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19|回復: 0

[稗官野史] 民國時期火車中途不報站馮玉祥與衛兵下錯車傻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2-29 02:09: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953年,作家張恨水坐火車從北京到上海旅行,這是他第一次乘坐新中國的火車長途出行,對於火車裏的一切,他都好奇地打量著。火車上服務優良、環境整潔、管理得法,使他贊嘆不已。此外,他還提到一個很特別的細節:「過去我們坐火車,常不知前面一個車站叫什麼站。現在除了在車座壁上,張掛三四份日曆大的一張地名表,逐地更換,還有服務員常用無線電不斷報告前面那個站名。至於中途到站的旅客,無論是何種時候,服務員都要很盡心通知旅客,免得旅客過了站。這都是以前所未有的事呀。」張恨水說得沒錯,民國時期的鐵路確實沒有中途報站的相關規定。準備在中途下車的乘客,要想知道何時下車,只能自己看外面的站牌,或者四處打聽。如果是夜間行車看不清外面的站牌,或者打聽不出來,就有可能下錯車站。
  1913年馮玉祥有一次帶著一名護兵準備從北京坐京漢鐵路火車到河南新鄉。火車下午從前門火車站出發,到了高碑店,夜幕已經降臨,窗外景物依稀難辨。火車轟隆隆行駛在夜色裏,馮玉祥也不知道到了哪個車站,於是向茶房打聽:「離新鄉還有幾站?」茶房回答:「還有四站。」馮玉祥叮囑護兵:「記住,還有四站,咱們就下車,不要坐過了。」護兵也非常認真,嘴裏念叨著:「再有四站就下車。」叮囑完畢,馮玉祥朦朧入睡,但又似睡非睡。火車經過一站又一站,他一直在心裏默記著。眼看著第四站過了,他突然聽見護兵說:「到站了,下車。」於是匆忙下車。下車一看,兩人頓時傻眼了,只見一座岳王廟映入眼簾,原來他們下車的站是河南湯陰縣,離新鄉還有好幾站呢。
  現在我們已經無法考證是「茶房」記錯了車站,還是馮玉祥數錯了站數,這個故事充分證明,民國火車沒有完善的中途報站機制,給旅客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與麻煩。老捨的小說《番表》就描寫了一位小心翼翼的旅客,他從北京上火車,車開不久就向「茶房」打好招呼:「到了天津告訴我一聲。」一路上,只聽他不停地向「茶房」和別的旅客詢問:「到天津了嗎?」「快到天津了吧?」茶房不勝其煩,臉色非常難看。
  民國列車上的工作人員一般分為幾種:車隊長、查票員、司機、司火、軔夫、行李員等。此外還有一些雜役,如茶房、車僮、清潔工等。這些人各司其職,「報站」都不是他們分內的事。雖然說民國火車沒有規定報站制度,並不意味著旅客下錯車站的事件會頻頻發生。首先,民國火車查票極為頻繁,一般是每到一個大站,甚至經過任何一個車站都要查票,查票員可以提醒旅客注意下車;其次,民國火車的停站時間也非常長,動輒十幾分鐘。就算有旅客到了站而沒有及時發覺,也有充足的反應時間。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1 01:06 , Processed in 0.1246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