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回復: 0

[稗官野史] 三國名人大師的經典遺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2-26 00:49: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最不靠譜的遺言,孫策:「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剛愎自用的小霸王孫策怒斬于吉後終於不治將亡,臨死前把權力移交給弟弟「碧眼兒」孫權時說了這番話。事實證明,孫策固然勇猛過人,也頗有統治之才,但確實是沒有識人的眼光。張昭此人,腐儒一個,沒有大才,心胸狹窄。曹操兵臨赤壁之時,他是主張投降最積極的一位,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根本沒有為孫權出謀劃策,比魯肅差遠了。內事靠他的話,吳國危矣!另外,根據史書的記載可知,張昭一生,根本連東吳的丞相都沒做過,說實話,他確實不夠能力來當這個百官之首。因此,孫策的遺言不能不說是一個識人不清啊!至於「外事問周瑜」,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眼光的。周瑜滿腹經綸,識見高遠,赤壁之戰充分展現了他的才華和魄力。惜乎,心胸不夠寬廣,被諸葛亮三氣而死。英才短命,未能盡輔佐孫權之長責,實也不是一個魏徵、房玄齡等類型的賢臣。所以,孫策的這兩個股肱之臣實在是有失他的厚望,也讓他的遺言倍顯不靠譜,徒讓後人笑而已。
  2.最搞笑的遺言,董卓:「吾兒奉先何在?」當時董卓把持朝政,橫行朝野,窮凶極惡,濫殺無辜,人神共憤,紛紛欲除之以後快。司徒王允設計,派人對董卓假說漢獻帝要禪位與他。董卓聽後大喜過望,高興得昏了頭,立馬從老巢郿塢出發,樂顛顛的到京城登基。進宮後,董卓發現進了王允布下的伏擊圈,頓時感覺大事不妙,馬上向他的乾兒子兼衛隊長呂布喊出了那句話:「吾兒奉先何在?」他沒料到的是,呂布早已被王允事先利用美女貂蟬離間並成功策反,而且已經成為伏擊他的一支重要力量。沒喊來幫手,倒叫來了殺手。當董卓喊出這句話後,呂布大喝一聲:「奉詔討賊」,然後揮動自己的成名兵器方天畫戟刺進了他的咽喉。他哪裡想得到自己最信任的乾兒子卻要了自己的命!可笑董卓捨不得一個女人卻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臨終還留下了這麼一句搞笑的遺言。有詩云:「霸業成時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誰知天意無私曲,湄塢方成已滅亡。」
  3.最痛心的遺言,華佗:「我今將死,恨有《青囊書》未傳於世… …」一代神醫,發明「麻沸散」,給關公刮骨療毒的華佗因為華歆的推薦,來給曹操治療頭痛風。因治療方案過於離奇,引發曹操猜忌,疑為要謀害其性命為關羽報仇,被下在獄中嚴刑追拷。華佗自知必死,感獄卒「吳押獄」相待之恩,又痛心自己一身醫術後繼無人,於是對吳押獄說了這番話,「… …感公厚意,無可為報;我修一書,公可遣人送與我家,取《青囊書》來贈公,以繼吾術。」大喜過望的吳押獄依言至金城取得此書。旬日華佗死後,吳押獄買棺殯殮完畢,脫了差役回家,正要取書看習,卻發現書被妻子燒了。急忙搶奪,只剩得一兩頁。吳押獄怒罵妻子,妻子說:「縱然學得與華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於牢中,要他何用!」可悲可歎,華佗的絕世醫術就這樣毀於一蠢婦之手,所傳者止閹雞豬等小法,乃燒剩一兩頁中所記載,真是令人痛心!
