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回復: 0

[稗官野史] 嬴政專橫自大斷送秦帝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2-28 00:49: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秦王嬴政,橫掃六國,席捲天下,達到權力巔峰,是為秦始皇。皇權在握,便容不得半點不和諧之音,更容不得百家爭鳴。於是,焚書事件發生。焚書之後,嬴政又以封郎官為誘餌,把全國700名學子騙至咸陽,全部坑殺。兩起暴虐且瘋狂的事件,讓天下人領教了嬴政的專橫與自大。
  自大之人,通常孤獨,孤獨之人,通常恐懼。好比一個人驟然暴富,便終日惶恐,擔心遭到算計、搶劫和謀害,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成功恐懼」癥。嬴政也並非自找不快。事實上,六國雖被征服,卻非口服心服,天下欲謀殺嬴政的人,層出不窮。單史書記載,便有多起荊軻行刺、博浪沙突襲、蘭池遇險等等。
  刺客每一次行刺,都在測試嬴政的心理承受力。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多個八卦民謠,如「阿房、阿亡始皇」;又如「始皇死而地分」,以及「今年龍祖死」,意思是:今年秦始皇死。這些民謠聽上去更像詛咒或預言。嬴政的心理異常恐懼,也異常脆弱。但他工作不停,每日要批閱120斤重的竹簡奏章。甭說費腦,光動手就夠累的。
  為了抵抗北方遊牧民族,他先派大將蒙恬前去剿滅,又下令修築長城,同時建造兩座豪宅生前和死後的,生前是阿房宮,死後是驪山陵。他過分操勞,導致身體每況愈下。他搞的三大工程,須徵調大量民夫,其中大都是青壯勞動力,大量勞動力的抽調,勢必破壞生產力,生產力遭到破壞,國家經濟也如他的身體一般,一天比一天糟糕,這是一根惡性循環的鏈條。
  終於,在公元前210年七月的某一天,嬴政暴斃於沙丘。七月的沙丘,已有幾分燠熱,在趙高和李斯的嚴密護衛下,嬴政的遺體被轉入鑾車後面的轀涼車中。轀涼車實為古代空調車,閉之則溫,開之則涼。車中或有夏日置冰、冬日焚火爐的裝置也未可知。總之,嬴政被轉入轀涼車的這一日起,就再沒露過面。
  沿途出巡隊伍每經過一座城邑,照例有縣令率當地子民夾道跪地恭迎,三呼「萬歲」。而大小事務,均由趙高和李斯出面代言,留守咸陽的丞相馮去疾,派快騎送來的緊要奏章,也由趙高依嬴政諭旨批復。一切如常,看不出半點端倪,誰也不知道,嬴政已駕崩了。
  中國皇帝大都有個通病擅搞國事,不擅搞家事。尤其在確定接班人的問題上,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拿捏不定。嬴政亦是如此。他喜愛少子胡亥,有心立其為太子,卻又想到自己登基的情形,那時他年僅13歲,人小力量少,呂不韋和嫪毐趁機專權,差點兒釀成大禍。
  胡亥同樣是個孩子。因此,立太子一事,嬴政十分謹慎。殊不知,這一謹慎,此事便拖延下來,拖到自己身亡,被人鉆了空子。鉆空之人,不是別人,就是資深宦官趙高。趙高小時候很不幸,他的父親早年犯了法,受宮刑;其母受到株連,被貶為奴婢,也不安分,自己砸了貞潔牌坊與人野合,生下了趙高兄弟幾個。
  趙高長大後,進了皇宮,他通曉刑法、精通權謀,頗討嬴政的歡心。他命趙高當胡亥的老師,教其律法。因此,趙高早打好了自己的算盤。牢牢抓住胡亥,待秦始皇歸天,便推胡亥上臺。胡亥從小受他教導,對他言聽計從。胡亥稱帝,朝政諸事顯然都由他說了算。
  他也必須如此,從宦官到帝師,一路並不平坦,他曾犯過重罪,被蒙毅削去了官職,並判處其死刑。幸虧嬴政寵幸,親自赦免,他才逃過一劫。蒙氏家族與長公子扶蘇關係密切,自成一派;趙高與胡亥為一派,兩派對立,中間夾著丞相李斯。
  嬴政身亡,返回咸陽途中,趙高便拉攏李斯,欲說服其合作,造一份盜版遺詔,擁立胡亥繼位。李斯一聽此計,擰眉咬牙拍案驚叫:「這豈是臣子該議論的事情!」趙高卻不驚慌,給李斯出了一道心理測試題:論謀略、論功勞、論德高望重、論長公子扶蘇的信任度,您和蒙恬比,誰的指數更強?
