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回復: 0

[稗官野史] 康熙晚年皇位之爭的過程和結局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3-10 00:32: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康熙四十七年(1708)﹐胤礽首次被廢太子﹐引起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當時有十二位成年阿哥﹐真正要爭奪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祀和老十四胤禎﹐老九、老十助老八爭位﹐是老八同黨﹐他們自己並無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無意爭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輪不到自己﹐也無此奢望﹐便安穩地當著親王。
  後來﹐老大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兩次廢黜﹐第二次廢黜後將其終生圈禁並昭告天下﹐說不再立他﹐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車之鑒﹐不敢再攪這趟渾水﹐主動退出。實際的競爭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後﹐老四勝出﹐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祀、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哦、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黨﹐他們之間展開了奪嫡之爭。
  「大阿哥黨」以大阿哥胤禔為首﹐其親舅舅大學士明珠是為首黨人﹐其它還有大學士余國柱、戶部尚書福倫等黨人。
  太子黨以皇太子胤礽為首﹐太子黨首腦人物是索額圖。胤礽生於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三日﹐生母是康熙的結髮妻子赫捨裡氏﹐而皇后因生子難產而亡﹐康熙帝對皇后這位遺孤十分疼愛﹐並在翌年將一歲的胤礽立為儲君﹐並加以悉心培養。
  胤礽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位皇子﹐他天資聰穎﹐由康熙皇帝一手帶大並作為繼承人培養起來﹐曾經是皇父的驕傲﹔也是諸師父口中讚不絕口的完美學生。他六歲就傅﹐十三歲出閣讀書﹐自此經常在文武百官面前講解儒家經典﹐而且他嫻於騎射﹐可謂文武雙全。
  康熙為了培育太子﹐破格樹立皇太子的權威﹐讓他結交漢族名家與外國傳教士﹐胤礽不負其望在﹐與諸洋人的交往中﹐大清儲君的翩翩風度讓外國人刮目相看。青少年時的胤礽謙恭禮讓、為人賢德﹐且有很高的治國天賦﹐代父聽政期間﹐表現出非凡的能力﹐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康熙自己也說:「太子辦事甚周密而詳盡﹐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與朕心相同﹐朕不勝喜悅。且汝居京師﹐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故朕在邊外﹐心意舒暢﹐事無煩擾﹐多日優閒﹐冀此豈易得乎?」
  康熙早早的確立皇太子﹐並讓其臨政、領兵﹐這便使太子周圍集結了一群阿諛奉承之人﹐結黨營私﹔而康熙對太子的特殊關愛甚於諸皇子﹐兼其弄巧成拙給予諸皇子兵政大權﹐這導致諸皇子與皇太子之間矛盾叢生﹐胤礽在諸兄弟中唯有與皇三子胤祉有較好的關係。
  康熙帝對胤礽又有些驕縱與溺愛﹐默許索額圖所定規格幾乎與皇帝等同的皇太子儀仗、冠服(只有尺寸有些許裁剪)﹔特意安排太子乳公凌普做內務府總管大臣﹔縱容兒子揮霍浪費﹐擅取國帑﹐歷次外出巡遊﹐太子所用都好於皇帝。東宮內花銷亦高於皇帝﹔太子脾氣暴躁﹐隨意鞭撻諸王、眾臣﹐康熙卻加以包庇﹐甚至處置忤逆太子的人﹔默認私生活不檢的太子放肆地廣羅美女、豢養面首… …總之﹐皇太子胤礽後來變得肆無忌憚﹐而且其過錯均能得到康熙的包庇﹐康熙認為自己兒子是沒錯的﹐唯有兒子身邊的小人教唆壞了太子﹐所以不厭其煩地選撤太子的侍從。長期的姑息養奸﹐使得高高在上的胤礽養成了不可一世、蠻橫無禮的性格﹐變得乖戾暴躁﹐樹敵無數。後來康熙帝更是訓斥他「不法祖德﹐不遵朕訓」。
  太子黨首腦人物是索額圖是康熙幼年首席輔政大臣索尼之子、仁孝皇后叔父、皇太子叔姥爺、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曾經是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康熙二十八年(1689)他擔任中俄議定邊界談判的中方首席代表﹐主張尼布楚、雅克薩兩地當歸清朝﹐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但他後來陷入了康熙帝與皇太子矛盾的漩渦。康熙四十二年(1703)五月﹐康熙帝以索額圖議論國事﹐結黨妄行之罪﹐令宗人府將其拘禁﹐不久索額圖就死於幽所。康熙帝又命逮捕索額圖的兒子們﹐交其弟弟心裕、法保拘禁﹐並下命令:「若別生事端﹐心裕、法保當族誅!」大臣麻爾圖、額庫禮、溫代、邵甘、佟寶等﹐也以黨附索額圖之罪﹐被禁錮﹐諸臣同祖子孫在部院者﹐皆奪官。江潢以家有索額圖私書﹐下刑部論死﹐只要與索額圖稍有牽連者﹐都受到株連。
