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回復: 0

[稗官野史] 哪位國民黨大佬竟拒絕宋美齡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9-5 02:23: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譚延闓是個地道的「高幹子弟」,但無紈褲之風。譚家世居湖南茶陵。譚延闓從小聰明好學,潛心讀書。1897年,他就考中舉人,後中會元(會試第一名)、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回到長沙後擔任中路師範監督、湖南教育會會長、諮議局局長等職。譚延闓從外表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溫和敦厚的讀書人,但實際上他城府極深,還是一個神槍手。
  1911年辛亥武昌首義。革命軍推舉革命黨人焦達峰為湖南軍政府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湖南的君主立憲派借口「民國成立,應當提倡民治」,於次日成立湖南參議院。譚延闓被推舉為參議院院長,議員多為咨議局議員。軍政府的新章程規定“都督命令必須由參議院同意才能簽發生效”。譚延闓密使新軍師長梅馨於10月31日煽動部分士兵製造兵變。陳作新、焦達峰兩人先後被亂槍打死。梅馨等五個師長為奪帥印互不相讓,參議院遂推譚延間為湖南都督。譚延闓裝出一副被挾迫不情願的樣子,被八名軍士連推帶請,如願以償地坐上了湖南都督的寶座。而私下裏,驕兵悍將們卻稱譚延闓為「譚婆婆」,譏諷他不懂軍事。
  一日譚延闓邀請各師師長及其衛隊軍官們進行賽馬。將領們見黑粗大胖的譚都督在衛兵的攙扶下上了馬背,便紛紛譏笑,有意看其出醜。一聲令下,幾十匹馬奔騰向前。規定要跑完五十圈,當十圈跑下來,只見譚延闓的馬不快不慢,夾在中間;又跑了十來圈,只見不少軍官已累得氣喘籲籲,陸續退了出來,譚都督卻後來居上,到五十圈時,只剩下一匹大白馬仍在風馳電掣,那馬上端坐的竟是「譚婆婆」。有人提出比槍法,成心想出譚延闓的洋相。譚延闓慢慢吞吞地接過手槍,略一瞄準,只聽見「啪啪啪啪」,一連放了十槍,槍槍命中靶心。使得湖南的將領縮脖伸舌,面面相覷,始知譚延闓高深莫測。原來譚延闓早年隨父親經常騎馬打靶,天長日久,就有了一些功夫絕技。但外人都不知道。
  譚延闓的父親是清末大官僚譚仲麟,做過陜甘總督和直隸總督,與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頗有交往,常有書信往來,還互相饋贈食品,收禮後都寫回據。翁同龢是當時最有影響的書法家,求他的字很難,譚仲麟很珍愛翁同龢的字,將翁同龢的信箋和回據都妥善收集起來,並讓譚延闓臨摹學習。譚延闓學得翁體真髓,書藝大進。譚延闓擅寫楷書,尤其以臨摹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堪稱絕頂。
  譚延闓的字亦如其人,有種大權在握的氣象,結體寬博,顧盼自雄,世人嘆為觀止,是清代之後又一個寫顏體的大家。譚延闓可以說一生基本都在專攻顏書,顏體楷書名滿天下,故享有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的美譽,「國民政府」、「行政院」等政府匾額都出自於其筆。譚延闓亦善詩聯,擘窠榜書、蠅頭小楷均極精妙。
  譚延闓從政後,也有文人的超脫意境。有副對聯可見其胸襟:「不好名馬非英雄;要與秋蟲鬥方略。」上聯自述喜好寶馬名駒,善騎射,下聯是向蔣介石和其他國民黨政要表明,我的才智都在鬥蛐蛐上,不與你們勾心鬥角,你們也不要拿我當政敵。孫中山就任廣州大本營大元帥時,譚延闓被任命為內政部長,與總參議胡漢民整天形影不離地跟隨孫中山。
  一天有一位湘籍軍官,口稱有機密稟告,要求單獨與孫中山密談。譚延闓就與胡漢民進了內室。不料來人大罵譚延闓兩面三刀,滾來滾去,無信仰,不可靠。足足罵了一個多鐘頭,連胡漢民都聽得咂舌搖頭。而譚延闓始終鎮定自若,面不改色,事後也不辯解,竟和平常一樣,令胡漢民大為佩服,逢人便稱讚譚「每臨大事有靜氣」,具有「中和」之風度。孫中山認為譚延闓不喜與人敵對,且大人大量,就和妻子宋慶齡商量,打算將待字閨中的小姨子宋美齡介紹與譚延闓續絃為妻,一來可結秦晉之好,二來可以加強革命力量。
