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6|回復: 0

[資訊分享] 垂釣與健康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6-1 13:05: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吃魚哪有釣魚樂,樂在其中無法說”。據我多年的垂釣實踐,深感這是經驗之談。釣魚,是一項高雅的文體活動。它能陶冶人的情操,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目的。這雖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其機理、奧秘何在,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回答的。筆者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僅據幾十年的垂釣經驗,試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垂釣能增強身體素質

   “要使身體好,常往湖邊跑”。這是人們通過長期垂釣實踐總結出來的一句名言。它深刻反映了垂釣促進健康長壽的客觀規律。

    垂釣能改善人的肌體功能。當你離開喧鬧的城市,來到風景秀麗的江河湖海岸邊時,會頓覺心曠神怡。其原因是,在這清新的環境中,空氣里含有大量帶負電荷的大分子——負離子。負離子吸入人體後,可產生負離子效應。就是說,這種負離子,能同體內的血紅蛋白及鉀、鈉、鎂等正離子結合,使血液中的氧增多,攜帶的營養物質增多,人們就會倍感舒服,精力充沛。據專家測定,城市室內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僅含有負離子40∼50個,室外也只有100∼200個;公園或郊外,一般含800∼1200個;而海邊或瀑布區則高達2000個以上。這些大分子,氣體分壓越高,進入肌體的溶解度就越大,血液中的氧合血色素就越多,從而使人的肌體功能得到改善,明顯地體現在耳聰目明,思維敏銳,手腳靈便等。從表面上看,釣魚是“消磨”了時間,可實際上是養精蓄銳,當你回到工作崗位上,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據說,列寧在革命年代寫作時,盡管當時的政治形勢很嚴峻,也常常通過釣魚來調節精神,從而完成了許多名篇巨著。

垂釣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人們走進垂釣場地,也就投進了大自然的懷抱。你看那岸邊,綠樹郁郁蔥蔥,叫不出名的野花爭奇鬥艷,吐著芬芳;小鳥在空中盤旋啁啾,為你的到來唱著贊歌;再看那碧波之中,魚兒追逐嬉戲,激起片片漣漪!這詩情畫意般的環境,會使垂釣者養性移情,把疲勞、憂思和俗事消散得一幹二凈。尤其是通過裝餌、拋竿、靜守到魚兒咬鉤,使垂釣者的大腦皮層逐漸形成“興奮竈”,即希望釣上大魚來。假若此時漁漂動了,或漁鈴叮叮作響,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被你提上岸,那般樂勁簡直達到了峰巔,可真是“樂在其中無法說”了!垂釣者如果原來患高血壓病,此刻他的血壓至少下降5∼7mmHg,這是筆者在實踐中親自測到的。為什麽釣魚比服藥降血壓還來得快?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作過這樣的論述: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部分——大腦皮層及其最接近的皮層下核——對肌體各種功能具有主導作用。上面說的垂釣良性刺激過程,也就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平衡過程,從而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巴氏在實驗中發現:給狗以惡性刺激,如恫嚇、陰暗的環境等,使其中樞神經系統的高級部分處於抑制狀態,其下級中樞就呈現出紊亂性興奮。這時狗的胃液可直接消化胃壁而形成潰瘍。由此可見,那些患有胃潰瘍的垂釣者,堅持參加釣魚活動,不吃藥不打針,病情竟然好起來了,是有理論依據的。

二、釣魚能防治某些疾病

    有關統計材料證實,在有些釣魚協會的老年人當中,原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人達41.7%,這些人經過垂釣活動,已基本治愈的占21%,其余患者也都有明顯好轉。這是多麽令人高興的事啊!

據文獻記載以及我和許多釣友的實踐,經過垂釣活動,有利於促進下列疾病的治愈或好轉:肩周炎、頸椎病、支氣管炎、肺氣腫、消化性胃潰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癌手術後、胃神經官能癥、習慣性便秘、慢性肝炎、高血壓病、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其中,有些疾病,如肩周炎等,是通過拋竿、甩鉤等活動把粘連的腱膜拉開或拉松而獲愈的。有些病,如慢性支氣管炎、一氧化碳(煤氣)中毒、腦動脈血管硬化等,則是前邊提到的在負離子作用下得到治療的。這要比高壓氧倉治療舒服、安全,且節省費用。還有些疾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失眠等,是通過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得到治療的。近年來,美國醫學家貝克爾研究發現:愉快的生理活動,在丘腦下部能分泌出一種物質——內啡,使人產生快感。貝氏所指的愉快的生理活動,是聽動聽的音樂。筆者從實踐中體會到,釣獲一條魚特別是大魚,所產生的快感,與聽音樂的愉快感以及做氣功後的舒服感,對促進身心健康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三者之間,從快感持續時間長短來看,與各人的文化層次、性格、愛好密切相關。我的感覺是,做氣功後的快感最長,釣魚快感次之,聽音樂的快感時間稍短。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的。總之,釣魚、做氣功和聽音樂,都會有內啡物質從丘腦分泌出,對健康十分有益。

