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1|回復: 1

[其他] 日本百年侵華的背後指導者-美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8-19 11:27: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十九世紀中葉,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經濟快速發展。為了擴大市場,美國竭力推行海外擴張政策。當時中國產的茶葉、蠶絲、煤礦供應全世界。然而中國大部份貿易都被歐洲列強以勢力範圍的方式瓜分完畢,美國此時提出“門戶開放政策”,要求列強不要獨佔中國,分一杯羹的急迫心理顯而易見。美國想打破現狀,但內戰後國力暫時不足以與西方列強爭食。於是積極培植亞洲代理人。出頭對抗英、俄、德、法,等美國主要對手相爭,為美國火中取栗,從而坐收漁翁之利。

  大清王朝在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中國成了吸引歐洲列強的「磁場」,由於列強的目光集中在衰落的中國,沒被列強顧及的「剩菜日本」便成了美國的最佳獵物。今天被美國視為生命線,通往印度洋必經的麻六甲海峽,當時已被歐洲列強瓜分完畢。而輪船時代的來臨,要橫渡太平洋,加煤站必不可少,橫亙在太平洋上的日本列島,就成為美國西岸開往中國的必經航線。1853年美國派里將軍率黑船艦隊,率先以火砲迫使日本開國,造成日本先後與列強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治外法權。日本逐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淵。隨著上海逐漸取代廣州而成為中國的外貿中心,日本對美國的重要性也逐步上升。

  當時美國在太平洋的主要矛盾是英、俄等霸佔中國資源的列強。但在1898年之前,美國在亞洲沒有像樣的基地,再加上海軍仍在發展之中。於是美國的亞洲政策決定使用武力和扶植代理人兩者併行。它需要一個有能力的亞洲國家牽制英、俄等勢力,成為美國東亞政策打手。早先美國關注中國,但中國除了爆發太平天國內戰,整體實在太腐敗太老朽了。隨後美國把目光投向在西方衝擊下,展開明治維新的日本,它看清日本有趕上工業革命末班車的企圖。於是美國從侵略日本轉而支持日本。在整個日本在現代化的崛起過程,美國給予最多幫助,終於使日本抓住機遇躋身為刀俎,一起魚肉其他弱國。美國外交學者孔華潤的《劍橋美國對外關係史》一書中明白講:〔19世紀70年代,美國拋開歐洲同伴,單獨向日本提供幫助,導引日本仿造西方工業化,並取得驚人成就,美國駐日公使約翰·A.賓厄姆表示,美日合作可以削弱英國強大地位。〕1878年,美國不顧歐洲國家的反對,允許日本享有關稅自主權。引起了歐洲國家的不滿。華盛頓表明:〔美國在亞洲看好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國。〕1880年美國再次不顧英國反對,取消在日本的治外法權。就這樣,日本逐漸成為與其他列強平起平坐的正常國家。天皇感激感激涕零、痛哭流涕,誓言成為美國友好的狗,美國也樂於扶植這條聽話的畜牲,鼓勵日本釋放擴張力量,協助其走上了帝國主義的道路。利用日本來平衡英國、中國、俄國在東亞的勢力範圍。現今美國講什麼亞太再平衡,其實十九世紀以來美國的國家政策都沒什麼變。美國更怕亞洲最大的中國遲早會覺醒,團結韓國、日本站在一起終結歐美的剝削。所以美國試圖通過美日合作,慫恿、牽引日本向中國擴張,將韓國與台灣從中國撕裂出去。這個遠東戰略一旦假手日本完成。就能促成亞洲百年世仇。不但無法聯手對抗西方白人,弱勢的一方還需時時刻刻跪求西方助陣。歐美在阿拉伯、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在全世界都這樣幹。

