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1|回復: 0

[稗官野史] 揭秘毛家第三代唯一上戰場的人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3-25 04:50: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耘山是革命先烈毛澤民的外孫﹐與共和國同齡﹐他母親是毛澤民的女兒毛遠誌。毛澤民的紀念日估計現在很少有人知道﹐而毛澤覃﹐恐怕很多人連他的名字都沒聽說過﹐他們作為毛澤東僅有的兩個弟弟﹐都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特別是毛澤覃﹐想起來心中有些酸楚﹐現在連快像樣的墓地都沒有……」說道動情處﹐曹耘山指向茶几上擺著一件雕像﹐這是他剛剛完成的一件大事—創作一尊毛家三兄弟的藝術雕像﹐在曹耘山看來﹐毛家三兄弟在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為了中國革命﹐他們做了太多的事情﹐他們既是親如手足的同胞兄弟﹐也是生死與共的革命戰友。
  除了他們﹐毛澤東失去的親人還包括愛妻楊開慧、愛子毛岸英、堂妹毛澤建、侄子毛楚雄等。毛澤東曾說過:「我們只能這樣。我們幹革命是為了造福下一代﹐而當時為了革命﹐又不得不丟下下一代。」曹耘山感概萬千:「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家庭﹐他們為了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而他們的後人直到現在也非常低調﹐都是老老實實在崗位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成長在這樣的家庭﹐曹耘山深知自己的使命。1968年﹐他應徵入伍﹐主動要求到野戰軍步兵連鍛煉﹐經歷了從戰士到班、排、連、營、團各個軍階﹐還經歷了槍林彈雨的生死考驗。1979年﹐而立之年的曹耘山剛剛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孩子馬上就要出生﹐而這時他要奉命指揮一個步兵營參加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白天豪言壯語﹐夜裏輾轉難眠﹐初為人夫的幸福﹐以及將為人父的喜悅都讓他對往後的人生充滿期盼﹐而此一役生死未蔔。但他還是義無返顧奔赴戰場﹐支撐他做出最後決定的就是一個信念:不能給自己的光榮家庭抹黑。戰後﹐他所指揮的步兵營榮立集體二等功﹐本人立三等功。
  戰場上﹐一個個生命在自己身邊倒下﹐他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前輩﹐那些為了中國革命事業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們﹐他們是何等的英勇和偉大。正是有了這樣的親身體驗和特殊情感﹐在戰場上許下一個大願﹐一定要尋訪前輩的足跡﹐將他們的光輝事業發揚下去!
  毛家三兄弟出生在湖南湘潭縣韶山衝﹐毛澤民1896年出生﹐比毛澤東小3歲﹐最小的弟弟毛澤覃比毛澤東小12歲。他們家境並不富裕﹐為供養大哥上學﹐毛澤民14歲輟學開始在家勞動﹐後來小弟也隨大哥去長沙讀書﹐一家重擔都落在老父毛順生和老二毛澤民肩上。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毛家的生計逐漸好轉﹐家裏的房子從五間半茅草房﹐改建成了十三間半青瓦房﹐並以「義順堂」名義發行了自家的「紙票」﹐曹耘山說:「這一做法也顯露了毛澤民早期的的經濟頭腦﹐一個山村裏的農民﹐懂得用金融手段來集資、周轉」。