  4.最動情的遺言,馬謖:「丞相視某如子,某以丞相為父。某之死罪,實已難逃;願丞相思舜帝殛鯀用禹之義,某雖死亦無恨於九泉!」言訖大哭,其之將死,其言也善,剛愎自用的馬謖終於後悔了,臨死前泣涕橫流托孤於諸葛亮,可惜晚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有詩云:「失守街亭罪不輕,堪嗟馬謖枉談兵。轅門斬首嚴軍法,拭淚猶思先帝明。」
  5.最愚蠢的遺言,魏延:「誰敢殺我?」魏延必反,這是諸葛亮生前就一直斷言的,果然,諸葛亮剛死,魏延就開始扯桿子造反了。魏延的武功極高,一般人不容易戰勝,所以,對付魏延,只能智取,不能強攻。這一點,諸葛亮在臨死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當魏延與諸葛亮的繼任者姜維在陣前對峙時,楊儀根據諸葛亮的遺計激魏延是不是敢大喊三聲「誰敢殺我?」。此時的魏延有些輕敵,沒有覺察出來對方這樣做的用意,於是,在馬上大聲喊「誰敢殺我?」。他的喊聲未落,但見背後刀光一閃,魏延被斬殺於馬下。揮刀的人,赫然就是跟隨魏延一起造反的馬岱。原來,馬岱假意跟隨魏延造反,實際上是諸葛亮授意埋伏在他身邊伺機動手。魏延大聲喊出來的這句「誰敢殺我?」,不僅是向馬岱發出的動手的信號,而且也成了一代名將魏延最終的愚蠢的遺言了。有詩云:「諸葛先機識魏延,已知日後反西川。錦囊遺計人難料,卻見成功在馬前。」
  6.最可敬的遺言,糜夫人:「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長阪坡一役,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劉備一方大敗,不僅差點全軍覆沒,就連自己的老婆孩子也被衝散了。孤膽英雄趙子龍不懼艱險,不怕犧牲,在曹操大軍的包圍圈中左衝右突,不停廝殺,終於找到了劉備的妻子糜夫人以及她的兒子阿斗。當時的情況十分危險,糜夫人又受了傷。趙雲請求糜夫人帶著孩子上馬,自己在後面保護。糜夫人清楚,如果三個人一起突圍,肯定成功不了,於是,她把孩子阿斗托付給趙雲,說:「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並希望他能帶著孩子殺出重圍,交給他的父親劉備。為了讓趙雲少一份累贅,糜夫人在交待完後事之後毅然投井自殺了。糜夫人無疑是一個烈女,在最危急的關頭,毅然決然地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把死亡留給了自己,這是一位母親的偉大胸懷,是值得人們尊敬的。
  7.最可歎的遺言,太史慈:「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病重的太史慈在張昭等來探望之時,說出了這些話,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太史慈遺言,道出了作為武將的生平志願,功未成而身先死,確實不甘,可歎!有詩云:「矢志全忠孝,東萊太史慈:姓名昭遠塞,弓馬震雄師;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戰時。臨終言壯志,千古共嗟咨!」
  8.最傲氣的遺言,關羽:「碧眼小兒,紫髯鼠輩!吾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汝叛漢之賊為伍耶!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敗走麥城被擒至江東的關羽面對吳主孫權厲聲大罵,只求速死。一生高傲,視死如歸,不必多評!有詩云:「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9.最不平衡的遺言,呂布:「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這句遺言,是呂布臨死時大罵劉備的。劉備與呂布之間恩恩怨怨較多。最初,呂布在董卓麾下時,劉備與自己的兩個把兄弟關羽、張飛曾經和他在虎牢關前有過一場惡戰,結下了樑子。後來呂布被曹操擊潰,已經擁有了徐州之地的劉備不計前嫌,收留了他。不料,劉備此舉是引狼入室,呂布趁他不備,鳩佔鵲巢,佔了徐州,將劉備趕到了小沛。不久後,袁術大舉進攻劉備。劉備無力抵抗,只好硬著頭皮向呂布求救。呂布耍滑頭,採用了轅門射戟的辦法,讓兩家罷兵,送了劉備一個人情。再後來,劉備與呂布之間的關係再度惡化,劉備被打敗,不得不投靠曹操。曹操打敗呂布並將之生擒後,鑒於呂布驍勇善戰就有心將他留用。當徵求劉備意見時,正對呂布恨得咬牙切齒的劉備馬上落井下石,列舉了呂布曾經背叛過的丁原、董卓為例,勸說曹操將他殺掉了。呂布臨死罵劉備不仗義、不念舊情,實際上是他自己背信棄義在前,所以,劉備不替他說情反而添壞話,終結了他求生的希望,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罷了,心理不平衡也是活該。有詩云:「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空餘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10.最有智慧的遺言,郭嘉:曹操最器重的謀士,非郭嘉莫屬。