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回復: 0

[稗官野史] 「晉祠」為何會以國名來命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4-24 09:49: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有古老的文化,更有著無數的古文物。位於山西省會太原的晉祠更是一個集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於一體的歷史文化遺產。從古至今,由一個國名作為祠堂名稱的,或許只有「晉祠」這一個,我們並為聽說過有「京祠」「秦祠」「豫祠」等,可見晉祠的歷史地位。晉祠的由來更有著一段傳奇般的故事。晉祠的原名叫做唐叔虞祠,是為了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晉初始的國號為唐,叔虞為一代諸侯,故以唐冠於名之前)而建。繼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紀的西周時期,叔虞是周成王的胞弟,有一天成王和叔虞在院子裡玩,成王隨手從地上撿起一片梧桐樹葉,把它剪成了玉圭的形狀,對弟弟叔虞說:「我把這個玉圭給你,就封你去做唐國的諸侯吧。」沒想到成王的話被史官聽見,俗話說天子無戲言,史官立馬記錄在案,叔虞真的成為了唐國的諸侯。這個「剪桐封弟」的歷史故事就記載在司馬遷的《史記。晉世家》中。
  叔虞成為唐國的諸侯以後,不負眾望,勵精圖治,利用晉水,興修農田水利,大力發展農業,在日後的八百年裡風調雨順,唐國的百姓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如此把唐國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得民心。在叔虞死後,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就在其封地之內選擇了這片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並取名為唐叔虞祠。
  叔虞的兒子燮父繼位後,因境內有晉水流淌,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祠堂也改名為「晉王祠」,在新中國建立後,國家領導人來晉王祠遊玩。他游完一圈後說如今百姓當家做主,中國已無王侯,便把晉王祠中的「王」字去掉,改稱晉祠了。在宋仁宗天聖年間,又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並為她的母親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而是最初的唐叔虞祠退居了一側,處於次要的位置了。
  走進晉祠,就放佛走進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中。進入晉祠公園大門,走過漢白玉的石橋,沿著中軸線,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建築,其中一組銅像尤為醒目。為首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身邊的就是他的一些得力干將。唐太宗在太原的歷史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就在太原,在起兵之前,特意來到叔虞祠祈求叔虞的保佑,並且起兵成功以後,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到此還願,並撰文書寫了《晉祠之銘並序》碑。
  晉祠有三絕,宋代的彩塑,難老泉和周柏。彩塑就位於主殿「聖母殿」中,聖母殿建於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2),在宋徽宗崇寧年間重修,是晉祠中現存的最老建築了,大殿前廊柱上的木雕盤龍更是凸顯了大殿的崇高感,有一種飛龍在天的氣勢。彩塑,就在大殿內,三十三尊侍女塑像,各俱形態,有的沉思,有的凝視,有的緩歌徐吟,有的低聲細語,有微笑,有輕顰… 古老的大殿內,至今彷彿充盈著姑娘們清脆的笑語。讓人有一種置身於900多年前北宋宮廷的感覺,在她們的竊竊私語中,也許還有一聲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歎息。
  難老泉是晉水的源頭,並晉水、入汾水、匯黃河,最終流入大海。清澈見底的難老泉水,不僅養育了一方兒女,也為晉祠增添了幾分江南水鄉的秀色。千年前,唐代大詩人李白為難老泉曾寫下:「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蕭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的著名詩句。晉祠的周柏,據考證,已經有2900多年的歷史,歲月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澱,心靈在時間中洗滌。它悠然自得的躺在院中,早已不在意那塵世的喧鬧,那淡定的微笑放佛從未改變過,灑脫自在的看著後人們的一舉一動。忽然間,讓我感覺到,人生一世,到底有多少事情值得我們去尋覓,又有多少瞬間可以這樣的如此安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4 04:54 , Processed in 0.1231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