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16|回復: 0

[稗官野史] 魯智深的原型或是一位皇帝江湖史亦即開國史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4-27 03:47: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任何一個民族,那些流傳最久遠最廣泛的英雄,總會帶點江湖色彩。例如我們的兩漢開國故事,三國劉關張,隋唐演義,飛龍天子趙匡胤,大明英烈群雄,每一個開國團隊似乎都是江湖團隊,每一部開國史似乎都是江湖史。再如英國,在民間傳誦得最廣的是江湖味十足的約瑟王的故事。是他們被「江湖」了?還是他們本來就很江湖?其實是我們的審美很江湖。今天我們來看一個很江湖的皇帝,他的故事純屬史實,他的故事就是魯智深的故事。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個故事很江湖,一個低級軍官被正義所激盪,沒有經過任何司法程序,在邊城的鬧市區,徒手擊斃一名欺負良家婦女的街霸。這是一起我們為之喝彩了千百年的刑事案件。因為世道太混賬了,邪惡橫衝直撞,司法在一邊乘涼,失去呵護的人們,只好指望暴力。然而這位做事很江湖化的軍官魯提轄,真的只是一個傳說嗎?非也,這起刑事案件真的存在於中國帝王的檔案資料裏。我們拂去傳說的花邊,打開公元十世紀中國皇帝的檔案,找到這麼一起真實的刑事案件記錄
  涉案人員,郭威,河北邢臺籍男子,生於904年農曆七月廿八,三歲時移居太原。案發時身份為上黨邊區低級軍官,當時的邊區總司令為李繼韜。案犯體貌特徵:「魁壯」,是軍中的「勇敢士」。性格特點:好酗酒,喜歡鬥毆,力氣大,「好鬥多力」,「負酒使氣」。具有很強的攻擊性。上黨邊區軍人郭威,時年21歲,於公元925年某月某日,酒後在上黨鬧市區遊蕩,挑釁該鬧市區一名屠夫,該屠夫亦一方強人,為市民和同行所畏懼,「眾所畏憚」。郭犯要該屠夫按照他所指定的方法切肉,然而在切肉過程中,郭怒斥該屠夫未按照自己的指示切肉,「割不如法」,激起了該屠夫的情緒,該屠夫敞開胸脯,用言語刺激郭軍官:「有種你就來殺老子。」郭犯即操起屠桌上的屠刀,刺中該屠夫腹部,並致其死亡。案發後,上黨市民和市場治安人員,迅即將郭犯扭送公安機關。據悉該犯並未得到法律的制裁,當時的邊區司令長官李繼韜私下放縱郭犯逃逸,一直未能歸案。不久李繼韜司令又暗中恢復了郭犯的軍銜和工作。
  案件記錄至此,可以看出來,這就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故事的原型。歷史和小說的相同點如下:案犯都是西北邊區低層軍官,郭威是上黨邊區的:潞州,魯達是陜甘寧邊區的:渭州(在今天的陜西境內)。最重要的是案件關鍵細節是兇手都曾要死者按照他吩咐的方法割肉,而且就在割肉的操作方法上產生爭執,並因此實施暴力,致屠夫死亡。只不過《水滸傳傳》是小說,添油加醋,魯提轄吩咐要十斤精的,十斤肥的,十斤臊子。
  作案動機中兩者不是沒有共同點,郭威自認為是一代勇士,那位在街頭市場稱霸的屠夫,礙著他的威名了,因此要除之而後快。而魯提轄算計要打鄭屠,除匡扶正義外,也交代了打人的緣由:「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 ...」擺明了不服鄭屠在自己地盤上逞威風。郭威年輕時的事跡,為什麼卻移植到了比他晚一個半世紀的江湖人物身上?這就是藝術的活了。《水滸傳傳》故事不是施耐庵憑空捏造的,很多都有源頭,例如智取生辰綱,楊誌賣刀,早在《水滸傳》成書以前的北宋就已傳開了,例如《大宋宣和遺事》。
