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回復: 0

[稗官野史] 宋朝是如何與敵人打嘴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9-18 10:36: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宋太宗在位時,跟遼國關係不好,兩國之間經常打仗,宋朝這邊不是對手,打一回敗一回,宋太宗不服,親自出征,結果連他自己都挨了一箭,嚇得坐著驢車逃跑了。宋真宗即位,接著伐遼,這回好,先敗後勝,在澶州城下一弩射死遼軍統帥蕭撻凜(一名「蕭撻覽」),遼軍士氣大挫,跟宋朝簽下停戰協議,史稱「澶淵之盟」。打這兒以後,宋遼之間互派使臣,明面兒上好得就跟親兄弟一樣,但是在餐桌上,唇槍舌劍,嘴仗不斷。
  有一年,遼國皇帝過生日,宋真宗派使臣滕涉去祝壽。壽宴之上,陪騰涉喝酒的遼國大臣指著席上的羊肉問道:「我們大遼廚師的手藝怎麼樣?」滕涉毫很有禮貌,連說不錯。遼國大臣不滿足,又說了一句:「去年你們大宋皇帝過生日,我也去祝壽了,你們大宋廚師做的那叫什麼玩意兒,燉羊肉怎麼不去皮啊?」滕涉一聽就明白了,這是在嘲笑大宋飲食文化啊,意思是說宋朝人太野蠻,連羊皮都吃。滕涉不示弱,當場還擊:「本朝出產絲蠶,故肉不去皮。」我們宋朝盛產蠶絲,所以我們吃羊肉不去皮。
  大伙讀到這裡,可能會犯嘀咕,蠶絲跟羊肉有啥關係?滕涉幹嘛要這樣說呢?其實滕涉說的是反話:「你說我們宋朝人野蠻,你們遼國人連絲綢都沒有,只能裹著羊皮御寒,我們是吃肉不去皮,你們卻是穿衣不去皮,瞧瞧你們身上那層羊皮,到底誰更野蠻?」遼國大臣聽懂了他的意思,紅著臉不說話了,滕涉算是不辱使命,為祖國打贏了這場嘴仗。
  事實上,宋朝人吃羊肉並不是一直不去皮,只是偶爾不去皮罷了。為什麼不去皮?首先當然是因為宋朝缺羊,為了不浪費,有時候會將羊皮入饌。但更重要的原因不是這個,而是因為宋朝的飲食文化比較發達,廚師的手藝比較高超,能把帶皮羊肉燉成美味。遼國人就不行了,他們剛從茹毛飲血的時代走出來,只會燉羊肉,不會燉羊皮,所以吃羊肉必須去皮。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7 21:49 , Processed in 0.0855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