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8|回復: 0

[稗官野史] 三國時沒有座椅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6-11 04:39: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東漢時期,中原漢族延續了秦代席地而坐的風俗,室內的地面上會鋪有較大的席「筵」,一般為長方形,坐姿為跪坐。除此之外還有坐床和坐榻的習慣,榻狹而低,比床要小,坐姿依然是跪坐。跪坐,即兩膝著地,兩腳的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如果將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則叫做長跪,又叫跽,是準備起身的姿勢,以表示對他人的尊敬。
  在現代,人的坐姿在不同場合也有不同的要求,但遠不如古人看得那樣嚴重。在古代,有一種不合禮儀的坐法,叫箕踞,是兩腿伸平與上身成為直角的姿勢。據《韓詩外傳》卷九記載,「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白其母曰:『婦無禮,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因坐姿不合規矩,女人甚至有被休的危險,可見古代社會對此的重視程度。
  曹操的這種垂足的坐姿和現代人的坐姿差不多,它原本是遊牧民族的起居習慣。兩晉以後,中原戰亂頻繁,民族大遷徙,遊牧民族的坐姿才傳入中原,廣大漢族地區席地而坐的習俗逐漸改變,不再只有跪坐這一種坐姿。此後,適合垂足的傢俱隨著坐姿慢慢改變,5~6世紀敦煌壁畫中除了席、床等傳統的坐具之外,還出現了高足坐具,如束腰圓凳、方凳、椅子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8 04:59 , Processed in 0.1001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