三、魚的實用價值

    魚,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不僅是美食中的佼佼者,而且具有廣泛用途。魚體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元素,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等,是其他任何一種單一食物所不能代替的。食魚,易消化吸收,其吸收率高達95%以上。世界上患心血管病最低的民族是愛斯基摩人,因為他們常年吃魚。常吃魚可防治糖尿病,保護心血管,使皮膚細嫩。可見魚不僅是美味佳肴,它還是抗衰老、防治疾病和健美的佳品。魚的種類很多,所含的營養物質也不盡相同,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加入適量中藥,即可成為治療某些疾病的良方。例如,紅小豆燉鯉魚治療浮腫;黃芪燉甲魚扶正祛邪,對各種癌癥化療或放療期間有輔助治療作用,能預防血象下降,增加肌體的耐受力;黃花魚耳石治療化膿性中耳炎;魚鱗凍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清燉鱅魚催乳補鈣,等等。

四、垂釣必須註意安全

    垂釣能促進身體健康,有利於延年益壽。但如果掌握不好,或對一些問題認識不到、處理不當,也能傷害身體。為此,就我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提出來供釣友們參考。

(一)挖蚯蚓要防止銳物傷手

    蚯蚓多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那里也是破傷風桿菌和其他細菌的滋生地,一旦手被碎玻璃之類的東西劃破,就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必須采取預防措施,用適當方法獲取蚯蚓。

1.逼蚯蚓自動出土。取漂白粉、綠色染料各半,將二者混勻,碾成粉末,按1克粉末加1000克水的比例,對成漂白粉液(隨用隨對,暫時不用的藥分別用瓶裝好密封存放,以防失效)備用。在蚯蚓滋生地(陰溝、馬糞堆的陰面、舊草垛的陰面等),先澆上清水,濕潤到25厘米以上深度後,再澆上漂白粉液,約5分鐘後,各種大小蚯蚓就會自動爬出來,任您拾取。

2.飼養蚯蚓。把拾回來的蚯蚓用清水漂洗一下,放入事先備好的木箱或花盆中,進行人工飼養。飼養箱或盆的大小,可根據用量而定。飼養土的顏色,決定蚯蚓的色澤。一般情況下,紅色蚯蚓對魚的引誘力較強,故應多放紅土。紅土粘性大,可拌適量的細沙和發酵的騾馬糞。飼料,一般菜葉、果皮均可,要經常灑一些淘米水,放在陰暗通風處,以保持土壤濕潤。若能餵點動物(如豬、雞、兔)鮮血,可增加蚯蚓的腥味,使其色澤更加鮮紅,提高對魚的誘惑力。平時,應把飼養箱用帶通氣孔的東西蓋上,防止鼠害。如需取用時,用一麻袋片浸透稀飯水,頭一天晚上蒙在飼養土上,第二天早晨蚯蚓就會自動爬出來,可根據需要揀取,然後將麻袋片撤下,重新蓋好。

(二)防止黴菌感染

    面餌同其他食品一樣,存放時間長了,會變色長毛,這就是黴菌。手常接觸易患灰指甲(甲癬)。用被汙染的手去抓食品,易罹患胃腸道黴菌病。預防措施:一是一次制作面餌不要過多,勤配制,少貯存,以防黴變。二是若發現面餌變質,即刻舍棄,就是裝在鉤上魚也不咬。三是一旦手被黴菌汙染,先用肥皂徹底洗凈,再用酒精消毒。

(三)防止疲勞過度

    疲勞是運動的伴生現象。由於活動時間長,肌肉過度收縮,產生乳酸堆積,而導致腰酸腿痛,感到疲勞。一般的疲勞,經過合理休息,使全身肌肉放松,精神入靜做深呼吸,很快就會消除。若不能緩解,可向右側臥,頭低腳高,雙下肢彎曲,全身肌肉進一步放松,便會收到較好的緩解效果。過度疲勞會危及健康,誘發某些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病,若不註意,將會產生嚴重後果。預防措施:釣魚前要有充足的睡眠;盡量減少體力消耗;帶上高低軟硬適宜的坐具;利用可拆卸抄網把代替手杖,形成“三條腿”走路,不僅能減少體力消耗,而且還能防滑摔倒,又可“打草驚蛇”,防止被蛇咬傷。

(四)註意飲食衛生

     抓魚、裝餌會把手弄臟,野餐或回家就餐之前,必須徹底洗手。為此,出釣時,可備一塊肥皂、一些酒精棉球(裝瓶密封)、一條小毛巾,以便隨時取用。

此外,腳打泡、跌傷、蚊叮蟲咬、蛇蠍侵襲、溺水、漁鉤刺傷等,都可能偶然發生。只要從思想上重視,切實把安全放在首位,同時掌握有關科學知識,上述問題都是不難解決的。這里,還要向讀者提醒一些常識問題,諸如:長時間受太陽曝曬,易患日射病,撐開一把傘問題就解決了。水反射強光刺眼,易患雪盲癥,戴上茶色或變色眼鏡就能預防。夏季炎熱,易中暑,應多喝點清涼飲料,多吃一些瓜果,等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PLUS28 論壇|討論區

GMT+8, 2025-4-28 03:44 , Processed in 0.1973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