郭嘉是一個不可多得也是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的軍事謀略天才,作為最年輕、最詭異的謀士,在跟隨曹操擔任軍師的十一年間,不僅幫他制定了長遠的、宏大的戰略謀劃,在具體的戰術方面也設計得十分精準到位,並最終消滅了呂布、袁紹等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地區,令曹操接近了自己事業的頂峰。郭嘉籍此也贏得了「鬼才」、「世之奇才」等廣泛的讚譽。很可惜的是,郭嘉年僅38歲就不幸病故,英年早逝。郭嘉在即將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病危期間,也不忘記為曹操出謀劃策。他在留給曹操的遺書中,設定了處理袁紹殘部的計策,幫助曹操一舉平定了遼東。曹操對郭嘉的去世十分悲痛,曾經哭著對百官們說到:「諸君年齒,皆孤等輩,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後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腸崩裂矣!」在後來曹操赤壁之戰大敗而回時,曾慨歎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看得出,曹操對郭嘉的依賴程度是相當高的。所以郭嘉留給曹操的遺書,可以稱得上是最有智慧的遺言。
  11.最可悲的遺言,審配:「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審配臨受刑,叱行刑者此句。乃向北跪,引頸就刃。典型的愚忠,但畢竟十分氣概,難怪人說:「河北多義士!何其可悲!」有詩云:「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命因昏主喪,心與古人參。忠直言無隱,廉能志不貪。臨亡猶北面,降者盡羞慚。」
  12.最失望的遺言,這裡說的徐母,指的是徐庶的母親。徐庶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之一,曾經化名單福在劉備手下效力,出任軍師一職。不久之後,徐庶小試牛刀,出謀劃策幫助劉備打敗了來犯的曹軍,並奪取了樊城。劉備的這一「不尋常」表現讓曹操大為震驚,最後,他手下的謀士程昱識破了徐庶的身份。為了逼迫徐庶來投降,程昱將徐庶的母親擄去,並利用徐庶至孝的特點用假書信將他騙降。徐母看到兒子受騙上當,非常憤怒,也大失所望,拍案罵曰:「辱子飄蕩江湖數年,吾以為汝學業有進,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讀書,須知忠孝不能兩全。豈不識曹操欺君罔上之賊?劉玄德仁義佈於四海,況又漢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憑一紙偽書,更不詳察,遂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與汝相見!汝玷辱祖宗,空生於天地間耳!」罵完後,徐母便懸樑自盡了。徐母死後,悲痛欲絕、心灰意冷的徐庶雖仍留在了曹操手下,但他忠於辭別劉備時立下的「終身不設一謀」的誓言,致死不肯為曹操出力。徐庶的曇花一現,使得他成為了最可惜的謀士。他母親的含辱自盡,也使他的人生具有了悲劇性色彩。徐庶最大的亮點,是在離開劉備時,為他舉薦了諸葛亮。後來,劉備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下了山,為日後成就大業奠定了基礎。
  13.最可惜的遺言,龐統:「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這個道號叫做鳳雛的人,就是劉備的副軍師龐統,與諸葛亮齊名,故江湖上有「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得天下」的說法。龐統作為一個大智慧的人,自然和諸葛亮一樣,不但會指揮打仗、出謀劃策,而且還能掐會算,精通天文、地理、星象、八卦。赤壁之戰,就是龐統獻上了連環計,為日後的火攻打下了基礎。投奔劉備後,協助劉備一路西進,打下了大片的地盤。就是這樣的一個智者,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卻出現了不應有的誤判。最先有不詳預感的是諸葛亮,他推算出可能會出現對高層人物不利的徵兆,並且專門派人入川送來書信進行提示。但龐統誤解了,認為諸葛亮嫉妒他立功,於是,便對他的警示置之不理,建議劉備火速進兵。第二次的警示來自於劉備的一個夢。他夢到了有人打擊他的右臂,醒來之後還感覺到痛,認為是不吉利的徵兆。當他對龐統說了後,龐統不以為然,認為打仗有死有傷是自然而然的事,依然沒有在意,堅持繼續進兵。第三次警示是來自於龐統的坐騎。那匹跟隨他多時的老馬忽然失了前蹄,將龐統摔了下來。龐統依舊沒有意識到危險,只是和劉備更換了馬匹,然後上路了。龐統率領部隊沿著小路前進,慢慢走進了敵人的伏擊圈。當聽說是來到了「落鳳坡」時,龐統驚呼:「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只是,他的話音剛落,便招來了數萬飛箭。因為龐統騎了劉備的白馬,目標明顯,顯然就是攻擊的重點,很快就被亂箭射死了。犧牲時年僅36歲,正是大好年華,令人歎息。龐統的死,不僅折損了兵馬,也延緩了劉備攻取西川的進程。只可惜,明白得太晚了!
