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09|回復: 0

[稗官野史] 歷史上第一個被賜死的皇太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3-7 02:44: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代皇帝是世襲制的﹐老皇帝死了﹐往往是嫡長子繼位。作為大秦帝國的開創者﹐秦始皇自然也不例外﹐不過歷史上卻是小兒子胡亥繼承大統﹐那麼大兒子扶蘇怎麼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這個扶蘇可不是一般人﹐其母鄭妃是鄭國人﹐喜歡吟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並且始皇為長子取名扶蘇﹐願其能像大鵬、扶蘇樹一樣扶搖直上九萬里﹐「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於詩經﹐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此子寄託著無限的期望。而嬴政也的確是把扶蘇當作繼承人來培養﹐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心懷仁慈﹐因此在政見上﹐經常與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馳﹐秦王雄才大略﹐自然不希望自己的長子過於婦人之仁﹐於是下旨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扶蘇。而扶蘇也確實沒讓秦王失望﹐在名將蒙恬的指點下﹐扶蘇的軍事才能逐漸顯現。他經常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功。有了軍隊的支持﹐扶蘇自然能站得住腳。
  扶蘇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司馬遷在《陳涉世家》裡就有提過「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乃公子扶蘇」「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勝當時不過一個服徭役的人﹐他說假借扶蘇的名義能得到更多人支持這也說明扶蘇在百姓心中的確是受愛戴的。
  事實上的確如此﹐扶蘇反對秦始皇帝的「焚書坑儒」﹐說那會失去民心。秦始皇當時大怒﹐於是把扶蘇趕到蒙恬軍做監軍﹐歷史上一個殘暴的君主之後往往都有一個賢明的太子﹐朱元璋喜歡太子朱標﹐孫權喜歡太子孫和。因為扶蘇仁義﹐才對六國士子遺民的主見是安撫﹐化解與秦國直接的仇恨﹐以此來收服他們的心﹐就算他們有的人還不會真正臣服秦國但也沒辦法掀起什麼浪來﹐由此可見扶蘇也是很有政治遠見的。
  不過這樣的人卻傻的可憐﹐因為接到一封賜死的詔書然後自殺了!「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捨﹐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繫於陽周。」假如扶蘇不死﹐而是上咸陽城去問自己到底有何罪﹐自己是秦朝大公子理應擔負起匡扶大秦的重任﹐似乎結局不會如此悲慘﹐因為沙丘事件秦始皇已經死了﹐倘若到了秦都咸陽﹐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嬴政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時不幸病逝。秦始皇臨終以前﹐曾為璽書召令扶蘇至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由此可見﹐秦王嬴政心中的太子一直是扶蘇﹐儘管他一直沒立太子﹐沒立王后﹐儘管他很喜歡小兒子胡亥﹐但秦王還是知道把王位交給誰好的。畢竟皇帝想到的是找一個什麼樣的人來繼承自己的位置。
  關於扶蘇的死有個人必須要提﹐那就是李斯。李斯與扶蘇一直有矛盾﹐二十六年﹐丞相綰提出仿周制分封子弟﹐嬴政和扶蘇是贊同的﹐當時是廷尉的李斯以周朝的沒落反駁﹐當時秦王想想覺得李斯說的不錯。從那時候起扶蘇對李斯沒什麼好印象﹐李斯的人品也確實不怎麼樣﹐後來在李斯的推動下﹐嬴政「焚書坑儒」﹐扶蘇對李斯的映像更惡劣﹐這也是趙高能說動李斯立假詔書的原因。趙高說的不錯﹐如果扶蘇上位﹐那他一輩子也沒機會了﹐如果胡亥上位﹐他就有從龍之功﹐從此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李斯是個勢利的人﹐他知道怎麼選。於是扶蘇自殺﹐蒙恬被害死。
  儘管扶蘇不是皇太子﹐可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他振臂高呼﹐秦二世還真的統帥不住。假如真如此﹐怕陳勝吳廣劉邦項羽也很難角逐中原﹐畢竟扶蘇文武全才﹐可惜命喪於地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3 03:38 , Processed in 0.1172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