  1867年2月,爆發羅發號事件,美國商船在台灣東部外海觸礁沉沒,船長懷特夫婦及生還者誤闖台灣恆春原住民排灣族領土,被視為侵略者而遭殺害。引發美國與清政府交涉,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Gendre)聞訊後赴台,但顢頇的清方官員以案發現場屬於「生番」的「化外之地」以管不到為由,不願意介入,李仙得不滿清朝當局推拖,希望能與原住民直接聯繫,但被拒絕上岸。1867年6月,美軍派兵艦二艘,兵員181人,攻打台灣原住民部落,但沒佔到便宜,美軍撤退,此事美國稱為「福爾摩沙遠征事件」。後來李仙得於9月4日,自行與排灣族領袖卓杞篤交涉,簽定南岬「親善盟約」。排灣族同意歸還船長亨利夫婦的首級及所劫物品,並允諾日後歐美商船經過台灣海峽落難,漂流到原住民的領地,不再傷害西方船難人員,羅發號事件始告落幕。因為這番經歷,李仙得遂被視為「台灣通」直到1872年調離職務。
  
  日本維新建立了民族國家,走上資本主義,然而因為維新後大量士族(舊武士)失業,造成巨大社會問題,美國公使以西方經驗,建議可以用海外擴張,解決內政問題。美國鼓勵日本先拿下琉球。1854年7月11日,美國迫使與中國有藩屬關係琉球王國與日本締結不平等條約,取得通商權和治外法權。為日本向南方擴張鋪路。不止琉球,1872年10月24日美國公使德朗會見日本外務省大臣:副島種臣,談及日本如擬擴張疆域,佔領滿清控制不到的臺灣番地,美國樂觀其成。10月25日,德朗介紹李仙得與副島會面,在德朗及其秘書在場的情況下,李仙得以參加過美國侵台的經驗,主張台灣大部分是無主地,表示願為日本佔領臺灣出謀劃策。並提供台灣的地圖、照片、水文等資料。並說只需兩千兵力便可輕易佔領台灣。副島聞言大感興奮,明治天皇遂在當年11月以高薪聘請李仙得為日本外交顧問,美國國務卿菲什得知李仙得關於臺灣情報提供給日本後也表示贊成。

  適逢前一年(1871年)琉球漁民54人在,因船難漂流到牡丹社遭原住民殺害,僅12人生還回國。當時琉球尚氏王朝末期,同時向清朝和日本朝貢,剛上任李仙得指出,中國政教不及番地,日本可用以保護「國民」為藉口,用「番地無主論」作為出兵台灣的藉口。在李仙得的主導下,日本成立〔台灣蕃地事務局〕協助李仙得為日本規劃詳細的出兵、殖民計畫。這是日本首次積極謀求對外戰爭。籌備兩年後,1874年2月6日,日本政府開始侵略臺灣。命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兵三千六百,在美軍艦“蒙那肯”號的支援下,5月在臺灣登陸,攻打琅台灣牡丹社原住民部落,史稱「牡丹社事件」。

  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為日本擬定外交策略以蒙蔽國際媒體視聽,並幫日本雇用外籍軍人、承租船艦、購買軍火。交換日本佔領台灣後,美國人可獨佔貿易利益。但是李仙得做得太過明顯,甚至九月十二日,親自前往廈門與清廷談判,迫使清廷總理衙門向美國提出抗議,促美撤回人員、船隻,迫使日本罷兵。美方只好做做樣子,派水兵拘留李仙得。不久便以李仙得未親自帶領日本兵為由予以釋放。在中國出兵對峙後,日本因準備不足,在10月31日與中國簽訂《中日北京條約》後撤離臺灣。領土被侵略的清廷卻顢頇賠款!幾千年來日本第一次挑戰中國成功,獲利驚人。1872年10月15日,日本正式吞併琉球。屬地被奪,中國也不吭聲,日本發現太好賺了,開始樂此不疲。可以說日本侵華的導因就是李仙得與背後的美國。1875年,日本對美國人參與侵略臺灣特別表示感謝,頒授李仙得「旭日重光大綬勳章」表揚他對日本的重大貢獻。這是外國人首次獲得這款勳章。之後李仙得都一直住在日本,擔任顧問為日本侵略中韓效力。

