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04|回復: 0

[稗官野史] 唐朝「春晚」演員言語不慎會招致殺身之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8-24 11:31: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看「春晚」聯歡﹐已成許多現代人過春節的必備節目﹐其實此習俗頗有淵源﹐唐代是其高峰。
  唐代春節同樣放假7天﹐與冬至、千秋節(皇帝的生日)同為最重要節日。唐代宮廷除夕有大筵﹐通宵達旦﹐重臣、親屬均需陪伴皇帝「入閣守歲」。宴席共持續10多個小時﹐吃喝退居其次﹐看歌舞表演成了重點。雖然叫歌舞﹐但涵蓋內容遠比今天豐富。有語言類的滑稽節目﹐比如優人表演﹔有競技節目﹐比如相撲、角抵﹔有雜技節目﹐比如頂竿、走索﹔有魔術節目﹐比如吞火、手技﹔有功夫節目﹐如射箭、耍刀… …此外還有馴獸、舞獅、口技等。
  在唐代「春晚」上﹐最讓人稱奇的是「舞馬」﹐高頭大馬們會按著音樂的節奏起舞﹐口銜酒杯﹐半跪送至客人桌前﹐最多時百匹同時表演﹐蔚為壯觀。「安史之亂」後﹐許多「舞馬」落入藩鎮﹐此表演漸次失傳。據史書記載﹐一匹「舞馬」偶然聽到音樂﹐便下意識地舞蹈起來﹐藩鎮軍官不明就裡﹐以為它中了魔﹐便下令將其殺掉。
  由於「舞馬」傳說太離奇﹐後人多以為是人扮演的馬﹐直到考古發現唐代酒壺上雕有銜杯「舞馬」﹐才讓人釋然。唐代是個胸襟開放的時代﹐「春晚」歌舞來自兩方面﹐一是本土傳統技藝﹐一是西域的舶來品。兩者頗有重疊之處﹐比如頂竿、舞獅、頂盤子、拋罈子等﹐本土可追溯到漢代甚至春秋時期﹐但西域也有傳入。
  西域文化對唐代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幻術(魔術的一種)﹐它伴隨佛教而來﹐可展示各種奇跡﹐吸引信眾﹐但有當場剖心摘肺、斷臂再接等血腥表演﹐曾一度列入宮廷的節目單﹐但唐高宗李治患有高血壓﹐受到驚嚇﹐遂下令取締。
  唐代「春晚」並不好演﹐因為當時演員身份低﹐言語不慎會招致殺身之禍﹐特別是優人取樂﹐決不能映射朝政﹐或拿聖人開玩笑。此外官員四面圍坐﹐表演者稍有不慎就會穿幫﹐需要很高的技藝。在宮廷表演時﹐曾有走高索的演員失誤墜地而死﹐皇帝下令﹐降低繩索高度。但這只是象徵性的舉措﹐表示一下皇恩浩蕩、體恤下人而已﹐唐玄宗時﹐大年初一還會讓走索藝人在宮外表演﹐讓百姓圍觀。當時繩索多是軟繩﹐難度較高。
  唐朝有許多女藝人﹐她們技藝高強﹐個性也比較誇張﹐傳說中有女藝人擅頂竿﹐上可容10多個人攀爬表演﹐她在下面健步如飛﹐此外還有女相撲藝人﹐足以戰勝鬚眉。在唐代軍隊中﹐還聘請過女藝人教授劍法﹐可見當時表演者技藝高超。然而﹐隨著大崩潰的到來﹐唐代樂舞沉入了低谷﹐後來清代大幅裁減宮廷樂舞組織﹐造成演藝水平滑坡﹐藝人們只能漂泊民間﹐勉強生存﹐許多傳統節目因此失傳。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7 21:57 , Processed in 0.0996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