吧,及至到了拐角兒再看那刮臉的人哪,亦沒有啦,連前邊帶銅鍋的挑兒亦沒有啦!他到了這時候方才明白,那兩個人是騙子手,兩個人各騙一頭兒,一份剃頭挑子算是被人騙走了。那個年頭騙子手們要騙剃頭挑子,就用這個方法,直到被騙的上了當的人多了,一傳十,十傳百,才轟嚷開了,騙子手再用這法吃掃苗的可就不成子。
  在清室鼎盛時代,騾馬市大街淨是騾馬店,由口外來販騾馬的客商,販來了騾馬,都在店內寄賣。他們開店的與纖手們搭著,明著有成兒,暗中有扣頭。有一天,鞍韝鋪的夥計見有一個人,穿著闊綽,來買鞍韝,他挑選了一副很好的鞍鞫,言定了價錢是15兩銀子,他叫夥計扛著鞍韝跟著他,往馬上試試,試好子就留下使用,叫夥計將銀子拿回。夥計扛著鞍韝,往西而來,到了一家騾馬店,這人叫店夥牽出一匹馬來,向鞍鞘鋪的夥計說:「你將鞍鞘韝上試試。」夥計將鞍韝往馬上韝好,這人向他說:「你等等,我試試就回來。」鞍韝鋪的夥計覺著這匹馬就能值個幾百銀子,騾馬店都叫他騎了去,一定是熟客人,沒有錯兒的。就點點頭說:「好吧!」那騾馬店的人以為給他扛著鞍韝的人是那騎馬的家人哪。他雖然將馬騎走,有他僕人在這裏等著,一定沒有錯兒。他們彼此誤會之際,那騙子手騎了馬飛也似地去了。鞍韝鋪的夥計等著工夫大了,不見騎馬的人回來,他等急了,向騾馬店問道:「這位騎馬的怎麼還不回來?」騾馬店的人說:「那不是你的主人嗎?」那鞍韝店夥計說:「不是。他是買鞍韝的客人,他還沒給我們鞍韝錢哪!」騾馬店的人才知已然受騙了。受騙之後,兩下裏還打了場官司方才完事。騙子的「流星趕月」的方法,也真巧妙。
  在清末時代有騙子手趙老三者,一日往大柵欄某園觀劇,他穿的衣服闊綽,被「老榮」(小偷)看見,以為他是闊少,同他進了戲園子,坐在一條凳上並肩聆戲。是時,戲臺上正演張黑之《大賣藝》,臺簾一起,張黑從臺簾後跑出來,離著臺柱近了,將身一轉,肩背在柱上,兩足懸起,這功夫叫「粘糖人」。趙老三看著入神之際,老榮乘他不防,將他二兩銀票偷了去啦。到了查票的時候,趙老三伸手掏銀票可就楞住了,一張銀票,不翼而飛。他料著必是叫老榮偷去,賭氣不聽戲了,將這事說給他哥哥趙老二。那趙老二是有名的騙子,聽他兄弟說被小偷偷了,不肯甘心,他要去騙小綹,以償損失。他將身上收拾好嘍,手持銀包走到珠寶市一帶,往各銀號兌換金條。有某小綹在銀號外,窺其金條,有意偷他。趙老二由銀號出來,拿著金條往大柵欄聽戲,小偷亦隨他入戲園,在池子內並肩而坐,要想偷他的金條。趙老二見那小綹亦很漂亮,人物俊俏,頭戴海龍皮帽,披著狐皮斗篷,看那斗篷亦值數十兩銀子。趙老二故意將金條放於桌上,假裝看戲看得入神,那小偷乘其入神,將金條竊到手中,趙老二暗將小綹的斗篷角兒,坐在屁股底下。小綹起身要走,見他的斗篷被人家坐在屁股底下,他合計著所偷金子能值很多,一個斗篷算得了什麼,他要給丟主一個迷糊招兒,爽性將斗篷一甩,交給趙老二說:「我去小便,勞駕你給看看。」趙老二微一點頭,小綹便匆匆走去。他拿著金條出了戲園子,要想合計金條的數目,到了一個銀號要兌換金條。銀號夥計說:「你這金子是假的。」小偷方才覺悟,自知受騙,叫人家使了「抽梁換柱」,將斗篷騙去。找到戲園之內,那個趙老二早拿著斗篷走啦。小綹無法,自認倒黴而已。這是「狼吃狼,冷不防」,騙子的手段亦是可怕呀!
  騙術門的老合們,亦有兩個人為一夥的,亦有四五個人為一夥的,更有十幾人、幾十個人的。最難不過是一個人去騙取銀錢的。自從有了報紙以來,騙匪們很受影響。騙人的方法只要用過一回,就不能再用。就以某日報載:某姓在大米莊買了六袋洋麵,買到了家中,忽然來了兩個米莊的夥計到這家說:「我們是櫃上打發來的,你們家買了六袋洋麵,內中有兩袋是假的,布袋是『蝠星』的,面可不是『蝠星』的,我們先生說怕對不住你們,派我們倆人來看看,說將兩袋串袋的扛回去,另給您換兩袋真正的『蝠星』洋面。」這家一時蒙住了,就叫兩個人將兩袋洋麵扛走啦。事後不見他們給送回那兩袋洋麵,到了大米莊一問,大米莊的人說沒派人去,根本沒有這麼回事,大概你們讓人給騙了。話道破了,這才醒悟是被騙了,只好自認倒黴。偌大的北平,哪裏去找那騙匪呀?受了騙無計可施。報界的人們得了這條被騙新聞,登在社會版上,閱報人們看見了,一傳十,十傳百,由新聞紙一宣傳,閱報的人一轟嚷,社會的人士都知道了,騙匪們再用這個方法去蒙騙人,恐怕不能成了。報紙上宣傳的人人都知道了,他那騙人的法子就不中用了。由這一檔子事考查,報紙的宣傳力是最大的,只要將他們騙人的法子宣傳出去,無論那法子多好,亦不能再用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7 05:35 , Processed in 0.1360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