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80|回復: 0

[稗官野史] 雍正是篡位還是合法繼位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6-20 00:17: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清朝二百多年的江山,有三大歷史懸案未解: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繼位。前兩大懸案尚有脈絡可尋,唯獨這雍正繼位懸案直到今天仍眾說紛紜,雍正究竟是弒父篡位還是合法繼位?對峙兩派都言之鑿鑿地堅稱鐵證在手,卻誰也駁不倒誰。
  從繼承大統到猝然離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涯由生到死全是謎,似乎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隨形的「汙點」,以至於本來的「康雍乾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鏡看人的後世史學家硬給改為「康乾盛世」,而在江湖野史中的雍正形象更是不堪入目,他的皇位來得不明不白,他蒙騙康熙欺淩弟輩,貪暴嗜殺酷愛抄家,最後被仇家取了項上首級一命歸天... ...這是歷史中真實的雍正形象,還是別有用心的一派胡言呢?
  民國初年,有關清朝皇室歷史的野史紛出。其中燕北老人撰寫的《滿清十三朝宮闈秘史》、蔡東藩作的《清史演義》、柴萼著的《梵天廬叢錄》、孫劍秋所寫的《呂四娘演義》、《血滴子》等,將雍正的身世懸謎寫得繪聲繪色有如親見。關於雍正的繼位,燕北老人給出了以下三種說法:一是雍正的生父「衛某」把康熙傳位十四子的遺詔中的「十」字改為「于」字,因雍正在康熙的十幾位皇子中排行第四,改了這關鍵一字,詔書中的「傳位十四子」就成了「傳位於四子」了;二、三兩種說法都是說,雍正自己進宮竊取遺詔,改的也是這個「十」字,變成「傳位于四子」和「傳位第四子」了。
  燕北老人在《滿清十三朝宮闈秘史》裏揭秘說,雍正的生父不是康熙皇帝,而是一位姓衛的無名下人。故事梗概是,康熙一日見到衛某之妾,愛之,召入宮,卻不知衛某之妾此時已懷有身孕,是年六月雍正出生,實際上雍正非康熙之子,而是衛某的兒子。衛某之妾入侍康熙以後,康熙可能覺得霸佔人家妻子有傷人倫過意不去,出於補償心理將衛某召為禦前侍衛,緊隨自己左右以示恩寵。在康熙彌留之際,衛某借職務之便偷改了傳位詔書,讓自己的兒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捷足先登。
  燕北老人又說,「胤禛之母,先私於年羹堯,入宮八月,而生世宗。 」這就令人糊塗了,雍正到底是衛家兒,還是年家兒呢?年羹堯出任四川巡撫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史載,「年羹堯當撫川時,年未三十」,可知年羹堯應生在康熙十八年以後,而雍正則生於康熙十七年,後出世的人怎麼可能成為先到人間的人的生父呢?
  無論是頂雍正一派還是倒雍正一派,無論是官方史料還是小說家言,在雍正繼位一事上,首先都是拿康熙的傳位遺詔說事。這份所謂的「康熙遺詔」的漢文原件,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文件所署時間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看似康熙逝世那天寫的,而雍正卻未當天公佈,3天後即十六日才公佈遺詔,鴻臚寺官只宣讀了滿文本,這是完全不符合皇室規矩的。
  按大清皇室規定,皇帝傳位必須同時公佈滿文本和漢文本兩份遺詔,以便讓滿漢群臣人所共知,以證明嗣皇繼位的合法性。康熙皇帝若選定胤禛(雍正帝)為自己的接班人,怎麼可能只留下滿文遺詔而不留漢文本遺詔呢?同理若這兩份遺詔都在,雍正怎麼可能只讀滿文本而不讀漢文本呢?要知道,當時他的競爭對手皇八子胤祀、皇十四子胤禵等本就疑心重重,在如此關鍵時刻,精明過人的雍正怎會為政敵留下這般要命的把柄呢?
  對宣讀詔書的鴻臚寺官只讀滿文本而不讀漢文本的重大紕漏,禦史湯保等人當時就參奏,指責鴻臚寺官沒有宣佈漢文本,胤禛就此做了說明,但雍正的解釋十分籠統而模糊,浮皮潦草不了了之,根本就沒有講出令人信服的道理來,給人的感覺是,雍正有點心虛。後世學者由此判定,漢文本遺詔根本不是康熙的親筆,是胤禛自己搞的,不能作為認定胤禛嗣位的可靠證據。
  這份漢文本遺詔的原件書寫得比較草率,有四處塗抹,一個錯字,這些雖無害原意,但說明此遺詔是倉促寫成的,當是雍正即位初時之作,不是後來慢慢加工成的。而且即便是滿文本傳位遺詔也存在破綻。著名清史學家金恆源先生發現,他所見到的兩份滿文本《康熙遺詔》中均無「皇四子胤禛繼位」的明確說明。王鐘翰先生曾對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滿文《康熙遺詔》進行考證,也證實這份遺詔的原件是殘缺的,在這份滿文的《康熙遺詔》原件中,並沒有「皇四子繼位」的內容,更沒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這最重要的一句話。
  雍正繼位後,面對外界對自己繼位合法性的質疑,曾舉出一個重要事例,即「八人同受面諭」。雍正說,康熙臨終前召見了7位年齡在30歲以上的皇子和大臣隆科多,下達了傳位給他的遺命。當時他受命在天壇祭天,是被緊急召喚趕回康熙寢宮的。也就是說,他受命繼位一事是有目共睹的,是有很多現場目擊人的,是連自己的政敵都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