  毛家兄弟的母親文素勤父親毛順生分別在1919年和1920年相繼去世。這之後﹐毛澤民在毛澤東的帶領下﹐義無反顧地參加革命。曹耘山對記者說:「離開好不容易操持起來的家﹐毛澤民最開始有些猶豫﹐而這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毛澤東﹐已經有了要為民族解放獻出自己所有利益的思想準備」﹐最後毛澤民還是聽從大哥的想法放棄家產﹐他先是在毛澤東創辦的湖南自修大學搞勤務工作﹐工作之餘開始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進步很快﹐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春天﹐毛澤民跟隨毛澤東到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後到廣州參加農民運動講習所。隨後﹐輾轉上海、天津、武漢等地﹐從事黨中央的秘密出版發行工作。1927年5月﹐毛澤覃奉命秘密從廣州取道上海前往武漢﹐途中﹐意外在江輪上與毛澤民相遇﹐抵達武漢後﹐與毛澤東團聚。
  曹耘山說:「1927年的那次聚會﹐是三兄弟及親屬在一起時間較長的一次。而當時的革命形勢非常危急﹐國共兩黨關係全面破裂﹐武漢三鎮已是黑雲壓城﹐中國革命究竟向何處去﹐三兄弟在一起日夜促膝長談。」毛澤東對兩個弟弟說:「現在和平的日子不多了﹐我們三兄弟在一起的日子也不多了。」毛澤東問毛澤民﹐他說一切聽大哥安排。毛澤東說:「那好﹐我準備搞秋收起義﹐你就給我籌備糧草和資金」。毛澤覃選擇隨國民革命軍參加南昌武裝起義。從此﹐毛家三兄弟共同舉起武裝鬥爭的大旗﹐各天水一方。
  中央紅軍長征時﹐毛澤民擔任中央縱隊十五大隊的政委﹐負責扁擔銀行和部隊供給。而毛澤覃則留下堅持遊擊戰﹐他率領部隊轉戰於閩贛邊界的崇山峻嶺中。1935年4月﹐他所帶領的部隊在瑞金紅林山區被國民黨包圍﹐為掩護遊擊隊員脫險﹐毛澤覃英勇犧牲﹐時年29歲。而剛到陜北的毛澤民從敵人的電臺中得知此消息﹐立即趕到大哥毛澤東住所。毛澤東悲痛地說:「母親生前多次囑托讓我照顧好小弟﹐我沒盡到責任。」
  1938年2月﹐受中央派遣﹐毛澤民化名周彬到新疆任財政廳代廳長﹐做黨的統戰工作。1943年9月27日﹐毛澤民與陳潭秋、林基路等共產黨員被反動軍閥盛世才秘密殺害﹐時年47歲。毛家三兄弟中有兩人為中國革命獻出寶貴生命。毛澤民的女兒毛遠誌同樣歷經磨難。「外公曾給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的負責人寫信﹐說我還有一個女兒在湖南老家﹐坐過國民黨的監獄﹐討過飯﹐在地主家當過丫頭﹐後在一家做童養媳﹐非常苦。希望能想辦法找到她﹐送到延安來。這就是我的母親。」
  曹耘山告訴記者:「母親很少在我們面前提家庭的事情﹐直至初中畢業報考空軍飛行員需要填政審表﹐我才得知自己的外公是毛澤東的親弟弟毛澤民。」在幾十年的人生路上﹐母親遵照了毛澤東的囑咐:「做任何事情﹐不要打父輩的旗號﹐要靠組織、靠群眾、靠自己」﹐她甚至隱姓埋名﹐對外交往時自稱「阮誌」。
  在曹耘山看來﹐雖然母親很少提外公的事﹐但她內心卻無時無刻不在想念她的父親。八十年代初離休後﹐毛遠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搜集和整理與毛澤民有關的文獻資料。當年沒有複印機﹐母親就一頁紙一頁紙地抄﹐去韶山、長沙、安源、九江、撫州、南昌等地﹐把整理、搜集到的資料分門別類裝滿了近30個文件袋。
  1990年﹐毛遠誌因病去世﹐曹耘山便從母親手裏接過接力棒﹐沿著前輩的足跡輾轉於祖國的萬水千山﹐工作積攢下並不豐厚的收入都貼補在匆忙的行程上。尋蹤之路最遠曾到俄羅斯﹐白天像小學生學字般在檔案館伏案抄資料﹐夜裏一人住進地下室整理資料﹐這樣一呆就是三個星期。但凡有新的線索﹐再遠的路他都要走一遭。
  如今曹耘山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前輩的尋蹤和史料研究中﹐從湖南韶山、安源路礦、中央蘇區﹐到陜北、新疆﹐這條毛澤民的革命之路他前前後後走了不下3遍﹐在行走的過程中﹐他歷經過艱辛磨難﹐但更多的是興奮和喜悅。對他而言﹐任何一個新的線索都是不容放過的「線頭」﹐說不定它就會牽出個千尺彩練﹐他搜集整理了大量歷史文獻和檔案資料﹐在此基礎上撰寫了《尋蹤毛澤民》、《革命與愛:共產國際檔案最新解秘毛澤東毛澤民兄弟關係》兩部書﹐並拍攝了4集文獻紀錄片《毛澤民》。圖書出版之際﹐曹耘山來到新疆烏魯木齊外公毛澤民烈士墓前﹐也趕到湖南韶山母親墓前﹐獻上圖書和光盤告慰先人。他想讓已故的先人知道﹐對前輩的追尋﹐將會隨著血緣一樣不停地傳承下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5 00:35 , Processed in 0.1332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