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回復: 0

[稗官野史] 曾國藩為何愛公開自己私密日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1-31 10:31: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年輕時的曾國藩是個憤青,自負本領甚大。30歲時他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學做聖人,方法就是寫日記。不過他的日記與當時一般人的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國藩所寫的日記篇幅都不長,幾十字,一兩百字,寫的內容多是生活的白描,從早晨起床開始,吃的什麼飯,和誰說過什麼話,甚至晚上做了什麼夢,都一一記錄下來,然後通過日記回憶自己一天的言行,發現其中哪一點不符合聖人要求,就加以自責,做深刻反省。更關鍵的是,曾國藩寫日記不光自己看,還讓別人看。雖然那時沒有互聯網,無法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發佈到網上,與粉絲們互動,但曾國藩有他的辦法:他把日記抄錄數份,然後在朋友圈子裏傳閱,朋友們會在後邊加批註,談自己的感想,或批評,或鼓勵,就像現在粉絲們的跟帖一樣。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記後批語道:「我輩既如此學。便須努力向前,完養精神,將一切思維、閒應酬、閒言語掃除淨盡,專心一意,鉆進裏面,安身立命,務要另換一個人出來,方是功夫進步。願共勉之。」曾國藩看到後的反應是,為之悚然汗出,然後感嘆說:「不如此安得此藥石之言」。還有一次,他在日記中抱怨駱秉章對他很冷淡,他的三弟曾國華評論說:「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難堪。」這讓他如醍醐灌頂,想起自己素來自負,對這位前輩加上級匯報工作或說話總是不容置疑,於是一下子警醒過來。
  日記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東西,通常都會嚴加保密,不讓外人知曉,可曾國藩為什麼如此開放呢?原來他在日記中雖然能夠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鬥私字一閃念,但自己的缺點、錯誤或是陋習改正起來卻非常困難,總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記中立誓「夜不出門」,但還是經常「僕僕於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兩天,京城刮起大風,他仍然無事出門,回來深切自責如此大風,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殺人,別人邀他去看熱鬧,他欣然樂從。
  內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國藩認識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監督是不行的。於是他把日記公開,讓眾多的眼睛看著自己。並且通過親人朋友的「跟帖」、點評,點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強大的外在監督力量。用他的話說就是:「勢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監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壓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變。
  曾國藩天資並不聰慧,但卻成為「內聖外王」式的人物,成為清朝的「中興之臣」。這與他註重自我修養,不斷完善自己是分不開的。而在其一生中,寫這種類似當今「微博」的日記,是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即便自制力再強,也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所以真正強大的人,不是能向外顯現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斷從外界汲取力量。這,正是曾國藩最聰明的地方。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8 03:54 , Processed in 0.1106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