  此時日本雖拿下琉球,但先天憂患意識很重的日本人並不放心。國師福澤諭吉,聽說沈葆楨、劉銘傳在建設台灣現代化,認為清廷準備武裝台灣做為奪回琉球的北進基地。於是寫書〔台灣領有論〕告誡天皇與政界,台灣在中國手中,就像臥榻旁的鼾聲,讓日本寢食難安。日本國內輿論也大造聲,勢散播「中國威脅論」,將李鴻章洋務運動建設北洋海軍,當成奪回琉球,甚至入侵日本的鐵證。日本大藏大臣松方正義提出:〔我邦必須長期佔領臺灣,臺灣之於我邦,猶如南門之鎖鑰,欲向南方擴張帝國之版圖,必須先經此門戶。由此而達南洋群島,我邦佔領該地之利益既然如此之大,如被他國佔領,必對我邦損害極大。〕於是日本天皇認識到最終必須向中國攤牌,徹底拿下臺灣與朝鮮,解決“中國奪回琉球問題”此後天皇開始一天只吃一餐,帶領日本朝野上下一同與中國瘋狂軍的備競賽。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草擬《征劃清國策》,把戰爭時間定在5年後。充分準備兵力,以便有機可乘之時進軍中國,獲取權益。

  在美國的慫恿下,日本又馬不停蹄地侵略朝鮮。美國認為中朝鮮的宗藩關系阻礙了東亞的貿易擴張。到1886年前,朝鮮與英、法、德國簽訂條約,歐洲列強都承認中國對朝鮮的宗主權。只有美國1882年薛斐爾代表與李鴻章商訂《朝美修好通商條約》時,拒絕將中朝宗藩關系寫入條約內容。1883年,美國新任駐華公使楊約翰與李鴻章會談時,也反對中朝的宗藩關系。丹涅特在《美國人在東亞》一書中所分析,美國認為:〔在中國庇蔭下,朝鮮定會拒絕對外貿易和內政改革。〕1871年7月6日,美國駐日公使德朗寫道:〔一旦我們和中國或是朝鮮發生糾紛,日本將是我們的盟友,並讓中韓懼怕的國家。〕為廢除中朝宗藩關系,日本於1875年以戰艦叩關,強迫朝鮮獨自開港通商。出發前美國駐日公使賓厄姆特意將佩里1853年如何叩關日本的《美國艦隊遠征中國諸海和日本實錄》一書贈給井上馨全權大臣,以壯其行。在日本武力的脅迫下,日朝1876年締結不平等《日朝修好條規》。1882年7月,朝鮮爆發反日壬午事變。中國和日本同時派軍,就在中日對峙的時刻,美國駐華公使楊約翰(John Russell Young)卻會同海軍上將,出動美國艦隊與日本進行助威的“聯合演習”迫使朝鮮政府于同年8月30日再次締結不平等《濟物條約》,日本獲得保護使館的“駐兵權”。

  甲午戰爭爆發前,俄國慫恿日本占領臺灣以衝擊英國的利益。英國則恿日本占朝鮮以衝擊俄國的利益,最後臺灣、朝鮮日本都得到了。當時英國為了與俄國在歐洲爭霸,1874年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向日本大久保利通表示:〔如果日本把矛頭指向朝鮮,將會得到英國的援助。〕又在1894年6月正值朝鮮局勢告急,承認了日本對朝鮮的武裝行動。7月16日,英國同意取消在日租界及領事裁判權,準備締結英日結盟,這對日本戰時外交是一重大支持。7月23日英國政府又對日本表示,若中日開戰,英國將採取“中立”在所有列強各懷鬼胎的支持下,兩天後日本正式向中國開戰。