  但在《雍正帝篡位說新證》一書中,金恆源先生卻指出,「八人同受面諭」應系雍正事後偽造。金恆源為何做出如此定論呢?據史料記載,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9點左右去世的,在臨終這一天的淩晨1至3點間「急召」胤禛,胤禛到達康熙所在的暢春園之前的上午7點左右,康熙已將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宮,宣佈了「皇四子人品貴重... ...繼皇帝位」的決定,但這些都是雍正當了皇帝7年之後,才突然舉出的證據。
  金恆源對此倍感不解,如果康熙真的在他去世的當天上午當眾宣佈「四阿哥繼位」一事,以胤禛的一貫為人和圍繞胤禛繼位合法性展開的宮廷鬥爭的慘烈程度,胤禛斷無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7年後才作宣佈的。另外,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康熙去世當晚,三、八、十三等眾阿哥都已及時知道並在場參加了這一重要活動,因此答案只有一個,「八人同受面諭」一說完全是雍正編造的偽證。而偽造《康熙詔書》的不是別人,正是雍正的嫡系隆科多!精通滿文的清史專家李學智的判斷與金恆源一致,他認為《康熙遺詔》存在著隆科多「票擬」(即起草)的可能。
  如果遺詔是偽造的,那麼雍正與隆科多又是怎樣接近病重的康熙皇帝,又是如何偽造遺詔的呢?金恆源的推論是,胤禛奉康熙皇帝之命去南郊祭天的同一天,他竟一日三次派遣護衛、太監等人進駐康熙所在的暢春園,此後每日不斷派遣護衛進駐該園。在康熙已正式宣佈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啟奏的情況下,胤禛仍可以每日派人進駐暢春園。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隆科多任九門提督,專門衛戍京師,若無隆科多的支持,雍正篡位絕無成功的可能。
  金恆源說,在《聖祖實錄》中,對胤禛每日三次派遣護衛進駐暢春園,用的是「候請聖安」,而到乾隆修撰《世宗實錄》時,卻將候請聖安改為「恭請聖安」。一字之改,充分暴露出胤禛、隆科多等人的陰謀伎倆。胤禛、隆科多聯手控制住暢春園,顯然只是陰謀篡位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康熙去世後,用最快速度造成胤禛繼位的既成事實,完成篡位。
  金恆源還質疑說,胤禛、隆科多匆匆舉行康熙大殮的做法,也充滿了陰謀氣味。康熙去世於十一月十三日戌時,第二天(十四日)已登帝位的胤禛就下令舉行大殮,而且把大殮的時間定在戌時。當時京城氣溫很低,康熙的遺體裝殮存放不存在問題,太平盛世的皇帝的大行之禮非同小可,新主子必然要與皇子、重臣會同禮部仔細研究方案,選定吉日隆重舉行,胤禛為何如此急不可耐為康熙送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藉機把皇子、大臣馬上召進宮來,一旦進宮,在隆科多的嚴密監控下,只能俯首就範。至於所謂的《康熙詔書》的內容,則任憑雍正、隆科多君臣自由發揮。
  客觀而言,在九子奪嫡的儲君鏖戰中,胤禛隱藏得很深,他慣用兩面派手法,一方面讓康熙覺得他是一個忠誠純孝無意黨政的皇子,一方面又四處買好假裝不介入爭位派系,借此愚弄對手以減少自身威脅。但私下裏雍正卻暗地活動網羅黨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擅玩權謀、工於心計的黨爭忙人。胤禛表面上裝作與世無爭,與僧侶往來詩酒互答,把自己裝扮成「天下第一閑人」,實際上卻對皇八子、皇十四子集團爭奪皇位恨之入骨。比如,他的手下戴鐸密報,稱皇十四子禮遇陳萬策收買朝廷重臣,胤禛在回復戴鐸的書信中妒火中燒地批復道:「程(應為陳)萬策之傍,我輩豈有把屁當香聞之理! 」
  由於自己在儲君爭奪戰中,一度不是康熙的最佳人選,胤禛對此心知肚明,絕望時也曾想到過後路。康熙五十六年(1717),他的奴才戴鐸在福建任知府後升任道員,眼見主子爭儲無望,就向胤禛提出謀求退路的主張。戴鐸說,臺灣遠在海洋之中,沃野千里,而臺灣道兼管兵馬錢糧,我不如謀調這個職位,替主子屯聚訓練,亦可為將來之退計。 戴鐸的悲觀估計,也折射出胤禛當時爭奪儲位的不利局面。
  康熙本人對胤禛不看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胤禛的年紀。有史料稱,康熙認為胤禛年紀太大,已年近四十,在古代,高壽者也不過六七十歲,八九十歲的老者極為罕見。清宮的皇子皇孫十幾歲甚至幾歲早夭者比比皆是,若讓胤禛繼位,新皇帝已四十多歲意味著可能將不久於人世。那麼,剛剛穩定的朝政立刻又要出現皇位無人、人人垂涎的動盪局面,這是康熙無法容忍的。而胤禛的同母弟胤禵,不僅武功卓絕屢建功勛頗得康熙歡心,而且年齡比胤禛小十歲,擁有年齡優勢,自然是繼承大統的熱門人選。
  在當時複雜環境下,康熙的皇子們為這高高在上的皇位已經爭紅了眼,陰謀陽謀、陰招損招無所不用其極,一生英雄蓋世的康熙皇帝為此大傷腦筋,以致兩廢太子,嚴重損害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他甚至預感到未來的皇位之爭必有一番血雨腥風,但也只能聽之任之,無能為力。據說,康熙病重之時,胤禛為父皇進奉了一碗人參湯,康熙喝罷便魂飛魄散一命嗚呼。有位當年逗留在清宮大內的西洋傳教士歸國後寫了本回憶錄,說康熙臨死時叫聲很慘,恐怕是當年北宋「斧聲燭影」的翻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3 05:42 , Processed in 0.1453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