  三皇子胤祉喜歡舞文弄墨﹐周圍都是些文人。他們受康熙之命﹐負責編書﹐還負責重修壇廟、宮殿、樂器﹐編製曆法等。他們的最大成就是編輯了中國第二部大類書《古今圖書集成》﹐根本沒有形成什麼明顯的朋黨之勢。
  四阿哥胤禛對儲位的渴望是有一個轉變過程的。這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胤礽首次被廢黜前。這段時間他還是太子黨的人﹐而且對儲位一點也不熱衷。他只是想輔佐好太子﹐盡為臣之道。
  第二階段是在胤礽被復立前後到二次被廢黜之間。在這期間﹐諸阿哥之間掀起了一個扳倒太子﹐爭奪儲位的小高潮。像八爺黨就是在這個時期內逐漸形成的。這時的胤禛地位很不穩固﹐也無甚威信。他自知就算太子換人﹐也輪不到自己。前有胤祉比他年長﹐後有胤祀比他勢強﹐而且胤礽能一次被復立﹐就有可能兩次、三次… …被復立。他覺得太子寶座離他太過遙遠﹐倘若刻意謀取﹐成功則罷﹔失敗了的話﹐那就連親王也做不成了﹐還會像胤礽一樣被永行圈禁。所以此時的胤禛仍舊處處維護太子﹐在太子首次被廢後﹐只有他敢於為胤礽說好話。與此同時﹐他還和胤祀等人和平共處。
  第三階段是胤礽二度被廢之後。這回眾阿哥深刻認識到胤礽此次被廢﹐絕無復立之可能﹐於是儲位之爭呈白熱化﹐胤禛也蠢蠢欲動。隨著胤禔早被圈禁﹐胤礽的二度被廢﹐胤祉因勢力太小﹐羽翼未豐﹐主動退出﹔而胤禎空有兵權﹐一無門人﹐二無威望﹐在這次的爭儲中沒有多少優勢﹐九子奪嫡逐漸演變為胤禛與胤祀的四爺黨和八爺黨之間的較量。
  胤禛為了擴大勢力﹐四處安插家奴﹐補外省官缺。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都身居要職。如軍事上有年羹堯﹐他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任四川巡撫﹔康熙五十七年(1718)任四川總督﹔康熙六十年(1721)任川陝總督﹐身為封疆大吏﹐手握軍政大權﹐集四川、陝西等地重權於一身﹐西可扼制胤禎大軍﹐東可攜重兵進京逼宮﹔又如地方上有戴鐸﹐歷任福建知府、道員、四川布政使﹐與年羹堯一文一武﹐不愧為胤禛的左膀右臂﹔再如另一個胤禛奪儲過程中的重要人物隆科多﹐康熙末年時任九門提督﹐只要他下令關京師九門﹐京城內包括康熙誰也甭想出去。
  另一方面﹐胤祀在早期的儲位之爭中﹐鋒芒過露﹐已引起康熙的反感和警惕。而胤禛深得韜晦之邃﹐加上在康熙年間﹐幾件大案辦得不錯﹐深得康熙賞識。因此在取悅聖心這點上﹐胤祀自然又處在下風。
  胤禛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處處掩飾自己對儲位的希冀﹐外弛內張。這一點可以從他龍潛時在雍邸所作《悅心集》一書中看出彌端。該書收錄了胤禛早期的絕大多數詩詞﹐詩詞中流露出一種恬淡出世的思想。表面上借此告訴世人﹐自己只想做一個與世無爭的皇子﹐不願過問政事﹐其實不過以此掩蓋內心的真實想法罷了。
  隨著日期的推移﹐康熙對胤禛的好感與日俱增。在日常政務活動中﹐常委派他調查皇族案件﹔或代天子行祭祀大禮。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康熙駕崩的前四天﹐皇上還委派胤禛代自己到天壇行冬至祭天大禮。大概康熙情知自己時日無多﹐已決定傳位給胤禛﹐所以派他祭天﹐好讓上蒼看看這位未來之君罷。
  八爺黨以八阿哥胤祀為首﹐還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哦、十四阿哥胤禵(與四皇子同母。在皇位鬥爭中偏向八皇子﹐為四皇子所恨)以及侍衛鄂倫岱、內大臣阿靈阿等人﹐是所有朋黨之中勢力最強的一支。胤祀﹐清朝聖祖仁皇帝康熙第八子﹐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3.29)末時﹐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1726.10.5)﹐享年45歲。
  胤祀因生母良妃衛氏原系辛者庫罪籍﹐因此並非子憑母貴﹐出生便被送到惠妃納蘭氏處撫養。低微的出身、溫和的性格讓他在小時候受盡兄弟嘲笑、看低。然而其天資聰穎﹐德才兼備﹐17歲便被封為貝勒﹐在朝中、江南一帶都有極好的聲望。據聞胤祀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養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他「樂善好施」﹐人稱「八賢王」。康熙帝之兄裕親王福全(卒於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讚揚胤祀不務矜誇﹐聰明能幹﹐品行端正﹐宜為儲君。
  第一次廢太子之時﹐諸多對儲君之位有所覬覦的各黨開始活躍﹐八爺黨搞的最激烈。二阿哥胤礽雖然忤逆乖張﹐卻是從小就帶在身邊親自撫養的﹐父子之情尚未了結﹐因此康熙心裡是希望眾大臣復立二阿哥胤礽為太子。當時康熙問朝中百官﹐這個儲君之位誰來當最好﹐他便立誰。誰知百官大部都舉薦了八阿哥﹐這引起康熙極度不滿。