  李斯登時洩氣。此題根本不用作答,他沒有一項能比過蒙恬。此題完全就是在挑戰他的心理。他這輩子,從始至終都在為仕途、官位忙活。為此,他不惜一切代價。因此,李斯與趙高合謀,逼死長公子扶蘇,擁立不到20歲的胡亥繼位。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大將蒙恬率兵30萬討伐匈奴,同時在民間征發幾十萬的民工修築長城。這條長城以六國時的秦、趙、燕國北部的原為防禦匈奴而修築的舊長城為基礎,修葺、增補,同時又建造不少新的城牆,將它們連接起來,使之屹立於秦王朝的北方。這條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沿廣闊的黃河流域,依峻峭的陰山山脈,行經內蒙古草原,蜿蜒曲折,全長5000餘公里,前後共用10年時間,終於修築起這抵禦外敵的屏障。
  秦二世胡亥掌權時,秦帝國已經內憂外患。內,李斯和趙高進行權力的角逐。外,反秦的力量空前集合。胡亥的昏庸殘暴,濫殺功臣,誅殺兄弟姐妹。他與趙高共同策劃,羅織罪名,誅殺了其中的18個,另有3個,被迫拔劍自殺;埋葬秦始皇時,胡亥下令,始皇宮後宮裏凡是沒有子嗣的,一律為秦始皇殉葬。造就了秦史上規模最大的人殉。並且,他唯恐營建始皇陵的工匠洩露內部機密,將所有工匠埋於墓內,製造了歷史上罕見的悲劇。
  這件事更為嚴重的是消耗國家財力、人力。這種大量的消耗,國家一旦面臨戰爭,國力將無法支撐。然而,秦二世還繼續興建秦始皇統治時期未竣工的阿房宮,使原本就掙紮在死亡線上的千百萬人,徹底斷絕了生路。於是,有更多人鋌而走險,為爭生存而起來鬥爭。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擊殺楚地反秦武裝首領項梁後,率兵20萬渡過黃河,配合由上郡(今陜西榆林東南)急調至河北的秦將王離攻擊趙地,攻破邯鄲,將趙地的反秦武裝逼進巨鹿城內。章邯軍駐紮其南部,修築甬道,為城南的王離軍運送糧草,並且守護王離軍側翼,形成夾擊之勢。巨鹿的形勢非常危急。
  對於義軍來說,此時形勢是如果秦軍滅趙地,那麼秦軍力量將猛增,對南方的義軍也會造成壓力;如果義軍北上救趙地,可將秦軍主力吸引在河內,同時可趁關中地區空虛,直搗秦王朝統治的心腹地區。義軍高層很快做出決定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笵增為末將,率主力軍北上,同時又派劉邦率領另一支軍隊西進,直搗關中。這一決定,使義軍和秦王朝統治者開始了決定性的戰役。
  巨鹿的兩支秦軍,一支是王離軍,由秦帝國名將蒙恬打造的邊防軍,作戰經驗豐富,曾擊敗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戰功。統帥王離就是當年蒙恬的副手。王離大軍負責圍巨鹿,兵力為20餘萬。另一支秦軍則是章邯軍,多次執行圍剿諸侯義軍的任務。其戰鬥素質雖低於王離軍,但也是百戰之師。兵力也為20餘萬。