  譚延闓深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理,也懂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危險。譚延闓已從蔣介石對宋美齡灼灼的目光中猜出幾分,不願和這位黃埔島上的新星做情敵。於是他笑說:「老夫已經四十四歲,可做美齡的父親了。」接著他又喚出自己的愛女譚祥與宋美齡結為乾姊妹,自己不做夫婿而做了「義父」,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譚延闓頭腦冷靜,不亂方寸,從容渡過美人關。果然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捷足先登。排擠了政敵胡漢民和汪精衛,而對譚延闓卻網開一面。譚延闓憑著老到的處世經驗,在蔣介石、張靜江的「抬舉」下,成了廣州國民政府代理主席。
  1926年底,國民政府遷往武漢。不久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工農,屠殺共產黨人,又在南京另立山頭,成立南京國民政府,與譚延閩、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分庭抗禮,造成寧漢分裂的局面。胡漢民這時幫了老蔣,而孫科、宋子文卻站在汪精衛一邊,譚延間一面以「左」派出現,甚至改號為「左庵」,與工農廣泛接觸,並在武漢與南京密切聯繫,八面玲瓏,一時間大受兩邊歡迎,成為寧漢爭相拉攏的對象,落有「藥中甘草」雅號。
  當時武漢國民政府厲兵秣馬,順江而下,準備東征,討伐南京。孫傳芳的大軍直逼江岸,藉機捲土重來。此時南京的蔣介石處境尷尬,內部又遭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逼宮」,他不得不宣佈下野。在這關鍵時刻,譚延闓又發揮了「甘草」作用,化解寧漢矛盾,摒棄前嫌,促成「寧漢合流」。譚延闓成為新成立的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的核心人物,後來成為首任國民政府主席,繼而退任行政院長。
  譚延闓能過「美女關」,卻過不了「美食關」。譚延闓好美食,即使行軍打仗,也要有好幾個擔菜挑子隨侍聽候吩咐,兩名專做海味和湖南菜的廚師更是到哪都帶在身邊。譚延闓是曲園酒家的大股東,招牌就是他親筆題寫,當然也是曲園酒家的常客。譚延闓還專挑好的吃,尤好魚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一併上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吃出大病,可是他自己卻不知道。他吃得黑胖,還認為有營養,打著哈哈說:「別看一身肉,骨髓都是滿的。」
  1930年9月21中午,譚延闓吃了一桌魚翅大餐,酒飽肚圓之後,又到東郊馬場去觀馬。途中頭劇烈疼痛,急喚司機返回中山東路的中央醫院,待車開到中山陵,譚延闓還勉強開玩笑:「總理不會等我去吃粵菜吧?我吃不慣!」司機急忙將車開回成賢街官邸,中央醫院最高級的大夫趕來,診斷是猝患腦溢血。蔣介石聞訊趕來,譚延闓已不醒不事。蔣介石深知譚延闓在黨內和政府中的「中和」作用,當即命令:「不惜一切搶救」。但到次日,譚延闓溘然長逝,享年五十二歲。
  譚延闓生前不僅落下「藥中甘草」的別號,還因為政治上恪守「不負責、不建言、不得罪人」的「三不主義」,而落下「混世魔王」與「水晶球」的諢號。老友胡漢民為譚撰輓聯:「景星明月歸天上,和氣春風生眼中。」以此稱讚譚延闓的中和之道。上海某小報刊登一對聯勾畫譚延闓一生之特點:「混之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搖大擺,命大福大,大到院長;球的本能滾而已!滾來滾去,滾入滾出,東滾西滾,滾進棺材。」將「混世魔王」和「水晶球」嵌入聯中堪稱妙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0 23:32 , Processed in 0.1108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