  要知道不是施耐庵一個人在戰鬥,有從北宋到元朝的很多說書人在戰鬥,大家一起寫成了《水滸傳》。而在幾百年的流傳過程中,很多故事不免混著用,郭威大哥殺屠夫的故事就混成魯提轄的光輝事跡。況且當時又沒有版權和微博小秘書來澄清謠言。魯智深上了梁山,郭威走的卻不是同一條道路。郭大哥是強烈要求進步的,積極主動向知識分子靠攏。他在部隊裏有個拜把兄弟叫李瓊,是個有文化的進步軍官,精通當時的行政學軍事學巨著:《閫外春秋》。郭大哥主動提出要專修《閫外春秋》,在李瓊大哥的輔導下,他刻苦研讀政治和軍事理論著作,把自己提升到了政治家軍事家的地位。
  玩正經的,他是軍事家,政治家;玩不正經的,他是街霸兵痞,兩者混起來玩,威力無窮。在殘唐五代,流行的就是這樣的政治遊戲規則。在以後的事業發展中,郭大哥果然黑白兩套手法都玩得團團轉。在他44歲那年,已是一方軍事長官,奉命鎮壓河中軍區司令李守貞的軍事叛亂,他活學活用,將《閫外春秋》創造性地運用到軍事行動中去,以靜制動,以完勝的結局平息李守貞叛軍。錦上添花的是,郭大哥不僅在軍事上做得好,還能和廣大的將士們打成一片,得了獎金,全部發放給全集團軍的弟兄們;生活艱苦樸素,起碼在著裝上就和官兵一致,郭大哥冒著槍林彈雨在前線慰問將士時,穿的就是普通的士兵服,「與士卒無異」。
  然而構成歷史的不只是英雄們傑出的軍事才能,和藹可親的親民作風,艱苦樸素的生活起居,還有一套我們看不見的玩意,那可能就是這些人物在政治界的看家本領。郭大哥苦修理論,但原來那套兵痞街霸的手段並沒有扔,關鍵時候還得用。公元950年,郭大哥以中央要員的身份擔任天雄集軍團司令官,在地方帶兵久了,後漢中央政府不放心,於是下密旨要摘郭總司令的帽子和腦袋。郭大哥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能把朝廷當江湖,有江湖必有哥們,密旨還在路上,哥們就已經洩露消息。怎麼辦?得用街頭爭霸的江湖措施了。
  他寫一份假聖旨,把自己的官印倒過來印在上面,本來中央密令只殺他一個,卻被郭大哥改成要殺一窩,大概意思是凡天雄集團軍旅級以上軍官全部秘密處決。郭大哥拿著假聖旨給大家看,沒見過皇帝玉璽的弟兄們信以為真(恐怕相當一部分是故意信以為真),於是「將校皆憤然效用」。既然組織要滅我們,那我們趕在組織滅我們之前滅掉組織,既然組織不承認我們,那我們就取代組織。然後郭大哥向中央報告:弟兄們都很氣憤,都要上訪,俺也沒法阻止,只好順著他們的意思一起來了。
  帶著十萬大兵上訪,結果可想而知,幾番較量,郭大哥從軍區司令變成中原地區政權的領導人後周王朝的皇帝。魯智深逼上梁山,郭大哥逼上龍椅。郭威最清醒的地方在於,他沒有忘記當時的政界軍界就是江湖,固然要通過讀書來脫胎換骨,但江湖上的手段一刻都不能丟。當然他玩到龍椅上之後,又放下了江湖上那一套,做一個勤政愛民的君主,用非法的手段取得,用合法的手段去經營,即所謂:「逆取順守。」
  英雄莫問來路,從正面而言,是勵誌的意思。不過從反面而言,是不是英雄們早年的一些行徑實在太不堪了呢?也許英雄早年只是村裏的一個二楞子,或者街頭巷子裏一個經常逃學的頑童,結果卻出息了,臣民敬仰了,這如何解釋呢?歷史,有時候或許只是一場我們看不見的江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5 05:52 , Processed in 0.1427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