  再看項羽軍,這支軍隊的組成相當複雜。項梁時代,項梁和項羽在江東培養了一支精銳項家軍,約8000人。項羽率領這支部隊渡淮攻秦。後來項梁收義軍陳嬰幾萬起義軍,又合併秦嘉軍,收編各路雜牌義軍,組成楚軍。這當中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軍隊。而項羽則帶少量子弟兵和劉邦軍一起合為一偏師,在別處進攻秦軍。項羽軍最多3到4萬。項羽軍的實力不如對方,且沒有退路。如果戰敗,他就得提頭去見楚懷王。秦軍卻不同,戰敗後可以轉移。
  再說援兵,各路諸侯兵少將寡,各打各的算盤,誰也不想把自己賠進去。因此,增援是指望不上了。如此險惡的形式,項羽區區幾萬雜牌軍要戰勝40萬實力強勁的秦軍,簡直是一個神話,除非奇跡出現。宋義率軍行至安陽,屯兵46天後不進,項羽建議迅速引兵渡河,趙、楚二軍裏應外合,出其不意擊敗秦軍,以解巨鹿之圍。但宋義貪生怕死,不同意項羽的戰術,下令全軍不準前行。項羽大怒,斬殺宋義,率大軍北上。
  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項羽對秦作戰的謀略成形從秦軍的佈局看,章邯軍駐紮其南邊,為圍困巨鹿的秦軍輸送糧食。表面上看,兩支秦軍一個主攻一個副攻,無懈可擊。巨鹿就像一隻羊,身處兩頭惡狼的控制中。然而,項羽的作戰思維與眾不同,他看出秦軍這種佈局的弱點,這弱點就在兩頭惡狼的心臟。只有集中力量攻擊兩支秦軍心臟,切斷兩軍聯繫,才有可能取勝。
  計劃擬定,項羽派遣英布與蒲將軍率兩萬人先渡黃河,破壞章邯軍修築的甬道,以阻礙他向王離軍提供補給。英布、蒲將軍沒辜負項羽的期望,擊敗看守甬道的秦軍。這雖是一場小勝利,對項羽來說,卻是個大契機,秦軍的問題暴露無遺,那就是甬道的章邯軍已很虛弱。
  渡過漳水後,項羽號令全軍沈沒渡船,打破做飯的釜、甑,燒掉軍營,每人只帶三天的口糧,以表示於秦軍決一死戰。這就是說,要在三日之內擊敗秦軍。三天之後如果不滅秦軍奪其糧草,也是個死。這是項羽極為高明的戰略決策。章邯軍和王離軍呈犄角之勢,同時攻擊這兩支秦軍無疑是癡人說夢。只有利用他們之間的空隙進攻,否則將會遭受兩軍的夾擊。打空隙關鍵就是一個字:快!
  項羽集中所有主力,直接攻擊甬道,切斷了王離軍的糧草。章邯的第一反應就是救援。但是,先前英布、蒲將軍帶兵只是騷擾,投石問路。章邯怎麼也沒想到項羽會孤注一擲,開戰就壓上全部籌碼。兩軍的情形是決戰對救援。章邯軍作為救援方,沒有充分的準備,甚至連陣形都來不及佈置,結果可想而知。
  項羽針對秦軍陣形的鬆散,進行穿插、分割、包圍,自己親自帶兵直攻秦軍指揮中樞。殺蘇角,擒王離,九戰九勝。諸侯看到形式有利,立刻加入痛打落水狗的行列,包圍秦軍。項羽指揮的這場巨鹿之戰,令諸侯軍震恐,一致擁戴項羽為諸侯上將軍,統一指揮所有的軍隊。
  幾十萬秦軍在巨鹿決戰的戰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22:56 , Processed in 0.3012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