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過了長度、硬度、調性之後,還有“拿起來順不順手”。這個更抽象的感覺,也常令釣友感到無所適從,因此本期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GAMAKATSU 公司出品的竿子,規格表中常有一項標示叫做“Moment”,是別家廠商所沒有的,這東西其實就是物理學中“力矩”觀念的運用,它的定義是“釣竿重量(kg)×重心到竿尾的距離(cm)”;當這個乘積越小的時候,就表示竿子越輕或重心距離竿尾越近,拿起來也就越順手、不容易累。 因為這是一項有數字依據的規格,所以比起調性、硬度等抽象概念都要實際得多,且甚具參考價值。通常“Moment”數值在三十以內者,使用上都算蠻輕巧、稱手的,數值越大則越容易讓人覺得重、前端有“垂垂”的傾向。 至於沒有這項標示的廠牌,他們的竿子該怎麽選購?那當然就只好拿起來掂掂看啰!一般說來,越是需要長時間拿在手上操作者——如磯釣竿、溪釣竿之類,它的重心要越接近握把、重量要越輕,而那些拋投出去之後就可以置竿等待的——像沙灘和防波堤打遠投等類,則不太需要考慮那麽多,反而稍重一點、重心往前一點更有利拋投。 再來講一下“先徑”和“元徑”的問題。所謂先徑就是指竿尖的外直徑,而元徑則是握把處的外直徑;其中後者問題較小,反正各種成品都會設計成適合手握的粗細,但前者麻煩就大了,它的粗細會直接影響到釣法與操竿便利性。有些廠牌如 DAIWA 者,會把同系列的竿子分出“T Type”、“F Type”兩類,T Type 的竿尖較粗、為空心構造者;F Type 的較細(指同樣號數而言),屬實心竿尾。為什麽有這些分別?那個 T 和 F 又是什麽意義?原來空心尾的直徑較粗(以磯釣竿而言一般都在 2.0mm 以上)、性質較硬,能耐受較激烈的操作,所以被稱為“Tournament”(競技)級的竿子,而實心竿尾直徑較細(2.0mm 以下)、質地柔軟,能夠妥善操控輕巧的釣組,因此特別適合“Fukase”釣法發揮,是故有 T 和 F 的分別。 當然有些廠商是不來這套的,他們喜歡生產自己認為最合適的類型,像 SHIMANO(島野)就多為空心、硬挺的竿尾,GAMAKATSU(浦克)則多為實心、軟調細竿尾。 其它如材質、仕舞寸法(收納後的長度)、繼數(竿身分幾節)等等,在釣竿包裝盒上都有標示。