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77|回復: 0

[稗官野史] 古代金銀僅作為國家儲備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3-10 17:14: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裝劇武俠劇從來就不缺人氣,尤其是金庸系列,七分虛構三分真。如果說有「三分真」的話,那就是少許的文史背景。觀眾們不會相信世間真有摧枯拉朽的「降龍十八掌」,更不會相信還有「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高科技」。可是若劇中出現了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則情形自會不同。比如,如今的古裝劇讓不少人誤以為古人出門花錢就是花銀子,那麼銀子真是古人隨身攜帶的貨幣嗎?
  歷史上,白銀正式成為法定貨幣是在明朝嘉靖八年(1529)。也就是說,令狐衝使用銀子買酒喝,那是可能的,喬峰、郭靖、楊過、張無忌等大俠動輒掏出白花花的銀子,則絕無可能。中國秦漢時期實行的是單一貨幣,就是制錢,如刀幣、五銖錢等。唐代開始錢帛並用,錢幣有「開元通寶」等,大宗交易則使用「綾」、「綃」等絲織品(帛)。白居易詩裏提到的例子很多,如「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等。兩宋貨幣也是以制錢為主,中後期又增加了紙幣,即交子、會子和關子,但結算單位還是論「貫」(一貫等於1000文制錢)。元朝曾鑄行過少量銅錢,但貨幣流通主要靠紙幣,其鈔法經歷了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三個階段。
  以上朝代的金銀並不在市場上流通,而是作為國家儲備、鑄成各種金銀器皿以獎賞臣下或收藏的。如《唐書》裏常見皇帝賜某人金銀器若幹;宋代則出現金瓜子、金葉子、金錠、銀錠等形狀各異的金銀鑄品;南宋名將張俊也曾將搜刮來的銀子鑄成巨大的「沒奈何」存放在家裏,目的就是為了防小偷。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1 18:37 , Processed in 0.1269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