  康熙生平最痛恨結黨營私﹐並且當時他尚算壯年﹐看著朝中百官及八爺黨的勢力日益膨脹﹐心中大為不滿。他曾說:「二阿哥悖逆﹐屢失人心﹔胤祀則屢結人心﹐此人之險﹐百倍於二阿哥也。」所以在眾人舉薦胤祀為皇位繼承人之後﹐康熙不僅大怒﹐還下令圈禁胤祀﹐借此打擊「八爺黨」。不過﹐沒過多久﹐他就被釋放出來了。後來﹐康熙又多番找機會打擊八爺黨。
  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初九日﹐一切鋪墊停當﹐胤礽順理成章的重立為太子。爾後﹐康熙加封諸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俱著封為親王﹐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俄俱著封為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俱著封為貝子。未受封爵的成年皇子只有已遭囚禁的皇長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與大失聖心的胤祀了。
  胤祀於此後一年間﹐倒未見遭何責難﹐《聖祖實錄》中唯有其數次隨帝出巡的記載。康熙五十年(1711)十一月二十日﹐其母良妃薨。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熱河巡視途中﹐經由密雲縣、花峪溝等地﹐胤祀原該隨侍在旁﹐但因當時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週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親﹐未赴行在請安﹐只派了太監去康熙處說明緣由﹐表示將在湯泉處等候皇父一同回京。後來胤祀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派人送予康熙﹐卻不想等到了康熙手裡時卻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羸鷹。這令他極為憤怒﹐認為這是胤祀在詛咒自己﹐當即召諸皇子﹐罵胤祀「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伊殺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無奈﹐將不可冊立之胤礽放出﹐數載之內﹐極其鬱悶。胤祀仍望遂其初念﹐與亂臣賊子結成黨羽﹐密行險奸﹐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遂自謂可保無虞矣。」
  康熙承認胤礽的廢而復立是其出無奈之舉﹐敗招敗招!爾後﹐康熙說出了更絕情的話:「自此朕與胤祀﹐父子之恩絕矣。」次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諭胤祀「行止卑污﹐凡應行走處俱懶惰不赴」﹐停本人及屬官俸銀俸米、執事人等銀米。胤祀遭此一舉﹐大受打擊﹐到處潛行﹐不願見人﹐並於翌年病倒。
  康熙五十五年(1716)九月十一日由胤祉上奏滿文奏折中可得知﹐胤祀於八月底染患傷寒﹐病勢日益加重﹐康熙只批得「勉力醫治」四字﹐殊是無情。九月十七日﹐再於御醫奏報胤祀病情的折子上朱批:「本人有生以來好信醫巫﹐被無賴小人哄騙﹐吃藥太多﹐積毒太甚﹐此一舉發﹐若幸得病全﹐乃有造化﹐倘毒氣不淨再用補劑﹐似難調治。」口氣更近於譏刺。更有甚者﹐為避免途經胤祀養病之所﹐在康熙帝的授意下﹐諸皇子在皇父及祖母於九月二十八日結束塞外之行回駐暢春園的前一日﹐全不顧胤祀已近垂危﹐將其由鄰近暢春園的別墅移至城內家中。當時只有九阿哥胤禟予以堅決反對﹐說:「八阿哥今如此病重﹐若移往家﹐萬一不測﹐誰即承當。」而康熙反倒推卸責任的說:「八阿哥病極其沉重﹐不省人事﹐若欲移回﹐斷不可推諉朕躬令其回家。」
  但即便如此﹐胤祀在朝臣中仍有較高威信﹐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學士李光地﹐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仍然認為目下諸王﹐八王最賢﹐可見他仍是大臣中聲譽最高的皇子。卻始終沒再受康熙重用。
  十三阿哥胤祥早年在古北口練兵﹐所率部下﹐後多升任京城防衛部隊中各級指揮官﹐諸如豐台大營、綠營等京師衛戍部隊皆在他的掌握之中。雖然他在胤礽第一次被廢時受到牽連﹐一直被囚禁到康熙去世﹐但其威望尚在﹐那些老部下也都對他和胤禛忠心耿耿。
  皇子眾多﹐帝位僅有一個。幾十年的明爭暗鬥﹐終究有曲落人散之時。到底康熙根本就不想再立太子。他深知﹐再立太子﹐眾阿哥的爾詐我虞將長期演繹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自己彌留之際再行昭告天下。新君登位後﹐更是將八阿哥改名「阿其那」﹐將九阿哥改名「塞思黑」﹐將十阿哥﹐十四阿哥調往偏僻處不得返京。八阿哥及九阿哥先後在牢獄中被折磨死。其嫡福晉郭絡羅氏亦被雍正下令被休歸家。胤祀也被開除宗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8 12:20 , Processed in 0.1558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