  美國當然更不在話下,表面還虛偽宣稱中立,暗中鼓勵日本向中國發難,日本駐美公使建野鄉三與美國國務卿格雷沙姆會談,雙方針對中國達成默契。格雷沙姆問日本:〔是否做好對中國作戰準備?〕建野回答:〔已充分準備,日本國內形勢危急,與中國交戰將使情勢獲得改善。〕1894年6月,日本藉口朝鮮內亂出兵朝鮮。美國戰艦“巴爾蒂摩號”伴隨日艦由長崎開往朝鮮。7月23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兩天,5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掩護大批日軍開赴漢城。美國不僅拒絕李鴻章干涉日本軍事行動的要求,還向日本派出軍事顧問。提供軍火,戰時美國華爾街購買了大量日本的戰爭國債,甚至清軍還在砍材生火做飯時,美國已經提供當時世界剛研發出來,不易腐敗的牛肉罐頭,使日本成為首度使用現代化軍糧的部隊。美國處處偏袒協助日本。還利用駐華使館的外交特權,窩藏包庇日本間謀,提供軍事情報等。

  美國備通過日本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允許在華完全無限制的貿易和投資。因此,美國政府認為有必進一步削弱清政府,為擴大對華貿易掃除障礙。1894年10月23日,美國駐華公使查理斯·田貝建議美國政府不接受中國的和談請求,明確表示在中國軍隊被日本逐出朝鮮之後,即結束戰爭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應讓戰爭繼續進行,直到中國敗北再進行干涉。連美國宗教界《世界傳教評論》也表示,希望借日本之手,擴大在中國傳教。中國戰敗將會為基督教勢力進入中國開辟了一條捷徑。李鴻章與恭親王一再請求列強調解停戰,1894年10月6日,英國兩次要求歐洲列強聯合聯合調停中日戰爭時,都被美國拒絕。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公開對清政府維持與朝鮮的宗藩關系表達強烈不滿,認為這是中日爆發戰爭的重要原因,要求清政府承認朝鮮完全獨立作為美國同意調停的條件。10月23日田貝向國務院的報告中說:〔中國失敗,在達到王朝受到威脅之前,都是有益的。在此之前不予干涉。〕田貝之子美國使館一等參贊田夏禮在給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中寫道:〔這次戰爭是一次文明對野蠻的戰爭。日本成為文明的戰士。〕羅斯福給德國駐美大使施特恩貝格的信中說:〔我願意看到日本佔有朝鮮。它將對牽制俄國起作用。〕
  
  可悲的是李鴻章請鬼拿藥單,聘請一堆美國人當顧問。美國人科士達(j.w.foster)曾任哈裏遜總統的國務卿,甲午戰爭時擔任李鴻章顧問,李鴻章所有決策日本總能事先知道。最後李鴻章被迫到日本投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談判中,提出了極為苛刻的條件,割讓台灣遼東仍不滿意,堅持要清朝賠償三億兩。如果不從就以打下北京要脅。其實日本軍費已經見底,打不下去了,只是不確定能敲多少竹槓。美國顧問科士達與日本配合,勸李鴻章妥協,並盡可能幫日本探清朝的底。天天逼問李鴻章,最後李鴻章老淚縱橫地對科士達說:〔中華最多只能籌出兩億兩。萬一談判不成,只有遷都陝西,和日本長期作戰,中國可以抵抗到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求和。〕探知清朝底線,日本馬上就假大方降低賠款,在日、美的脅迫下,談判遂告完成。隨後李鴻章的兒子李經芳割讓台灣也請美國顧問畢德格(w.pethick)協助,畢德格離開台灣後,先到日本接受民眾夾道歡呼表揚才返回美國。戰後李鴻章到美國訪問,同樣受到美國朝野盛大歡迎,感謝李鴻章完成美國的戰略。此外,這批美國顧問,還在戰時企圖演一初幫李鴻章黃袍加身的大戲。為實現在中國開礦、修建鐵路等權利,擔任李鴻章私人英文秘書兼顧問畢德格(w.pethick)和美國鐵路工程包商威爾遜(j.h.wilsion)在甲午戰爭爆發後,直接連繫科士達、美國駐日參贊史蒂芬斯和美國駐華公使田貝等,鼓動日本政府攻佔北京,推翻清朝政府,日、美聯手擁護李鴻章稱帝,他們的一個重要理由便是清朝政府允許歐洲人控制中國市場,影響美國的商業利益和影響力。最後提到前面那位協助侵台的李仙得。他為了幫日本得到朝鮮,1891年到韓國李氏高宗王朝擔任顧問。這個內鬼成功幫日本在甲午戰爭初期佔領朝鮮皇宮,並挾持高宗發出請求日本驅逐清軍的“偽詔”完成美國割裂中、韓、日的國策。戰後高宗被日本當成魁儡,李仙得繼續在韓國幫日本人管事,直到1899年9月1日,在漢城中風去世。

