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回復: 0

[稗官野史] 宋朝人的飲福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2-8 00:04: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孔子的高足曾子當年被人質問過:「夫既遣而包其餘,猶既食而裹其餘歟?君子既食,則裹其餘乎?」意思是你帶著供品來祭奠祖宗,怎麼祭奠完了自己大吃起來?吃不完怎麼還打包?你這不是故意跟祖宗過不去嗎?曾子回答說:「吾子不見大饗乎?夫大饗,既饗,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父母而賓客之,所以為哀也。」哥們兒沒見過國君宴請外賓嗎?宴席結束了,國君必定把沒有吃完的大菜送到外賓的下榻之處,讓他們繼續享用,我把供品打包帶走,就等於把自己當成了外賓,把祖宗當成了國君,這是在表明陰陽相隔比兩國的距離還要遙遠,並以此寄托自己的哀思啊!
  曾子的解釋牽強到了極點,說明他是個笨蛋,如果讓他的老師孔子來解釋,一定靠譜得多。孔子可以這樣說:「人死萬事空,死人根本不會吃供品,擺供只是為了表達思念,而把供品吃掉和打包則是為了避免浪費。」宋朝人的做法更是科學。宋朝人每逢清明節和十月初一祭奠祖宗,擺的供品非常豐富,有酒有肉有果盤,祭奠完了就當場大吃大喝,他們稱之為「飲福」,意思是吃了供品和喝了供酒能給活人帶來福氣。
  宋朝以前祭奠祖宗,慣用「三牲之首」,即豬頭、羊頭和牛頭,這三樣都是生的,祭奠以後帶回家,如果天氣太熱,祭奠儀式又太長,中途容易臭掉。宋朝人做了改進,一邊祭祀,一邊「煙燔牲首」:把豬頭、羊頭和牛頭統統烤熟,儀式結束,直接切開,分給大家飲福。遙想當年,宋朝人十月初一上墳,墳前擺著供桌,供桌旁邊放著碳烤爐,爐火熊熊,烤著「三牲之首」,烤得墳地裏陣陣香氣,那場面一定十分誘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18:13 , Processed in 0.2516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