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回復: 0

[稗官野史] 細說黃巾之亂的全過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7-9 05:47: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東漢政權日益腐敗的情況下,廣大人民群眾活不下去,紛紛揭竿而起,走上武裝反抗的道路。到漢靈帝中平元年(184),終於爆發了轟轟烈烈的黃巾大起義。
  這次大起義是太平道的首領張角發動的。張角,河北巨鹿人,號稱「大賢良師」,以傳道治病為名,招收信徒,眾達數十萬人,遍佈黃河、長江中下游數州之地。他把信徒編為三十六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設首領,由張角統一領導。張角還提出了起義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宣揚漢朝天命已盡,太平盛世即將降臨,用以鼓舞人民的鬥志。
  「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腐敗的東漢。張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面派馬元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鄴準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宦官封胥、徐奉,想要裡應外合。
  起義前夕,張角又召集各方首領,制定了具體的戰鬥方案。起義的時間定在甲子年(184)三月五日,各地信徒同時起義,並由大方帥馬元義先集合荊、楊二州信徒到鄴縣(今河北臨漳西),與洛陽內的信徒裡應外合,一舉攻下京師洛陽。但是,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
  這消息由洛陽徒眾星夜報與張角,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燬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起義爆發數日之內,各地民眾也紛紛加入起義軍行列浴血奮戰,東漢王朝陷於農民起義的汪洋大海之中。
  黃巾起義爆發後,漢靈帝大驚失色,急忙任命妻兄何進為大將軍,調集軍隊防守洛陽及四周要地。同時,另派盧植、皇甫篙、朱攜率領官兵去鎮壓起義軍。又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皇甫嵩上諫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而呂彊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之禍積怨日久,若果與黃巾合謀,恐怕已經無救了。」漢靈帝接納提案,在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面試。
  而另一方面又發精兵鎮壓各地亂事,盧植領副將宗員率北軍五校士負責北方戰線,與張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俊各領一軍,控制五校、三河騎士及剛募來的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穎川一帶的黃巾軍,朱俊又上表招募下邳的孫堅為佐軍司馬,帶同鄉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發與朱雋軍連軍。庚子日,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響應張角。
  那時黃巾軍主力分佈在領川、南陽和冀州等地。四月,皇甫篙、朱攜率官軍四萬餘人,分兩路向黃巾軍撲去。領川的黃巾軍在波才指揮下,主動迎戰,把朱德打得大敗。皇甫篙見勢不妙,急忙退守長社(河南長葛)。波才率眾乘勝把皇甫篙圍困起來,官軍人少處於劣勢,個個驚恐萬分。
  5月,京師見皇甫嵩被圍,派曹操率軍救援。長社城外,荒草蘆葦叢生。依草結營本是兵家大忌,可波才缺乏作戰經驗,又麻痺輕敵,竟令將士在草叢中紮營待命。皇甫篙在城樓上看得真切,心中暗喜,便命令士卒扎制火把趁夜色掩護,在黃巾軍熟睡之時,潛出城去,乘風放火。然後,大開城門,縱兵發動突襲。黃巾軍軍營被焚、又無作戰準備,被打得大敗,又遭曹操夾攻,幾萬人壯烈犧牲。五月,再戰於陽翟(河南禹縣),波才所部又遭重創,歸於失敗。
  在河北戰場上,張角親率黃巾軍接連攻克廣宗(今河北威縣東)、下曲陽(今河北晉縣)等城。盧植率軍前來鎮壓農民起義,但節節失利,靈帝聽宦官報告後,大怒,下令派檻車把盧植押回京師治罪,改派董卓率眾攻打黃巾軍。這年八月,官軍仍未攻下廣宗,朝廷又增調皇甫篙率部北上圍攻廣宗。
  6月,南陽太守秦頡與張曼成戰鬥,斬殺了張曼成。黃巾軍便改以趙弘為帥,以十多萬人佔據宛城。而皇甫嵩與朱雋軍繼續進擊汝南、陳國的黃巾,追擊波才到陽翟,最後在西華大敗彭脫,余軍想逃到宛城,但孫堅登城先入,眾人蟻附般推進,大破敵軍,成功討平豫州一帶的黃巾軍。另一方面,盧植數戰間大破張角,斬殺萬多人。
  張角唯有撤到廣宗,盧植建築攔擋、挖掘壕溝,製造雲梯,將可攻下城池。正值靈帝派左豐視察軍情,有人勸盧植賄賂左豐,但盧植不肯,左豐便向靈帝誣告盧植作戰不力。靈帝大怒,用囚車徵盧植回京。京師唯有下詔再重新調整:皇甫嵩北上東郡;朱雋則攻南陽的趙弘;而以董卓代替盧植。而同樣宗教形式的五斗米道在巴郡叛變,領導人「五斗米師」張修攻打郡縣,但未受到漢室重視。
  朱俊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共一萬八千兵圍攻趙弘,但6月至8月也不能攻克,京師有奏議徵朱雋回師,幸而張溫上表說情,靈帝才作罷。但朱俊仍急攻趙弘,趙弘被殺,由韓忠代替。朱雋又因兵少不敵,便擴大防圍、建築陣壘,堆砌土山觀望城內。朱俊軍鳴鼓攻打西南,黃巾軍被引開,朱俊則親率五千精兵掩殺東北,偷襲敵人後方,攻入城池,韓忠唯有退保內城。
  黃巾軍受挫,士氣低迷,向漢軍乞降。張超、徐璆和秦頡都認為可以接受,但朱俊認為如接受的話,會給百姓有利為賊,無利乞降的錯誤觀念,便不接受並急攻敵軍,可是數戰也不能攻克,朱俊登上土山觀望黃巾軍,明白黃巾軍沒有退路,而盡力一戰,所以未能攻克。朱俊便解開圍軍,韓忠果然出戰,被朱俊大破,朱俊向北追擊韓忠數十里,斬殺萬多人,韓忠投降,秦頡一向與韓忠不和,便將他殺死。這舉動反令黃巾軍不安,又推孫夏為帥屯兵宛中城。
  這時,河南起義軍相繼失利、守在廣宗城內的張角不幸病故,張梁接替張角指揮起義軍繼續與官軍血戰。十月,老謀深算的皇甫篙見張梁部眾英勇難敵,就下令閉營休戰,以鬆懈黃巾軍鬥志。守城的起義軍,見敵軍不敢作戰,果然逐漸鬆懈下來。皇甫篙見時機已到,便連夜集合軍隊,於雞鳴時分,突然發動進攻,混戰至天亮,張梁陣前犧牲,三萬起義軍戰死,五萬多名將士寧死不屈,紛紛投河而死,無一生存。
  十一月,下曲陽失守,張寶率十多萬起義軍浴血奮戰,也遭到殘酷屠殺。皇甫篙令將起義軍屍體堆在一起,迭成高台,然後用土封埋,把這個可怕的屍山稱為「京觀」,用以恫嚇敢於反抗的人民。與此同時,南陽的黃巾軍也與東漢軍隊展開殊死的戰鬥,張曼成、趙弘、孫夏等領袖,相繼戰死。起義軍浴血宛城,最後失敗。
  黃巾軍主力艱苦奮戰九個月,雖然失敗了,但分散在各地的起義軍,仍高舉黃巾的旗幟,又前仆後繼地堅持戰鬥二十多年。在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風暴衝擊下,東漢王朝日暮途窮,名存實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0 11:04 , Processed in 0.1212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