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40|回復: 0

[稗官野史] 三國歷史上最不該被埋沒詆毀的十大人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11-18 17:56: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三國的風雲舞台上,有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弄潮兒,他們當然是才華橫溢。可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面前都出現了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讓他們乘時而上,從而名震當代。可是還有很多人,抱荊山璞玉而不為人知,或者雖然被賞識提拔卻未盡其才,或者命運多蹩所託非人而抱恨終生,歷史留下了他們光彩的一筆,卻沒有給他們應得的地位,徒讓後來者感慨悲傷。
  NO10-陳登,陳元龍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裡地位一般,只是在曹操收呂布的時候作為內應順便提了一下,給人的感覺此人不過是個耍陰謀的小角色,才幹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說跟孔明、仲達這樣的當代豪傑比較,就是跟郭嘉、程昱這樣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可是歷史是否真的如此呢?非也。有一次一個叫許汜的人從廣陵過來,跟劉表談起了陳登,當時劉備寄住在劉表那裡。也在旁邊聽他們講話,這位許先生上來就抱怨:「陳登這個家伙太沒有禮貌了,我這樣的名士到了哪兒吃不開啊。」一代天驕英年早逝,讓人扼腕嘆息。
  NO9-曹植的才華如果僅僅是吟風弄月那也就沒什麼可遺憾的了,可是歷史上卻並非如此。曹操對子女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根據各人的才華悉心的加以培養。比如長子曹丕在政務上是個好手,詩寫的也非常好;次子曹彰勇猛過人,雄烈英霸,曹操不斷的批評他有勇無謀,督促他多讀書學習兵法,後來果然曹彰成長為了一個出色的猛將,建安後期帶五萬幽州兵討伐北方少數民族,一舉滅掉了烏丸;可是曹操最喜歡最看中的卻是三兒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說肯定曹操是非常滿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軍事上給予開導和啟發。
  NO8-魏延勇略過人,他馳騁沙場,所向披靡,可以稱之為善戰無敵。曹魏方面,除司馬懿以外,能與魏延匹敵者幾無其人。蜀漢建興八年(230),魏延率兵,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魏延戰於陽溪,魏延大破郭淮等。此次戰役,並無諸葛亮指揮,而是魏延單獨領軍作戰。對手郭淮乃曹魏關西首屈一指的重將,號稱「方策精詳,垂問秦雍」。郭淮曾敗馬謖,摧破廖化,擒虜句安,即使諸葛亮亦畏懼他三分,但魏延卻能大破郭淮等。另外,在諸葛亮的幾次北伐中,魏延也立下赫赫戰功,《三國誌·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載:「宣王(指司馬懿)自案中道向諸葛亮,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史稱司馬懿「畏蜀如虎」,這個「蜀」不單指諸葛亮,恐怕也應包括魏延在內吧。
  NO7-桓范,人稱智囊,但因為豬隊友曹爽在249年的高平陵事變最後沒有聽桓范奮死一搏,喪失了最後的翻盤機會,從而導致司馬懿掌握曹魏大權。桓范也因此在被司馬懿給滅了族。然而陰差陽錯,桓范的後代卻存活了下來。一百年後,公元348年,桓范的玄孫桓溫因平滅成漢升任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數年後徹底掌握了東晉大權,之後三次北伐,兵臨長安,收復洛陽。後廢黜皇帝司馬奕,以立威權。而且數辭詔命,不肯入朝。雖然最後求取九錫,卻因病死而未得。桓溫有句名言:「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遺臭萬載!」桓溫的兒子桓玄後來叛亂廢安帝,自立天子,建國桓楚。雖然桓楚政權維持不過七年,後為東晉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而東晉大權依然旁落,十年後,劉裕篡奪帝位,東晉滅亡。
