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26|回復: 0

[稗官野史] 歷史上諸葛亮的真正死因揭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9-2 01: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諸葛亮生卒於181年至234年,三國時期蜀漢國丞相,出生於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代表作品有散文《出師表》、《誡子書》等,還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但《三國演義》和《三國誌》都沒有明確記載。根據《三國演義》所描述的諸葛亮生活習慣,我們大致可以推測,他很有可能患有消化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三國演義》多次描寫到諸葛亮吐血的場景,這很可能是消化性潰瘍引起的癥狀。在專業的《病理學》教材中,消化性潰瘍患者發病時,往往會發生黑便和嘔血現象。這主要是因潰瘍底大血管被腐蝕破裂而引起的。在諸葛亮的一生中,其作息時間沒有形成規律性。他年輕的時候疏狂成性,或駕小舟遊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於山嶺之上,或尋朋友於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食無定量,睡不定時,缺乏有規律的身體鍛煉。「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便是他的生活寫照。
  自跟隨劉備出山以後,諸葛亮更是缺乏必要的肢體運動。由於每次打仗他都「手搖羽扇,獨坐輪車」,身體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勢必影響食物的消化。此外諸葛亮還是一個廢寢忘食的工作狂,這更是加重腸胃功能的負擔。到最後一次伐魏時,諸葛亮的飯量嚴重下降。而這一信息正好被他的死對頭司馬懿得知,司馬懿說:「孔明食少事煩,豈能久乎?」
  《三國演義》也有多處關於諸葛亮昏倒的描寫。這有多種疾病的可能性,比如高血壓、腦溢血、貧血、低血糖等。這些與工作壓力大,長期受精神刺激,情志不調以及營養不均衡等有著直接的關係。諸葛亮是一個內心非常敏感的人,他無法做到舉重若輕,工作的每一個失誤都會給他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而且他又是一個好面子的人,北伐屢次失敗,無法實現他對世人的承諾,這讓他心急如焚,憂心忡忡。而身邊大將的接連死亡則更是讓他傷心不已。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原,看到趙雲的兒子前來報喪,諸葛亮擲杯於地曰:「子龍休矣!」而且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益棟樑,吾去一臂也!」
  第三次北伐諸葛亮用計謀把司馬懿殺得大敗,但忽聽有人報張苞身亡,於是孔明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昏絕於地,自此得病臥床不起,蜀軍不得不放棄進攻,退回漢中。當初劉備病死,也沒見諸葛亮這樣傷心,為什麼損失一員大將就讓他悲痛欲絕呢?這是因為戰爭打到最後,蜀國已經缺兵少將,張苞病亡意味著孔明的進攻力又遜一籌,取勝的難度更大。
  第六次北伐中原,忽報關興病亡。孔明放聲大哭,昏倒於地,半晌方蘇。眾將再三勸解,孔明嘆曰:「可憐忠義之人,天不與以壽!我今番出師,又少一員大將也!」數伐中原而不成,諸葛亮的內心已經脆弱到極致,再也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眼看著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無法用計勝之,只好把希望寄托於盟軍東吳的聯合行動上。誰知又有一個噩耗傳來:「魏主曹睿聞東吳三路進兵,乃自引大軍至合淝,令滿寵、田豫、劉劭分兵三路迎敵。滿寵設計盡燒東吳糧草戰具,吳兵多病。陸遜上表於吳王,約會前後夾攻,不意齎表人中途被魏兵所獲,因此機關洩漏,吳兵無功而退。」孔明聽知此信,長嘆一聲,不覺昏倒於地。眾將急救,半晌方蘇。
  當這次吳蜀聯合進攻行動被曹魏瓦解後,諸葛亮便徹底崩潰。孔明嘆曰:「吾心昏亂,舊病復發,恐不能生矣。」是夜孔明扶病出帳,仰觀天文,十分驚慌,入帳謂姜維曰:「吾命在旦夕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11 10:34 , Processed in 0.1064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