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回復: 0

[稗官野史]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而不選擇另外三家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1-23 02:39: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操愛才﹐招降納叛﹐很早就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才能﹐可以說是很多有識之士看中的主公。只是曹操手下人才濟濟﹐想在他的手下「後來居上」可以說是比登天還難。像荀彧、荀攸、程昱這幾人﹐誰人能夠代替得了他們?比如說那個陳宮﹐曹操給他的待遇信任不可謂不高﹐但他為什麼還要背叛曹操而選擇一個到處飄蕩名聲不好的呂布?假如僅僅是為了厭惡曹操而實行報復﹐為什麼他不選擇一個當時最為強大的袁紹?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不可能超越二荀等人﹐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再有那個禰衡﹐原本就是出來當官的﹐為什麼就沒有人肯用他?實在是他連二荀這樣的人都看不上﹐曹操還能給他一個比二荀還要大的官嗎?賈詡一歸曹操﹐倒是很快得到了高官厚祿﹐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他是說服了「主公」張繡一塊兒歸降曹操的﹐等於是為曹操平定了一方諸侯﹐削掉了一個軍事對手﹐增加了一份力量。即便如此﹐他開始的官位仍然比不上二荀等人。假如諸葛亮北上﹐他既不能像賈詡一樣帶著一份大功勞﹐又不能像禰衡一樣有孔融、楊修這樣的人幫助鼓吹﹐他又怎能在曹操手下混出個樣子來?
  孫權是繼承哥哥孫策擁有東吳的。孫策早期依附袁術﹐趁江南之亂向袁術請兵平亂﹐又因袁術稱帝趁機自立。孫策擁有吳地有文武兩大功臣﹐張昭和周瑜。張昭在東吳威望很高﹐孫策把他比作是管仲﹐孫權更是說大臣們上朝拜見的是吳侯﹐下朝拜見的是張昭。周瑜不僅文武雙全﹐人家還有自己的軍隊﹐即便是像張繡、黃祖一樣成為一方小諸侯也完全有資格。孫策自立時間不長被刺客殺死﹐孫權繼承了哥哥的全部家底﹐包括張昭、周瑜文武兩大臣。儘管日後張昭因建議投降曹操而不太受重用﹐但其地位不可撼動。諸葛亮知道這一點﹐所以會有張昭舉薦諸葛亮給孫權﹐諸葛亮不肯留一說。
  在諸葛亮看來﹐孫權是個很好的領導者﹐但他可以尊重優待諸葛亮﹐但不可能充分發揮諸葛亮的才能。也就是說﹐諸葛亮需要一個完全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而不僅僅是一個高官。另有一點諸葛亮也不可能留在東吳﹐他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封建社會﹐正常情況下兄弟倆不可能都任最高級別的要職﹐弟弟一般也不可能超越哥哥任職。如果僅僅是混飯吃﹐諸葛亮不可能等著劉備﹐恐怕在龐統以前就出來做官了﹐畢竟人家在東吳有個哥哥。
  剩下的就是身邊的劉表了。劉表這個人曾經有一個不錯的開局﹐但這個人有兩大短板﹕靠當地豪族起家也受豪族控制沒有覽盡天下的眼光也就沒有一收天下的大志。諸葛亮的岳父是黃承彥﹐岳母的妹妹是劉表的繼夫人﹐這樣說來﹐諸葛亮和前一條倒是沾一點邊。但妻族和自己家族是有區別的﹐何況有那些有擁立之功的豪族在﹐劉表又怎麼可能讓一個無兵無官職的毛頭小子官職在這些人之上?
  另外從諸葛亮自身來說﹐恐怕也恥於走這條道路﹐否則荊州從事之類的官職早就幹上了﹐也等不到劉備的到來。再就是劉表這人缺乏戰略眼光。比如說袁紹、曹操兩家爭鬥﹐這本來是劉表縱橫捭闔的好機會﹐部下也勸他表明立場﹐但他就是來一個兩不沾邊﹐結果是曹操獲勝﹐回過頭來就對付他。這就像他人評價的那樣﹐和平時期﹐劉表可能是一個「三公之才」的人﹐但在三國這樣的亂世﹐他也就是一個「自守攤攤」的人。諸葛亮就在荊州﹐對於劉表的所作所為﹐應該是看得比其他人更清楚﹐因而也不會屈身於這樣人的麾下。
  劉備的情況正好相反﹐他大半生都在遊蕩﹐可以說他自己都不知道將身往何處!另外他雖然號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中山靖王后代多如牛毛﹐到了他這一輩連一個世代也搞不清楚﹐說到底就是一個小地主家庭﹐就家族地位來說﹐諸葛亮一點都不比他低。這一點也很重要﹐這讓他們在結合之前可以平等的地位來審視對方。對諸葛亮來說﹐他需要知道劉備的志向是什麼?劉備能不能給他那份信任?而對於劉備來說﹐他只需要知道諸葛亮究竟有多大的才能﹐想必關於自比管仲、樂毅的話他也聽說過。所謂的「三顧茅廬」﹐不過就是雙方的一次探底﹐在劉備﹐看諸葛亮是不是名實相符﹔在諸葛亮﹐看看劉備到底有多少誠意。當兩人都看到了對方就是自己所需要的﹐這種關係很快就會確定下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5-1 16:41 , Processed in 0.2237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