  NO6-姜維在三國後期是一個爭議非常大的人物,對他的評價有兩極分化的趨勢。其實這種討論還遠不僅局限於姜維個人的品質,而是和漢國後期的戰略息息相關。在實力處於絕對弱勢的情況下,到底應該自守還是積極進取?首先要明確一點,不論選擇哪條路,戰勝魏國的希望都是極其渺茫的,反映在可能性上,最多是幾個百分點的差距。但是從諸葛亮到蔣琬、費禕再到姜維,他們努力的目標一直是這幾個百分點而已,畢竟有總比沒有要好。個人品格上,姜維基本沒有可以指摘的地方,後來入晉的蜀國官員卻正對姜維十分懷念,曾寫文回憶他節約好學的事跡。對於傳統儒生而言,可能不認同姜維的窮兵贖武,但是對他的人品還是讚許的。鍾會曾經評價道:「以伯約比中州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諸葛誕、夏侯玄都是舉足輕重的大名士,可見姜維的人格魅力。
  NO5-廖立,不知道這個人有沒有真本事,反正在三國歷史上,沒怎麼看他的表現。不過在史書上,有這麼一筆。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佔據了荊州,他開始細心的查訪人才,這個時候諸葛亮說:「找兩個人就夠用了,一個是龐統,一個是廖立。人都白扯。劉備就找到了這兩個,在進川的時候,劉備帶走了一個,就是龐統,龐統死了,叫諸葛亮進川,把廖立放在了荊州。後來荊州兵敗,廖立逃回了西川,劉備讓他擔任侍中、長水校尉。
  NO4-馬超在三國演義裡身世是非常悲慘的,他全家三百多口被曹操誘騙屠殺。在討伐曹操失敗後退回甘肅,自己的兩個兒子又被信任的部將殺死,最後投靠了劉備,總算是見了天日,得到了劉備充分的信任,一直擔任著把手漢中的重任,並且被授予了驃騎大將軍的顯爵,在榮譽和恩寵中幸福的度過了最後的歲月。讓不少人在同情他的同時又少感安慰。但是,歷史上的馬超在投靠劉備後日子過的是非常壓抑和痛苦的,他幾乎沒有什麼朋友,並且處處受到排擠和壓制,在惶恐中度過了後半生。
  NO3-黃權和劉巴這兩個人物在三國演義裡不出彩,不過卻是劉備生前很看重的人物,比如黃權,甚至可以說是劉備繼關張後最倚重的大將,比馬超都受寵。黃權原來是劉章的部下,和劉巴一樣,都非常反對和劉備結盟。後來劉備攻克成都後,也表現出來了強硬和氣節,但是劉備是什麼樣的人物,軟磨硬泡和封官許願終於是把黃權給拿下了。劉備通過於黃權的談話發現這個人文武雙全,在投降過來的將佐裡真的是出類拔萃,從此徹底的愛上了他,黃權從此也就走上了青雲之路。
  NO2-田豫在年輕的時候在公孫瓚手下幹活,不受重視,當時劉備也在公孫瓚那裡存身。認識了田豫,劉很喜歡這個小家伙,跟他閒聊。聊著聊著就越來越吃驚,發現田豫真的很有才華。後來田豫混的不好,正好老母親病了,辭職回家。劉備特別捨不得,拉著田的手還哭了:「我真恨自己沒有福氣,不能跟你一同成就大事啊。」後來公孫瓚的部將王門勾結袁紹造反,打到公孫瓚的幽州城下了,公孫瓚害怕的要死。田豫這個時候回到了公孫的幕府,就說:「我去跟趟王談談。」去了趟王的軍營,說了半天也不知道說了啥,反正出了軍帳的時候王門臉羞得通紅,於是撤兵。後來公孫瓚死了,幽州那個地方的人推舉鮮於輔擔任頭領,田豫就去投奔了鮮於。
  NO1-龐統應變的才幹要比諸葛亮強,比如在入川以後,劉彰和劉備之間的微妙關係一天一個變化,龐統總能制定出最合適的應變策略。最終二劉在涪水反目,劉彰已經開始著手佈置對付劉備。這個時候龐統制定了三個計策:上策輕騎直取成都;中策立刻攻克涪關,下策回去。在危機時刻化解了劉備的窘境,劉備從此更加倚重龐統了。可惜天妒英才,龐統死了,死的時候才36歲,如果他活到諸葛亮那個年齡,又能為蜀漢政權多做多少事情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2 21:49 , Processed in 0.3015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