   1891年俄國宣布開始興建西伯利亞鐵路,像美國這樣試圖擴大在華勢力的國家如坐針氈。美國人意識到“西伯利亞鐵路不僅可以開發俄國遼闊的東部地區,還可能取代英國控制的蘇伊士運河作為通住中國的要道,進而主宰中國、控制太平洋。時任海軍助理部長的羅斯福向麥金禮總統報告:〔俄國對美國的亞洲利益的威脅日甚一日。〕為抵制俄國勢力的擴張,美國國務卿一再提醒日本必須加強軍備籌畫對俄國作戰。美國一邊慫恿日本。一邊加速對太平洋的武力侵略。1890年,美國已躍居世界工業強國的頭把交椅,可以對先前忌憚的歐洲列強動手了。1898年4月美國向西班牙開戰,奪取了古巴、菲律賓、關島。7月7日,美國趁英國忙於布爾戰爭的空隙,正式併吞戰略要地夏威夷。加上日本本來就是美國在亞洲的打手,初步構成亞洲島鏈,成為預備圍困、阻擋強大國家進入太平洋的“防波堤”。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英國港督卜力(Henry Arthur Blake)。又希望李鴻章能夠以兩廣獨立 ,在中國南方建立新政府。並接受英國的保護。然而李鴻章認為牽涉眾多列強,分贓不均,恐怕爆發內戰,加以拒絕。而美國還需要中國牽制日本和俄國,因此不能讓中國解體。強烈反對列強瓜分中國的題議。1904年2月日俄戰爭拉開序幕。美國又全力支持日本,聯合英國貸款,高達日本戰費的七成,並以觀察員名義,派出大量軍事顧問,其中一位叫麥克阿瑟。開戰第二天,羅斯福在日記中寫道;〔對日本人宣戰,我高興極了。因為日本在做有利於我們的事。〕同時他又對德國駐美大使施特恩堡表示:〔我們希望日俄戰爭延長下去,耗盡元氣,即使在戰後兩國的邊界也未得到解決,一如戰前那樣對峙。這樣就可使它們保持戰爭狀態。使一方對另一方發揮抑制作用。〕事實上,美國對日本的支持;其底線是俄國雖被削弱,但還不至無力牽制日本。所已戰局發展對俄國不利,美國就出來調停了。然而日本戰勝俄國後,信心大增,秋田犬開始有底氣瞪向美國主子。

  美國從一開始利用日本充當東亞戰略的“清道夫”獎賞就是縱容日本侵略中國。為了轉移日本對美國的焦點,避免美日直接對峙。美國決定,更加犧牲中國的利益。一邊無限制供應石油、鋼鐵、糧食、軍火,幫助日本擴大侵華戰爭。一邊以貸款、飛虎隊傭兵暗中支助中國阻擋日本擴張。這樣美國才能繼續扮演遠東權力均衡的操縱者。狂賣石油給日本,還耗盡日本僅有的黃金和1800億美元外匯存底。賺的美國金銀滿砵,讓中國人血流成河以減輕美國戰略壓力,這種情勢一直持續到1941年。日本發現被主子耍了,美國的兩面手法讓中國這塊硬骨頭根本啃不下去,怎麼辦?餓壞的日本畜牲,終究還是轉頭狠咬向美國主子。
葦仔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15-8-23 16:47:2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4 19:52 , Processed in 0.0958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