  14.最不甘心的遺言,周瑜:「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著名的遺言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東吳的大都督周瑜說的。周瑜的敵人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正面的敵人曹操;另一個是潛在的敵人諸葛亮。對付曹操,周瑜運用自己的軍事智慧和才能,在赤壁之戰一舉將之擊潰,取得了決定性的;對付諸葛亮,心胸狹隘的周瑜鬥智鬥法,使盡了渾身解數,最終還是落敗了。失敗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死。周瑜就是這樣死的,但死得很不甘心,連喊了數聲:「既生瑜,何生亮!」有詩云:「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絃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
  15.最狡詐的遺言,曹操:「設立疑塚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是曹操的真實寫照和客觀評價。曹操是個頗有爭議的人,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在內政、外交、文化建設等方面有諸多成就,運用自己的才能統一了北方地區,並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復了生產和社會秩序。然而,曹操的性格中又有陰暗的一面,他既心狠手辣又生性多疑,既坦直率性又陰險狡詐,既張揚不羈又會作秀,既能唯才是舉又有不容人的地方。曹操是個聰明人,對自己的性格特徵以及一生的所作所為很清楚,知道生前得罪了一大批人,怕死後遭到報復,所以,才會想出狡兔三窟的主意,設立七十二處墳塚,以假亂真,讓人找不到他的真正的葬身之處,以免被人掘墓辱屍。曹操固然聰明,將自己的後事料理的很好,只是對自己的後人沒有一個很好的設計規劃。曹操死後沒有多少年,他們家族的江山便被司馬家族如法炮製地奪了去,曹家幾代人的辛苦成果歸入他人囊中。
  16.最虛偽的遺言,劉備:「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劉備打了一輩子仗,卻從沒有帶過大部隊,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獨立指揮大兵團作戰,也是他的最後一戰,是舉全國之力討伐東吳,為自己的兩個結義兄弟報仇,結果仇沒報成,還全軍覆沒。劉備雖僥倖逃脫,回來後急火攻心,病入膏肓,眼看著就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劉備躺在病床上,為了自己家族的江山社稷,以留遺言的方式開始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次表演。此時,他最不放心也是唯一的可以依賴的人,就是諸葛亮。為了穩住他,劉備首先給諸葛亮來了個下馬威,就是拿馬謖說事,意思是告訴諸葛亮,不要看我很窩囊,其實心裡亮堂堂;然後,劉備風格一轉,用了一招「欲擒故縱」。他拉著諸葛亮的手哭著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這番話,的確把諸葛亮嚇一跳,頭上的汗都下來了。他趕忙表態,說絕對不會篡位謀反,一心輔佐幼主。這個時候,劉備看到把諸葛亮壓制住了,馬上乘勝追擊,讓自己的兒子給諸葛亮磕頭,算是認作了乾爹。打出去再拉回來,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的暗鬥取得了完勝。劉備耍了這漂亮的一招,堪稱其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一次策劃!
  17.最感人的遺言,福謝曰:「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復來耳。」孔明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何不感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最後幾句,也恰暗示了蜀國無人,不久將亡!可憐孔明為何定要每事躬親,卻不注重培養接班人?有詩云:「撥亂扶危主,慇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歎古今無!」
  18.最悲涼的遺言,姜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有點像楚霸王,一語道盡了無限的無奈與悲涼!有感於諸葛亮知遇之恩的姜維,為了完成諸葛亮的遺志九伐中原,盡心竭力。但無奈回天無力,令讀者不免扼腕!有詩云:「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3 03:25 , Processed in 0.0957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