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5|回復: 0

[稗官野史] 中國第一次對外國的起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0-2-9 00: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由於列強在山東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起事端﹐使得山東的人民都很仇視這些外國侵略者﹐更是中國傳統勢力在歷史上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採取群眾運動方式對外國勢力發起反擊。1897年﹐就發生了一起牽涉到外國人的案子﹐由於處理不當﹐山東的巡撫被朝廷貶職。此後﹐山東地區的民教矛盾開始不斷激化。山東冠縣的村民和教堂之間因為土地歸屬權的問題引起了衝突﹐本縣梅花拳的拳師趙三多應村民的邀請前來支援﹐這裡提到的梅花拳就是義和拳的前身。
  1898年﹐新上任的山東巡撫向朝廷上了奏章。他認為所謂的義和拳屬於鄉團﹐建議改拳為民團﹐並在奏章中明確提出了義和拳就是義和團。這是清朝官員所上奏朝廷的奏折中首次提出義和團概念的奏章。同年十月份﹐冠縣當地的領導人物趙三多舉起了「扶清滅洋」的大旗﹐但是慘遭清軍的鎮壓。由於他創立隊伍沒有嚴明的紀律性﹐戰鬥經驗也不足﹐經過多次的反抗鬥爭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了。不過經過這麼一起義﹐他們的名聲和影響力已經非常大了。
  次年﹐山東的許多縣域都出現了義和團組織。紛紛效仿原先活動在冠縣的義和團﹐只是這些團體在強調團體思想的同時也注重了作戰方面的指導。其中平原縣的義和團運動最為強大﹐他們四處拉攏人才﹐和附近的不少縣展開互幫互助的工作。一旦這些成員中有遇到困難的﹐其他成員都會竭盡所能的去幫助被困者。所以官府搜捕了很長時間﹐收效甚微。領導班子也因為鎮壓不得力﹐已經換了好幾任。
  最後朝廷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趕緊派袁世敦等人前來處理此事。果然﹐這位朝廷所倚重的得力幹將沒有辜負朝廷對他的期望﹐沒多久就將義和團的勢力打壓了下去。當時山東的巡撫大人是毓賢﹐他算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中國人。對待外國傾略者的態度是仇視的﹐對那些反對教堂、面對侵略不斷進行抗爭的民眾則非常的同情。但是他沒辦法和朝廷作對﹐只能暗中幫助那些被壓迫的民眾。對義和團採取安撫的政策﹐盡量不和他們產生正面的衝突﹐以免雙方有人員的傷亡。同時他還曾上書朝廷將民教矛盾的責任歸於洋人的蠻橫不講理﹐就是這樣﹐他慢慢地被洋人所仇視﹐最終在列強和朝廷的交涉中被革職。
  1899年﹐袁世凱到達了山東濟南就任山東巡撫。他在任上不斷對義和團進行鎮壓﹐嚴格限制義和團的各類活動。他的手段非常強硬﹐不給義和團任何喘息的機會﹐就在袁世凱這種窮追不捨的打擊下﹐義和團經歷了最難熬的時候。但是袁世凱還是覺得沒有做到斬草除根﹐於是袁世凱又再次發兵鎮壓起義的義和團。
  義和團在山東遭受重創之後﹐決定先向直隸地區轉移﹐保存自己的實力。自此袁世凱開始放鬆了對義和團的追剿﹐義和團也得到了一次休養生息的機會。但是不久﹐清政府得知這些團體已經跑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如果再放任他們不管﹐等他們恢復了元氣之後就又是一陣腥風血雨。清政府決定馬上對義和團施行最後的圍剿﹐爭取在他們恢復元氣之前將他們徹底消滅。
  誰知義和團不僅沒有向清廷示弱﹐反而拿出自己最後一口氣和清政府的軍隊血拼。這樣一來﹐義和團越戰越勇﹐連續幾次都打了勝仗。清政府在遭受重創之後﹐覺得不能再這樣一直打下去了。畢竟還有那麼多的列強等著他們割地賠款﹐如果繼續打下去﹐國庫都出現虧空了。別說賠列強各種款項了﹐朝廷連自己的日子都過不下去了。
  想來想去還是得用談判來解決問題﹐就這樣﹐雙方在打了將近兩年之後第一次和平的坐在了一起。可惜事情遠沒有朝廷想像的那麼簡單﹐義和團中多是受到迫害的普通民眾﹐他們和外國列強的積怨頗深。而清政府又不敢得罪外國人﹐雙方根本達不成一致的意見﹐所以和談最終還是無濟於事﹐沒能使雙方存在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既然和談不成﹐那就接著幹仗。義和團聚集了數千人設法伏擊清政府的軍隊之後就轉向直隸中部的鐵路幹線進行作戰。不久又將涿州城佔據﹐這是義和團起義以來真正意義上佔領的城池。雖然清政府此時也派出了不少軍隊和他們作戰﹐但是在這個時候﹐義和團已經是春風吹又生的局面了。但是義和團的命運還是很悲慘的﹐其在被清政府利用完了之後﹐並在失去利用價值後被拋棄﹐最終不得不面臨殘酷的事實失敗。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2 14:52 , Processed in 0.1492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